作者单位
摘要
湖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湖南 湘潭 411201
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同抛物镜面单元旋转阵列的低成本新型槽式聚光器。采用光线跟踪方法建立了该聚光器的光学分析模型,并详细研究了镜面焦距(f)、镜面宽度、平面接收器位置、旋转阵列半径(R1)和旋转阵列数量(N)等关键参数对其聚光性能的影响规律,为其设计与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槽式聚光器能很好地汇聚太阳光能,并且它不同于传统抛物槽式聚光器将平行光汇聚于某点,而是有所“分散”地进行汇聚,具备实现平面接收器上均匀聚焦能流分布的潜力;聚焦光斑的合理接收位置会随旋转阵列半径的改变而变化,通常接收器位于旋转阵列半径的一半位置是合适的,但要获得最小聚焦光斑则需将其下移150~200 mm;聚焦光斑宽度随镜面编号呈指数增大关系,特别是当镜面宽度较大且旋转阵列半径较小时;旋转阵列半径越大或镜面宽度越小,聚焦能流分布越集中且峰值聚光比越大(算例中已达到50),此时聚焦能流基本呈高斯分布特征。此外,采用较小旋转阵列半径可降低接收器的安装高度并改善能流均匀性。在算例中,当f=8000 mm、R1=4000 mm、N=5且接收器位于1830 mm位置时,聚焦光斑能量分布非常均匀,大部分区域聚光比稳定在7.3,此时的聚光器非常适用于聚光光伏/光热应用领域。
光学设计 抛物镜面 新型太阳能槽式聚光器 均匀能流分布 光学性能 光线跟踪方法 
光学学报
2022, 42(5): 0522002
王志敏 1,2,*产文武 1杨畅 1田瑞 1,2,**[ ... ]张学伟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内蒙古工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2 内蒙古自治区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基于双轴跟踪槽式聚光系统设计了焦面能流密度测试装置,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测试的方法对由接收器的定位误差和跟踪误差引起的聚焦损失进行研究,并通过采集因子量化光学损失,从而揭示出各种误差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定位误差的增大,焦面宽度增加,焦面能流密度降低且趋于均匀;随着跟踪误差角的增大,焦面中心偏移量和光学损失增加。对于实验使用的双轴跟踪槽式聚光系统,当接收器光孔宽度为50 mm时,若要保证采集因子大于90%,接收器的定位误差需保证在455 mm的±1.1%之间且跟踪误差角小于0.111°,此时采集因子可达95%。采集因子对跟踪误差角的变化更为敏感,实验研究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验证了测试设备和方法的可靠性,实验拟合的函数关系可为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几何光学 能流密度 双轴跟踪 槽式聚光器 采集因子 洛伦兹函数 
光学学报
2020, 40(5): 05080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内蒙古工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2 风能太阳能利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针对槽式聚光系统,设计了一种倒梯形管簇式腔体接收器,采用理论研究、TracePro软件模拟以及实验的方法对腔体结构设计中某些几何参数对接收器的光学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及优化,并对其安装位置偏移对光学性能的影响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倒梯形上壁面为弧面反射面可使光学效率提高近4%;随着开口角度增大光学效率逐渐增大,随着圆弧半径增大光学效率先增大后缓慢降低,开口角度65°与反射圆弧半径90 mm的组合结构具有较高的光学效率、较均匀的集热管壁能流以及较好的光热转化效率;腔体接收器安装在焦距垂直向下5 mm范围内可获得优于焦距处的光学效率;运用归一化温差和测试瞬时集热效率的方法得到槽式聚光集热系统的光学效率为73%,与模拟的理想值较吻合。
光学设计 腔体接收器 蒙特卡罗光学追迹法 槽式聚光器 光学效率 
光学学报
2017, 37(12): 122200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吉林 长春 130033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为提高抛物槽式太阳能聚光器的聚光效率,需要对聚光器的整体面形进行检测和调整。提出采用吸热管反射成像法检测槽式聚光器各子镜的安装位置及倾斜角度,进而获得聚光器的整体面形信息。通过测量相机与被测聚光器的相对位置,可计算吸热管在待检测子镜中的成像位置及形状,并推导了吸热管在聚光器中的理论成像位置计算公式。进行了吸热管反射成像法检测槽式聚光器面形的实验。通过调整聚光器子镜的安装位置和倾斜角度,使吸热管在子镜中的实际成像位置与理论位置重合,验证了检测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光学器件 聚光效率 聚光器面形 吸热管反射成像法 抛物槽式聚光器 
光学学报
2014, 34(4): 04120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云南师范大学太阳能研究所, 云南 昆明 650092
2 云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92
提出了计算槽式太阳能聚光器焦面能流密度分布的一种新方法。根据抛物槽式聚光器(PTC)的几何光学特性,给出了入射光线在接收平面上(沿宽度方向)的入射点坐标计算公式,将太阳的圆盘模型(Buie模型)改写成轴对称的线性模型,采用Origin软件中的频数统计工具对平面焦线的能流密度分布进行了计算,并利用CCD工业相机进行了实测实验。该计算方法函数关系较为简单明确,无需编程,计算量少,且适用于任意面型的槽式聚光器和线性接收器,可为槽式太阳能聚光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几何光学 太阳能 抛物槽式聚光器 能流密度分布 频数统计 平面接收器 
光学学报
2013, 33(4): 0408001
王云峰 1,*李明 1,2林文贤 2王六玲 1[ ... ]项明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云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92
2 云南师范大学太阳能研究所, 云南 昆明 650092
对平板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和槽式聚光太阳能热电联供(PV/T)系统进行实验对比, 从系统热、电性能方面进行比较, 并用“净现值”法对两套系统经济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槽式聚光PV/T系统的最大输出电功率是传统平板式PV系统的7~10倍, 且通过回收电池的余热, 全年可产热2929.433 MJ。在20年的寿命周期中, 槽式聚光PV/T系统可获得更多盈余, 能较早收回投资成本。用聚光装置进行太阳能发电, 可有效提高太阳能的综合利用率, 减少投资成本。
太阳能电池 性能分析 实验对比 槽式聚光器 平板式 
光学学报
2009, 29(8): 2287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