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涛 1,2,*王世新 1周艺 1王丽涛 1[ ... ]刘雄飞 1,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北京 100101
2 广西空间信息与测绘重点实验室,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 桂林 541004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2013年4月20日芦山7.0级大地震发生后, 产生大面积滑坡、 崩塌、 碎屑流等次生地质灾害, 造成大量人员财产损失, 并严重阻碍了应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利用快速获取的震前和震后航空、 航天等多源遥感数据、 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数据, 首先结合次生地质灾害在高分辨率多光谱影像上的形态、 结构和纹理特征, 对地震重灾区次生地质灾害的数量和空间分布进行了有效监测。 结果显示: 芦山县、 宝兴县和天全县次生地质灾害最为严重, 各有164处、 126处和71处大型次生地质灾害点。 并结合GIS技术对这些次生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 特别是同区域地质构造、 烈度和地形地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 在监测区存在四个次生地质灾害高发区, 其中一个聚集在震中6公里范围内, 其他三个沿本区域两个主要地质断层分布; 超过97%的次生地质灾害位于烈度Ⅶ~Ⅳ度、 坡度25°~50°且海拔800~2 000 m之间的区域。 最后结合震害遥感监测评估结果, 对震后恢复重建规划及实施提出建议。
高分辨率 多光谱遥感 芦山地震 监测 次生地质灾害 High Resolution Multi-spectral remote sensing Lushan earthquake Monitoring Secondary geological disaster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 36(1): 181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