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 510640
2 北方民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银川 750021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高近红外(NIR)反射金红石型钛镍黄色料,并以SiO2气凝胶为基体,制备一种网络状NIR反射金红石型钛镍黄/硅气凝胶复合色料,测定了其结构特征和呈色性能,并分析其NIR反射效应和隔热性能。结果表明,添加1% (质量分数)助烧剂NaF所固相合成的金红石型钛镍黄色料呈色性能(b*=54.24)和NIR反射性能优异;所制备的网络状金红石型钛镍黄/硅气凝胶复合色料具有良好呈色性能、低透过率、高NIR反射率(96.60%)和低导热系数[0.068 54 W/(m·K)],表明其具有优异的隔热性能。此外,还探讨了该复合色料的制备机制和隔热机理。
色料 近红外反射 气凝胶 隔热 pigment 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silica aerogel thermal insulation 
硅酸盐学报
2023, 51(12): 3177
作者单位
摘要
安徽科技学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 安徽 凤阳 233100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 安徽 凤阳 233100
品质性状的化学测定操作繁琐且存在破坏性和耗时较长等不足的问题, 光谱测定具有高效、 快速、 成本低等优点, 但测定准确度受到不同仪器以及不同机型的影响。 为了建立和优化快速测定苜蓿样品的粗蛋白(CP)、 粗脂肪(EE)、 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的模型, 更好的测定苜蓿品质性状。 选取了25份苜蓿材料147份试验样品, 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扫描, 获得扫描光谱范围4 000~10 000 cm-1的光谱值, 软件TQ Analyst v9选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和OPUS7.0选用定量2方法建立定量模型并优化, 并进一步交叉验证和外部检验评估模型效果。 结果表明利用2种软件建立的模型都能很好的预测CP的含量, 建模决定系数(R2cal)分别达到0.999 9和0.984 8, 交叉验证的均方根误差(RMSECV)分别为2.121和0.471, 外部验证决定系数(R2)都大于0.97, 残留预测偏差(RPD)值大于6.0。 EE应用TQ Analyst v9所建立的模型效果更好, R2cal为0.999 7, RMSECV为1.502, 外部验证的R2为0.9293, RPD值为3.89; ADF和NDF利用OPUS7.0建立的模型效果更好, R2cal分别为0.944 1和0.978 8, RMSECV分别为1.040和0.514, 外部验证的R2依次为0.914 5和0.911 8, RPD值分别为3.66和3.43。 4种品质性状建模效果表明, 相对分子结构相对简单的蛋白质和脂肪, 利用TQ Analyst v9更准确, 而对于分子结构更复杂的纤维素, OPUS7.0的预测效果更好。
苜蓿 近红外反射光谱 营养品质 含量 Alfalfa 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Nutrition quality Content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3, 43(12): 3753
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 北京 100083
考古出土/出水的饱水木质文物保存状态千差万别, 内部降解不均匀、 差异大, 又有取样的限制, 造成许多必需的材性定性定量分析和保护效果评价测试难以进行, 因此亟需开发实验室可控制备的人工降解饱水木材技术, 以获取大量重复性好、 性质均匀的样品供研究使用。 以健康黄松为原料, 探索使用NaOH-真空浸渍-高压水热的联用法制备人工降解饱水木材, 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制备的人工降解饱水木材的最大含水率(MWC)为260%, 340%和575%, 分别达到国际上普遍认定的低、 中、 高度降解饱水考古木材的MWC水平。 红外光谱(FTIR)显示制备的人工降解饱水木材纤维素结构保存较为完好, 氢键部分断裂; 半纤维素显著降解, 主链、 侧链有断裂现象, 1 732 cm-1特征峰消失; 木质素有部分降解, 1 508 cm-1处木质素芳香环骨架振动等吸收峰相对强度降低并发生偏移。 近红外反射光谱(NIR)显示, 制得的样品的三大素均发生降解, 半纤维素降解程度最高, 木质素次之, 木质素相对含量升高, 表现为C=O相对含量增加。 在1 536~1 580 nm区域形成宽峰且峰强度降低, 表明纤维素结晶区分子内部、 分子间氢键结构均发生断裂。 NaOH-真空浸渍-水热联用法与国际上现用的常压高浓度NaOH浸渍法相比, 所需NaOH溶液浓度从50%以上降低到1%、 处理时间从数月缩短至10 h, 制备效率大大提升, 所制得的饱水木材的最大含水率显著增大, 与考古木材相近, 细胞壁化学结构降解程度显著增大。 NaOH-真空浸渍-水热联用法有望实现在实验室可控、 快速、 大量制备不同降解程度的人工降解饱水木材, 对饱水木质文物保护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饱水木质文物 人工老化 红外光谱 近红外反射光谱 Waterlogged wooden artifacts Artificial degrada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2, 42(9): 2941
作者单位
摘要
1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2 长春理工大学空间光电技术吉林省重点实验室,吉林 长春 130022
为了表征典型卫星表面材料的近红外偏振特性,基于微面元模型并综合考虑镜面散射及漫散射来描述目标表面的反射特性,引入镜面系数及漫反射率来明确两种反射对偏振度的影响,并考虑实际粗糙材料表面存在的遮蔽效应,建立一种更完善的多参量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模型,进而推导出适用于粗糙材料表面的光学反射偏振度表达式。对典型卫星表面材料进行近红外偏振实验,采用遗传算法从实验数据中反演卫星表面材料的多参量数值,进而得到偏振信息仿真曲线。结果表明,该多参量偏振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仿真值与实验测试值能够较好的吻合,不同卫星表面材料的近红外偏振特性有较大分布差异。
散射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 散射偏振 近红外反射偏振特性 偏振度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1, 58(19): 1929001
作者单位
摘要
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陶瓷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 湖南 长沙 410073
成像光谱技术能够同时获取目标的图像特征和光谱特征, 很容易识别与背景环境光谱特征区别较大的传统伪装材料。 近年来, 成像光谱得到了迅速发展, 经历了多光谱技术到高光谱技术的跨越, 传感器的探测波段数、 光谱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的显著提高。 得益于各国ISR无人机技术的应用, 高光谱传感器由星载拓展到机载, 可以在更近距离对**伪装目标进行识别, 对具有重要价值的**目标的生存能力构成巨大挑战。 目前, 应对高光谱的伪装材料主要设计思路是, 选择材料或材料体系具有与环境背景相似的颜色和光谱反射特征(传感器探测范围内)进行复合, 目的是与环境背景达到“同色同谱”来躲避高光谱侦察。 绿色植被是最常见的伪装背景, 也是本领域绝大部分研究的光谱模拟对象, 其反射光谱曲线在可见近红外波段具有: “绿峰”、 “红边”、 “近红外高原”和“水吸收带”四个主要特征, 分别由叶片的组织结构以及叶绿素和水分产生。 离体叶绿素光热稳定性较差, 不能直接用作伪装材料, 所以寻找和合成稳定性好、 具有类叶绿素结构及光谱特征的分子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此外, 铬绿和钴绿是常用的伪装颜料, 具有类似绿色植被“绿峰”、 “红边”和“近红外高原”光谱反射特性, 研究者将其与高吸水填料复合来引入“水吸收峰”, 大致模拟出绿色植被反射光谱, 但是想要实现精确模拟, 仍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从绿色植被光谱特征出发, 分别阐述了模拟绿色植被可见光区和近红外光区光谱特征的材料选择依据及体系; 同时介绍了它们在精确模拟植被光谱时存在的问题, 以及通过改性和复合来提升光谱相似度和耐候性的相关研究工作, 总结并展望了绿色植被光谱模拟材料要解决的重难点问题和发展方向。
绿色植被 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 叶绿素 无机颜料 Green vegetation Vis-NIR reflection spectra Chlorophyll Inorganic pigment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1, 41(4): 1032
作者单位
摘要
糊化特性是小米的最重要加工特性之一, 对小米的加工性能及产品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特征信息, 在不粉碎小米颗粒的状态下, 提出了一种快速无损检测小米的糊化特性的方法。 首先, 获取小米在370~1 020 nm范围内漫反射光谱后, 将小米粉碎成小米粉, 使用RAV快速粘度分析仪测定小米粉的峰值粘度(PV)、 最低粘度(TV)、 衰减值(BD)、 最终粘度(FV)、 和回升值(SB)、 糊化温度(GT)以及峰值时间(PT)等7个糊化特性指标。 然后, 对原始光谱进行Savitzkye-Golay(SG)平滑、 多元散射校正(MSC)和一阶导数法(1-D)预处理。 最后, 结合三种处理光谱和小米糊化特性指标值, 通过Sample set partitioning based on joint x-y distances(SPXY)方法确定样本的校正集和验证集; 基于连续投影算法(SPA)选择了特征波长, 利用特征波长反射光谱信号建立了小米糊化特性指标的多元线性回归(MLR)预测模型, 并使用验证集样本验证MLR模型的预测准确性。 糊化指标预测结果: 对于粘度指标中的PV、 TV和SB参数值, 经过MSC预处理后光谱, 分别选择了9, 17和18个特征波长建立的MLR模型的预测结果最好, 预测相关系数(Rp)分别为0.934 7, 0.825 5和0.874 6, 预测误差(SEP)分别为174.039 7, 67.220 3和74.281 8; 对于BD值, 经过S-G预处理后选择了14个特征波长的MLR模型预测结果最好, Rp为 0.924 4, SEP为178.020 1; 此外, 对于FV参数值, 经过1-D处理后选择了16个特征波长所建立MLR模型的预测相关系数Rp为0.853 1, SEP为132.166 7。 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结合SPXY和SPA算法在不粉碎小米的状态下对其糊化特性进行检测是可行的。 本研究为小米产品相关企业在生产前期, 通过快速测定小米原料糊化特性, 进而评估产品加工品质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潜力。
小米 糊化特性 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 SPXY算法 SPA算法 Millet Gelatinization VIS/NIR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SPXY algorithm SPA algorithm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 40(10): 3247
作者单位
摘要
1 陕西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汉中 723000
2 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 合肥 230001
环保型高近红外反射颜料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能源危机, 对推动绿色建筑节能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离子掺杂是实现高近红外反射颜料呈色多样性的有效手段, 本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铜离子和稀土铽离子共掺杂的高近红外反射Ba1-xCuxZr1-yTbyO3(x=0.15, 0.25, 0.35; y=0, 0.15)无机颜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CIE 1976 L*a*b*色度坐标等对所合成的颜料粉体的晶体结构、反射性能、颜色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在煅烧温度为1100 ℃时, 所合成的样品均为立方钙钛矿结构; Cu 2+、Tb 3+共掺杂进入BaZrO3晶格中, 随着掺杂量的增加, 颜料样品颜色由白色逐渐变为灰色再变为黄色。而且所得颜料在780~2500 nm波长范围内具有较高的近红外太阳光反射率, 其平均反射率(R*)可达到 80%左右。因此, 这种Ba1-xCuxZr1-yTbyO3“冷”颜料粉体在建筑涂料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溶胶-凝胶法 共掺杂 近红外反射 “冷”颜料; Sol-Gel co-doping 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cool pigment 
无机材料学报
2019, 34(6): 599
王世芳 1,*韩平 1崔广禄 2王冬 1[ ... ]赵跃 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北京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97
2 北京市大兴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北京 102600
可溶性固形物(SSC)是一种综合参数, 主要包括糖、 酸、 纤维素、 矿物质等成分, 对评价果实成熟度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果实口感、 风味及货架期。 西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无损快速检测对西瓜成熟度的确定、 贮藏及运输过程中西瓜内部品质监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助于提高西瓜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在西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快速无损近红外光谱检测中, 近红外漫透射的方式所需光源的能量大, 同时大功率透射会对水果的内部品质产生影响; 采用近红外漫反射方式的研究较少, 但漫反射采集所需的能量小, 有助于实现仪器小型便携化, 成本低, 同时避免透射引起的水果品质变化。 以小型西瓜为研究对象, 利用JDSU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采集西瓜样品瓜梗、 瓜脐、 赤道部位的近红外反射光谱, 在976, 1 186和1 453 nm附近有明显的吸收, 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定量分析方法建立西瓜可溶性固形物的近红外光谱无损预测模型。 首先, 采用光谱-理化值共生距离(SPXY)算法对西瓜不同检测部位的样品集进行划分, 以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y变量, 光谱为x变量, 利用两种变量同时计算样品间距离, 以保证最大程度表征样本分布, 有效地覆盖多维向量空间, 增加样本间的差异性和代表性, 提高模型稳定性。 将西瓜样品划分为51个校正集和15个预测集, 校正集样本的SSC含量涵盖了预测集样本的SSC含量范围, 且变异系数均小于9%, 样品集划分合理, 有助于建立稳健可靠的预测模型。 其次, 对比分析西瓜瓜梗、 瓜脐、 赤道检测部位的近红外反射光谱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之间的定量模型的预测精度, 结果得出西瓜赤道部位的反射光谱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关性较高, 预测效果较好, 预测集相关系数为0.629, 预测集均方根误差为0.49%。 对于不同检测部位获取的光谱信息所建立的近红外光谱SSC预测模型的精度问题, 一方面与光谱的采集方式有关, 另一方面与西瓜的产地、 品种、 成熟期等因素引起的其性状上的差异有关。 在模型建立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西瓜的检测部位。 最后, 为提高西瓜赤道部位近红外反射光谱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之间的预测模型精度, 采用光谱预处理方法进行优化, 结果得出经标准归一化预处理后, 建立的偏最小二乘回归预测模型效果最佳, 预测集相关系数为0.864, 预测集均方根误差为0.33%, 模型相关性较好, 预测精度得到了很大提升。 研究结果表明, 近红外反射光谱检测小型西瓜赤道部位能很好预测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为实际生产中近红外光谱无损快速检测西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小型便携式仪器研发提供了技术储备。
小型西瓜 近红外反射光谱 SPXY算法 检测部位 可溶性固形物 Watermelon 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SPXY algorithm Detection position Soluble solid content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9, 39(3): 738
作者单位
摘要
1 先进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 100029
2 北京华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4
通过溶剂热法制备氯氧化铋(BiOCl)粒子, 研究BiOCl粒子对近红外光的反射作用, 将其应用于薄膜中制备成阻隔太阳光光热的复合薄膜。 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能谱(EDS)表征BiOCl的晶相结构和化学组成,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其微观形貌。 用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分析BiOCl粒子在波长范围220~2 500 nm内的吸收和漫反射光谱。 最后将BiOCl分散在聚乙烯醇(PVA)溶液中, 采用涂覆工艺制备成BiOCl/PVA复合薄膜, 研究BiOCl含量对薄膜隔热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本实验中制备的BiOCl为尺寸均一的微球结构, 外径为3~5 μm; 由大量纳米片交织构成, 形成开放的通道。 禁带宽为3.69 eV, 大于计算值2.62 eV, 表明BiOCl粒子表面的光生载流子浓度发生了变化, 使吸收边发生蓝移。 BiOCl在可见光区(300~750 nm)平均反射率为67.3%, 在近红外区(750~2 500 nm)平均反射率达到了99.8%以上。 随着添加BiOCl含量的增加, PVA薄膜的隔热性能持续提高, 当BiOCl添加量为1.5%时, 使隔热箱内部的温度下降了4.5 ℃。 由于近红外光的入射频率高于复合膜中BiOCl粒子本身的振动频率, 引起了其振动粒子的高反射, 对分布于近红外区的能量起到了很好的阻隔反射作用, 降低了隔热箱内部的温度。
氯氧化铋(BiOCl) 近红外反射 隔热薄膜 Bismuth oxychloride (BiOCl) Near infrared reflective Heat-insulation film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 38(6): 1708
程航 1,2万远 3陈奕云 2,4,5万其进 1,6,7[ ... ]胡佳蒙 2
作者单位
摘要
1 武汉工程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3
2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3 湖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湖北 黄石 435002
4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08
5 武汉大学苏州研究院, 江苏 苏州 215123
6 武汉工程大学绿色化工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北 武汉 430073
7 湖北省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重点实验室, 湖北 武汉 430073
8 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东 深圳 518060
9 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测量重金属化合物氯化铬(CrCl3)、 氯化铜(CuCl2)、 氯化锌(ZnCl2)的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VNIRS), 将重金属反射光谱与重金属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联系起来, 观察重金属化合物的反射光谱特征; 结合晶体场理论分析重金属的特征反射峰出现的波段位置和原因。 以湖北大冶地区土壤样品为例, 向土样中添加不同浓度梯度的CrCl3, CuCl2和ZnCl2并测定其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 研究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重金属对土壤反射光谱的影响。 对样本的反射光谱进行不同光谱预处理, 探究重金属浓度与土壤反射光谱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及显著相关(p<0.05)波段出现的位置和潜在机理。 结果表明, 重金属化合物CrCl3, CuCl2和ZnCl2在可见光-短波近红外波段范围内的反射光谱特征与重金属元素3d轨道上的电子填充状态有关。 添加入土壤中的重金属化合物影响了土壤的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 其浓度与土壤反射光谱之间整体呈负相关, 最大负相关系数分别为-0.788, -0.880和-0.824。 样品反射光谱经不同预处理后, 重金属浓度与土壤反射光谱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有所变化, 显著相关波段信息更加丰富。 研究表明, 重金属的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与重金属的电子结构紧密相关, 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技术可以检测到土壤中较高浓度重金属的存在, 该技术在快速高效、 无损低耗地预测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方面拥有巨大潜力。 基于部分重金属化合物的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特征, 结合晶体场理论为土壤重金属的定性和定量反射光谱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参考。
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 土壤重金属 预处理 晶体场理论 线性相关关系 Visible and near-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Soil heavy metals Pretreatment Crystal field theory Linear correlatio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 38(3): 771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