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光电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
2 西安工业大学兵器科学与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基于非近轴光线追迹算法对光楔扫描系统的正向问题进行求解,得到不同速度比下的花瓣形扫描轨迹。根据光楔转速和取样间隔计算轨迹点数,根据轨迹点与坐标原点的距离曲线的极小值点个数计算花瓣数,进而建立由速度比计算花瓣数的关系式。通过轨迹点数和花瓣数评估不同速度比对应的扫描轨迹的扫描时间和覆盖率,总结扫描轨迹与速度比之间的规律,提出三光楔扫描系统获取规则、对称且不存在大片扫描盲区的扫描轨迹时速度比需要满足的条件。所得规律和结论可在光楔扫描系统的应用中合理确定速度比,从而选取满足扫描效率要求的扫描轨迹。
光学设计 光楔 近轴光线追迹 花瓣形扫描轨迹 速度比 
光学学报
2024, 44(7): 072200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应用电子学研究所,四川 绵阳 621900
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研究生院,四川 绵阳 621999
为了实现基于双棱镜的光电跟踪平台,需要根据光束指向精确求解两棱镜转角。基于非近轴光线追迹法与二步法,利用神经网络拟合了消色差旋转双棱镜角度差值与偏转角之间的关系,并在求解方位角与消色差旋转双棱镜两组棱镜转角的时候,将其中的非线性关系与线性关系分开,利用神经网络对其中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拟合,最终得到了消色差旋转双棱镜转角与出射光束指向的数值关系。实验表明,在仅用3层神经网络共20个神经元的条件下,得到了两棱镜旋转角度反向解算值达到了 0.000 1°量级。
旋转双棱镜 反向解析解 消色差 光束指向 近轴光线追迹 rotational double prism inverse solution achromatic aberration beam steering nonparaxial ray tracing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3, 35(7): 071008
作者单位
摘要
1 长沙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22
2 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73
3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旋转双棱镜用于目标跟踪时,其光束转向与棱镜旋转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基于两步法解算两套棱镜角位置逆向解,沿目标移动方向求其方向导数来计算棱镜转速与光束转向率的比值,分析不同指向目标沿不同方向移动时的棱镜驱动和控制要求。结果表明:对于确定的旋转双棱镜系统,目标跟踪对棱镜驱动和控制要求只取决于当前目标指向偏转角及目标移动方向与径向的夹角;目标沿切向或径向移动,将分别导致系统观测场中央区和边缘区目标跟踪的棱镜旋转控制奇异性;目标跟踪对两棱镜旋转驱动和控制的要求存在微小差异,基于两套逆向解的分析结果无显著差异。
光学器件 旋转双棱镜 目标跟踪 非线性问题 近轴光线追迹 
光学学报
2021, 41(18): 1823002
作者单位
摘要
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21
从理论上分析了玻璃微珠定向回归反射原理,利用近轴光线球面折射理论分析了玻璃微珠实现回归反射的折射率,并结合实际使用情况,在最大可能增加回归反射的基础上,讨论了入射光线到主光轴的距离与回归光线和入射光线夹角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出了实现最大反射时玻璃微珠的折射率范围为1.80~1.95,研究结果对回归反射标志牌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文字间用 玻璃微珠 回归反射 折射率 近轴光线 glass micro-bead retro-reflective refractive index paraxial ray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15, 13(1): 14
周远 1,2,*鲁亚飞 1黑沫 1熊飞湍 1[ ... ]范大鹏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73
2 长沙学院 电子与通信工程系, 湖南 长沙 410003
3 清华大学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北京 100084
用旋转双棱镜系统控制光束指向时, 需要由光束的目标指向位置推算两棱镜的旋转角度(称为反向问题)。本文采用一阶近轴近似方法和非近轴光线追迹方法探讨了旋转双棱镜系统反向问题的完整解析解。首先, 基于一阶近轴理论, 利用中心算法分析了反向问题的近似解。然后, 基于矢量形式的斯涅尔定律对系统进行非近轴光线追迹, 用两步算法推算出反向问题的精确解。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所得的反向解差异并设计实验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和验证。结果表明, 针对一个确定的光束目标指向位置, 存在两套反向解。相对一阶近轴近似方法, 非近轴光线追迹法推算的反向解更加准确。对于大偏转角度的旋转双棱镜光束指向系统, 非近轴光线追迹法是推算其精确反向解的有效方法。
光通信 光束指向 旋转双棱镜 一级近轴近似 近轴光线追迹 反向解析解 optical communication beam steering rotational double prism first-order paraxial approximation nonparaxial ray tracing analytical inverse solution 
光学 精密工程
2013, 21(7): 1693
周远 1,2,*鲁亚飞 1黑沫 1熊飞湍 1[ ... ]范大鹏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3
2 长沙学院 电子与通信工程系,湖南 长沙 410003
3 清华大学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北京 100084
光束指向机构实现光束指向调整时,需要搞清两棱镜的方位与出射光束指向位置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一级近轴近似方法和非近轴光线追迹方法研究了旋转双棱镜指向系统的光束指向机制,由两棱镜的旋转角度推算出了出射光束指向的解析公式。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的研究结果并设计旋转双棱镜光束指向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非近轴光线追迹方法能准确地描述系统光束偏转机制,而传统的一级近轴近似方法的分析结果与实验值存在偏差,且光束的偏转角越大,偏转角的一级近轴近似解与实验值的差异越明显。当两棱镜旋转角之差为90°时,光束方位角的一级近轴近似解与实验值的差异最大。实验表明,对于大偏转角度旋转双棱镜光束指向系统,应采用非近轴光线追迹方法来探讨其光束偏转机制。
光通信 光束指向 旋转双棱镜 一级近轴近似 近轴光线追迹 optical communication beam steering rotational double prisms first-order paraxial approximation nonparaxial ray tracing 
光学 精密工程
2013, 21(6): 1373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