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姜会林:为了祖国的星光璀璨

发布:lixuan2332阅读:4967时间:2011-8-31 09:30:04

为了祖国的星光璀璨
——记长春理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姜会林

      他四十多年醉心于光的世界,提出国际先进的二级光谱理论,揭开空间信息网络的层层奥秘。

      他率领年轻的科技创新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重大技术难关,征服一座又一座科学高峰。

      他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他就是光学专家、长春理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姜会林教授,用热爱与执著诠释对党的热爱和忠诚,用智慧与奉献践行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学者”有所成

      姜会林,1945年出生于辽宁省辽中县。1964年,考入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精密仪器专业;1978年,考取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硕士研究生;1983年,考取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先后师从薛鸣球院士和王大珩院士。

      姜会林有个明显的特点:思维敏捷,记忆力好。全校师生都这样评价:姜老师脑袋里有一大堆数字,如果你问到,他会像数来宝一样,张口就来,年轻人都记不过他。

      姜会林曾任长春理工大学校长,现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他既是聪明睿智、勤奋能干的领导者,又是硕果累累、著述甚丰的博士生导师。记者在最近一次他受奖的个人简历上看到如下业绩:

      他从事光学技术与光电仪器的教学工作。先后主讲“应用光学”、“物理光学”等多门本科生课程和“仪器光学”、“空间光电技术”等硕士、博士研究生课程,累计培养了42名硕士研究生和23名博士研究生,在《中国教育报》、《研究生与学位教育》等刊物上发表教研论文19篇,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被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被中央组织部授予“中央直接联系与管理的高级专家”,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获得吉林省委省政府颁发的“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吉林省高级专家”等多项荣誉。

      他从事光学系统设计、光学CAD技术、医用光学仪器、光电仿真技术、光电检测技术、空间激光通信技术等领域的科研工作。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30项,包括“863”计划、“995”工程专项、吉林省重大攻关项目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3项,在国庆50周年阅兵项目中荣立三等功。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被国际四大检索系统收录百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2项。

      他治学严谨,在学术上卓有建树。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衍生二级光谱理论”及“用普通玻璃校正二级光谱的方法”,根据这些理论与方法设计的“某卫星相机光学系统”,二级光谱象差为零,该成果被王大珩院士评价为“近年来中国光学设计主要进展”之一,比英国著名专家设计的结构更为简单,质量更好;原创性提出了“光学系统经济公差理论”,编制了优化程序,其论文被收入《里程碑丛书》,由美国SPIE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列为最新一个“里程碑”的成果;创造性提出了“光学系统总体性能及经济效益评价理论与方法”,以及一些“特殊光学系统优化设计”方案,均获得实际应用;在完成国家科研课题“中国光学镜头数据库”、“兵器光电仿真技术”、“军用光电整体优化技术”、“医用立体内窥镜”、“三维遥感测量用半导体泵浦固体激光器”等项目中,均提出了一些创新观点,填补了国内空白,受到国际上较高评价。他还出色地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日现代企业制度与组织管理比较研究”,在日本大学、中国长春第一汽车集团配合下,超指标地完成了各项要求,并对我国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出了建设性的观点和意见。近十年来,他带领课题组完成了多项部队急需的光电动态检测系统,获得了重大的社会效益和**效益;完成了多项空间激光领域的重要前沿课题,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治者”建其功

      他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为了祖国的发展鞠躬尽瘁,数十年如一日;他矢志不渝,甘于奉献,为了学校的未来坚定地履行着入党的誓言……

      学者出身的姜会林,是那种既有学者风范、又有管理者气魄的人。在他担任学校领导的17年里,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实力明显提升,科技成果日益丰硕,进入了跨越发展阶段。

      在姜会林的记忆中,老校长王大珩院士对他的影响颇为深远:“1964年,我考入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时,学院刚刚建院6年,第一任院长就是两院院士王大珩。当时,王大珩院长有个宏伟的愿望,就是把学院建成中国的光学人才基地,把长春市建成中国的光学城。”30年后,作为新一代校领导的姜会林把老一代的愿望牢记在心。他工作起来雷厉风行,重实绩,讲效率,使学校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办学条件等方面突飞猛进地发展。

      谈起姜会林担任学校领导时取得的成绩,许多教工都能娓娓道来……

      科技处处长张宏告诉记者,姜校长亲自主持申报成功了“高功率半导体激光**科技重点实验室”,这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获得国家投资三千二百多万元。在我国高校中,像长春理工大学这样的非国家重点高校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是极少的。在他的领导下,在全校教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科研经费增长了二十多倍,科研成果也是硕果累累,被广泛应用到**建设和经济发展中。

      研究生学院常务副院长姚治海回忆说:“姜校长亲自主持申报成功了学校第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第一个国家重点学科、第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第一个吉林省工程中心等等,学校的发展饱含着他的心血与汗水。”“经过姜校长的不懈努力,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在国内率先引进美国亚利桑那光学中心系列教材,创办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教务处处长杨勇如是说。

      一个个坚实的足迹记录了学校的发展,也见证了姜会林忠实履行领导者职责,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竭心尽力,忘我工作,用热爱,用睿智,用执著,用真情,创造的一个个辉煌成就。

“勇者”竭其力

      《中国经济时报》报道:“21世纪是信息经济时代,信息产业将成为支柱产业。以美国为例,在1995年至1998年期间信息产业占美国G D P的8%,但它对美国实际的经济增长贡献率则达到35%。据称到2006年全美将有近半数劳动力资源被信息产业所雇用,而信息产业的发展却与光电子技术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美国商务部指出:“90年代,全世界的光电子产业以比微电子产业高得多的速度发展,谁在光电子产业方面取得主动权,谁就将在21世纪的尖端科技较量中夺魁。”

      ……

      一个个事实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国家在光电领域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撑以发展自主创新能力,就会给外国竞争者提供进入并占领下几代技术市场的机会!

      2006年,姜会林不再担任学校领导。可是他却怀着对祖国光学事业的无比热爱,带着导师王大珩院士的殷殷嘱托,率领着年轻的科技创新团队,行走在如梦似幻的光的世界中。

      搞科研需要智慧与执著,更需要挑战自我的勇气。姜会林从事科学研究四十多年来,他已记不清有多少个不眠夜晚在实验室里攻克技术难题,已记不清有多少个休息日在研究所里推理论证,已记不清有多少次顶风雪、冒严寒进行着科学实验。2007年以来,姜会林带领课题组多次到野外作项目试验,长春新立城水库、大连黄海湾海域、白城31基地试验场等都留下他奔波劳碌的身影。2007年12月,课题组在大连黄海湾进行了27天的实验。姜会林与年轻人一样上船上车,一样起早贪黑,一样野外就餐,不仅和大家一道现场解决技术问题,而且还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的斗志,使多项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如今,课题组成员已经习惯于和姜会林一起加班到深夜。今年元月份,姜会林带领课题组讨论一项国家重大项目,等到结束时已经是清晨5点30分了,而当天8点半还要开会,且姜会林是第一个报告人。

      在姜会林和课题组成员一起走过的日日夜夜,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在姜会林教授的带领下,课题组全体成员努力奋斗,披荆斩棘,在光电子领域获得了累累硕果:2007年,申报成功“空地激光通信技术**重点学科实验室”,入选首批**科技创新团队;2008年,被批准为“吉林省空间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吉林省空间光电技术工程中心”;2009年,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0年,科研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他们为祖国光电事业的发展、为**现代化建设、为吉林省经济腾飞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谈到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时,姜会林不无感慨地说:“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不仅要在技术方面不断前进,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而且面对国际严峻的竞争态势,更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行者”方致远

      老骥伏枥志千里,道德文章共馨香;明德惟馨,宁静致远,云水之风悠悠然。从研究所的同事到课堂上的学生,熟悉姜会林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乐于助人,关心年轻人的成长,关注学校的发展。

      付强是姜会林培养的一位硕博连读研究生。春日的一个黄昏,记者在研究所里见到了他。“姜老师特别注重学习过程的循序渐进。最初在写科研材料的过程中,他给我指出内容、结构上的问题,后来纠正我概念、问题、专业知识上的偏差,现在更多的是从文章的整体思路、研究方向去指导。四年之后觉得自己的进步很明显,作姜老师的学生很幸福。”
董科研是姜会林课题组的一位年轻同志。在提到姜会林的为人时,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我的父亲身体不好。姜老师得知后,主动帮我联系了北京301医院的专家教授为父亲治病。他工作那么忙,还记挂着我父亲的身体。”他还向记者介绍,姜会林生活极其朴素,有一次在北京出差时,走在街上突然脚上的鞋底折了。他手上的皮包也补了一次又一次。真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啊!

      2006年以后,姜会林卸去了学校领导的担子,可他依然心系学校的发展。五年来,他为学校成功申报“首批**科技创新团队”、“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部光电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学校重大事情倾注了大量心血。尤其是在“中国光学科技馆”的建设上,从写报告、开论证会,到落户长春、实施建设、展品征集,姜会林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不仅如此,姜会林还经常为学生、青年教师和省委党校、社会主义学院以及一些重要会议做报告,广泛介绍科学技术成果,大力宣传王大珩、蒋筑英等科学家的好思想、好品德,教育年轻一代。几乎每个了解姜会林的人都会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他是一个以学校发展为头等大事,以吉林省科技发展为己任,以祖国光学事业的发展为生命的科技工作者。他用自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无私为公、默默奉献的人生本色。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在创造世界的七天里,上帝第一天造出的便是“光”,由此可见“光”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程度。人类从未停止过对于“光”的追求,更明亮,更清晰,更高效,更环保……在“追光”的道路上,姜会林已经走出了成功的一大步,但光的世界辽远而漫长,而他也仍将无怨无悔地走下去,因为,他的心中始终有一句话:既然选择了远方,便会风雨兼程。

来源:中国广播网吉林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