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增材制造”专题征稿启事

航空航天制造业作为高新技术密集型产业,代表着世界各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综合体现。增材制造已发展成为提升航空航天设计与制造能力的一项关键核心技术,并持续引领制造技术与模式的变革,其应用范围已从零部件级(飞机、火箭、卫星、高超声速飞行器等的零部件打印)发展至系统和整机级(发动机、无人机、微/纳卫星等整机打印)。我国相继实施的大飞机、航空发动机、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航空航天重大专项,为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提供了广阔舞台。

航空航天构件通常面向极端严苛的服役环境,不仅要求构件的强度、韧性、疲劳等力学性能不断提升,还要求构件具有防热、散热、吸波、隐身、减振、抗辐射等特殊功能。只有在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才有望赋予增材制造构件以颠覆性的性能和功能,以满足航空航天高端应用领域的重大工程需求。近年来,在国家航空航天重大需求和前沿科学探索双轮驱动下,航空航天高端应用驱动的增材制造技术在结构设计、材料创新、工艺优化、机理探究、性能/功能突破等多方面呈创新发展之势,但也出现了一系列科学技术难题,有必要加强科学技术研究与攻关。

为实现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中的高端应用,将增材制造技术在跨学科交叉领域进行优化布局,从而实现材料-结构-工艺-性能的一体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增材制造新工艺、新原理及新方法,中国激光》计划于2024年第10期(5月)推出“航空航天增材制造”专题,现公开征集相关领域的高水平研究论文及综述。

征稿范围:(包括但不仅限于)

  • 结构:增材制造高性能/多功能构件的材料-结构一体化创新设计
  • 装备:航空航天极端难加工材料与结构的增材制造装备与工艺技术
  • 材料:复杂构件增材制造的多尺度多物理场模拟仿真及工艺调控
  • 应用:航空航天高性能/多功能复杂构件增材制造的性能评价与验证


  • 特邀组稿专家:

  • 顾冬冬 教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林鑫 教授  西北工业大学
  • 汤海波 教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何卫锋 教授  空军工程大学
  • 雷力明 研究员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 陈玮 研究员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 截稿日期:

    2023年12月30日

    投稿方式及格式:

    通过《中国激光》官网进入“作者中心”,按系统要求填写信息,上传稿件投稿(主题标明“航空航天增材制造”专题)。投稿模板及要求请参见“作者中心”首页或《中国激光》官网。

    联系人:沈灵灵

    电 话:021-69917051

    邮 箱:shenlingling@siom.ac.cn


    特邀组稿专家个人简介:

    顾冬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激光》副主编。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德国Fraunhofer激光技术研究所洪堡学者。主要从事高性能/多功能金属构件激光精密增材制造方面的研究。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德国洪堡基金会Fraunhofer-Bessel研究奖、德国科学基金会Mercator Fellow奖、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奖等。担任Journal of Laser Applications副主编,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助理主编,Additive Manufacturing等5本SCI期刊编委。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分会常委以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常委、副总干事。

    林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金属高性能增材制造与创新设计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激光》编委。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英国皇家学会“Newton International Fellowship”。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增材制造技术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常委委员和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凝固科学与技术分会任常务理事。主要从事高性能复杂金属构件激光增材制造研究。主持2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国内外材料及机械领域发表SCI论文500余篇,其中SCI他引7000余次,H因子达47。合作出版专著/编著6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0余项。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汤海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激光》编委。入选首届GF卓青基金,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青年科技成就奖。现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空间材料科学技术分会副理事长、中国金属学会粉末冶金分会委员。主要从事高性能金属大型关键构件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军科委重点基础项目/*73项目(首席)、北京市自然基金重点专项等重要科研项目1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



    何卫锋,空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航空发动机健康管理与容错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入选卓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等。主要从事激光制造技术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出版专著3部、译著1部,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实用工程奖、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雷力明,中国航发商发增材制造技术负责人,某国家实验室二级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激光修复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3D打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航发/航空工业物理冶金鉴委会副主任委员等。从事航空发动机材料及先进制造技术研发工作。发表论文9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曾获国防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


    陈玮,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激光》青年编委,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一级技术专家,高能束流加工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高能束流加工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技术分会委员,长期从事高能束流加工技术及相关材料技术研究,主持多个预研项目并参与型号攻关,曾获2012年度美国R&D 100发明奖,航空工业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章节1篇,授权专利12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