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无法正常浏览请点击这里

————  《中国激光》“人工智能赋能激光”专题征稿  ————

人工智能概念的提出和激光器的问世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高科技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经过60多年的演进,特别是在新理论、新方法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强烈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人工智能和激光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已经并将继续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

近年来,随着知识创新和发展,传统学科边界日益模糊,学科交叉融合逐渐成为科学发展的趋势和加速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与“激光”相遇,为激光材料器件制备、激光器与激光系统优化设计、光束控制、激光多维参量快速精确表征与行为预测、激光精细加工等方面都带来了全新的方法和视角。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在激光科学领域的研究水平,促进交叉科学研究和交叉学科建设,《中国激光》拟于2023年第11期(6月)出版“人工智能赋能激光”专题,集中报道我国在“人工智能”与“激光”交叉融合的科学研究和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和发展动向,全面推动“人工智能”与“激光”等相关学科领域的交叉科学研究,促进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和交叉学科建设。

征稿方向(人工智能与以下激光相关方向的结合):

1. 激光材料器件制备

2. 激光器与激光系统设计

3. 激光光束控制

4. 激光特性表征与行为预测

5. 激光应用效能评估与优化

6. 激光应用效能评估与优化

特邀组稿专家:

义理林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周朴

研究员

国防科技大学

韦小明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

截稿日期:

2023年1月30日

投稿方式及格式:

通过《中国激光》官网进入“作者中心”,按系统要求填写信息,上传稿件投稿(主题标明“人工智能赋能激光”专题)。投稿模板及要求请参见“作者中心”首页。

联系人:宋梅梅

电   话:021-69917051

邮   箱:smm926@siom.ac.cn

特邀组稿专家个人简介:

义理林,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电子工程系主任,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智能光通信和智能光纤激光器方面的研究。2020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在光电子领域知名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Optica等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邀请论文7篇,SCI他引800余次。智能锁模激光器工作被美国光学学会杂志Optics & Photonics News评为2019年度全球光学进展,并入选2019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发表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上的论文作为封面论文,被“News & Views”栏目专题评述。2次在光通信旗舰会议OFC/ECOC上作邀请报告,3次在OFC/ECOC上作Workshop邀请报告,3次在OFC/ECOC上组织Workshop。担任OFC TPC成员(2017–2019,2023–),担任SCI期刊Optical Fiber Technology编委。



周朴,国防科技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王大珩光学奖中青年科技人员光学奖”获得者,第十二届全国青联委员,第十三届全国青联委员、常委,目前主要从事激光等领域的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和战略研究等工作,在高功率光纤激光、高功率单频/窄线宽光纤激光、激光光束合成、级联泵浦、模式诊断与调控等方面取得创新成果,作为第一/通信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军队高层次人才工程等。





韦小明,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第九届中国基础光学专业委员会成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评审专家,Optics Express期刊客座编辑,Ultrafast Science青年编委。分别于2009和2012年在华南理工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15年在中国香港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先后在中国香港大学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曾获2015 IEEE Graduate Student Fellowship、香港大学杰出助教等奖励。在飞秒光纤激光领域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包括Nat. Commun.、Light: Sci. & Appl.、Sci. Adv.等;在CLEO、SPIE、IPC、OECC、AFL等国际光学会议上作报告20余次;拥有美国发明专利7项、中国专利5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