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等离子体物理科学与技术实验室,四川 绵阳 621900
在基于光参量啁啾脉冲放大的拍瓦级超短超强飞秒激光装置中,光参量相位是阻碍脉冲时域压缩的关键因素。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数拍瓦全光参量啁啾脉冲放大装置(SILEX-II)的光参量相位演化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光参量放大过程累积的群延迟色散高达532 fs2,三阶色散高达5782 fs3,在未补偿光参量相位的情况下,压缩脉冲的时域峰值强度仅为傅里叶变换极限脉冲的43%。通过调节压缩器光栅间距,补偿了光参量相位的群延迟色散,将压缩脉冲的时域峰值强度增加至傅里叶变换极限脉冲的94%。研究结果为SILEX-II激光装置的脉冲时域压缩提供了有效指导,同时也为未来基于全光参量啁啾脉冲放大技术的10~100 PW高峰值功率激光器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激光器 光参量啁啾脉冲放大 光参量相位 时域压缩 傅里叶变换极限脉冲 
中国激光
2024, 51(6): 0601005
作者单位
摘要
1 重庆工商大学 制造装备机构设计与控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67
2 重庆工商大学 机器人与激光智能制造研究所,重庆 400067
3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四川 绵阳 621900
强激光加载下金属材料产生的微喷射现象及其内在的机理分析是冲击压缩科学与工程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相关研究对于认识材料在极端载荷条件下的动力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家们基于各大激光装置开展了大量微喷射诊断实验研究,在喷射物性质、金属界面不稳定性增长以及微喷混合问题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通过回顾微喷静态和动态诊断实验的研究历程,对微喷诊断实验研究方法的重要应用作了详细介绍,同时对微喷产生的主要作用机制、影响因素以及微喷混合等问题进行回顾、梳理和总结。根据当前国内外微喷诊断实验发展趋势,归纳总结目前微喷诊断实验研究结果中仍存在的不足,并对微喷射实验研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微喷射 冲击波 回收 动态诊断 X射线成像 micro-ejection shock wave recovery dynamic diagnostics X-ray radiography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3, 35(10): 1010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3
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北京 100081
3 商丘市农林科学院, 河南 商丘 476000
分蘖数是表征冬小麦生长的关键性参数, 对于冬小麦苗情监测、 产量预估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目前冬小麦分蘖数估算方法存在的数据获取繁复和估算模型体量大的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可见光图像和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的冬小麦分蘖数估算方法, 以期实现冬小麦分蘖数无损快速估算, 并且可嵌入移动终端设备。 可见光图像具有获取便捷, 处理简单的特点, 利用数码相机连续采集2017年-2018年和2018年-2019年两个生长季的冬小麦冠层可见光图像。 利用该数据图像, 分别构建基于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MobileNetV2, SqueezeNett, ShuffleNet的冬小麦分蘖数估算模型进行比较试验, 并与基于非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AlexNet和ResNet系列构建的估算模型进行对比试验。 开展冬小麦分蘖数估算模型针对不同植株密度数据的鲁棒性以及针对不同生长季数据的泛化能力的验证试验。 结果表明, 基于MobileNetV2构建的冬小麦分蘖数估算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7, 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为0.2, 在三个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中具有最优表现; 基于非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构建的冬小麦分蘖数估算模型体积是基于MobileNetV2构建的冬小麦分蘖数估算模型的2.3~16.1倍。 与非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相比较, 基于MobileNetV2构建的估算模型在具有较好R2的同时有较小的体量, 适宜嵌入移动终端设备; 针对120, 270和420 株·m-2三个不同植株密度的可见光图像数据集, 基于MobileNetV2构建的冬小麦分蘖数估算模型的R2分别为0.8, 0.8和0.7, 表现鲁棒; 针对两个生长季的可见光图像, 基于MobileNetV2构建的冬小麦分蘖数估算模型通过迁移学习将R2提升了2倍, NRMSE下降了7.6%, 表现出对数据季节性差异较好的适应性, 体现了模型的泛化能力。 利用可见光图像, 基于MobileNetV2构建的估算模型能够满足冬小麦分蘖数估算需求, 为冬小麦生长观测以及田间农艺措施管理决策提供了一个准确、 鲁棒、 可嵌入移动终端设备的工具。
可见光谱 冬小麦 分蘖数估算 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 Visible spectrogram Winter wheat Tillering number Lightweight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3, 43(1): 273
作者单位
摘要
1 重庆工商大学 制造装备机构设计与控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67
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流体物理研究所,四川 绵阳 621900
3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四川 绵阳 621900
4 重庆工商大学 机器人与激光智能制造研究所,重庆 400067
在微介观诊断中往往因为空间限制,选择具有亮度高、单色性好、对比度强的特征谱线,而忽略了轫致辐射谱线。率先实验设计了特征谱线和轫致辐射谱线的双光谱诊断X射线光源的方法,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星光Ⅲ”激光装置飞秒激光束靶室上进行实验,激光功率密度大于1.6×1018 W/cm2,脉宽为30 fs,45°入射靶面。在入射靶前侧,设计了用于特征光谱成像的针孔成像光路,获得Cu纳米颗粒靶产生的特征X射线的焦斑图像,为76 μm,大于刃边方法测得半径为54 μm的焦斑。在靶后侧,设计了轫致辐射成像光路,利用PIX射线CCD获得2×5的圆形Ta组图像。实验表明,利用双光谱成像设计合理,适合微介观材料动态诊断,提高诊断效率。
泵浦-探针技术 动态加载 纳米颗粒材料 X射线光源 pump-probe technology dynamic loading nanoparticle materials X-ray source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2, 34(3): 031015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等离子体物理重点实验室,四川 绵阳 621900
2 北京大学 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1
基于超短超强激光的短脉冲中子源是实现超快中子探测的理想中子源。如何提升中子产额是目前短脉冲激光中子源实现应用需求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基于靶背鞘场加速机制和束靶反应方案,采用LiD复合组分靶作为中子转换体,可以有效提升激光中子产额。与常规的LiF转换体相比,除了p-Li和d-Li两个反应道之外,LiD转换体可以多出p-D和d-D两个反应道,因此可充分利用激光加速的质子和氘离子的多反应通道优势来提升中子产生概率。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LiF转换体,LiD转换体可带来中子产额2~3倍的提升,达到5.2×108 n/sr的最高中子产额,并具备更好的前冲性。实验还区分了多反应通道的贡献,证明中子产额提升主要来自于p-D反应。
激光脉冲中子源 中子产额 中子转换体 多反应通道 laser pulse neutron source neutron yield neutron converter multi reaction channels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1, 33(9): 094004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四川 绵阳 621900
靶室腔体谐振产生的电磁辐射是超短超强激光与靶相互作用实验中生成的电磁脉冲(EMP)来源之一。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靶室腔谐振产生电磁脉冲和电磁脉冲通过窗口向外传播这两个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前者模拟获得空腔和含结构模型谐振时特征磁场,结果显示内部结构对电磁场强度分布和谐振频率有显著影响;后者模拟结果显示,窗口外侧电场强度比窗口内侧高约40%,而且电磁脉冲传播到靶室外后呈球面波形式扩散并衰减。对电磁脉冲的强度衰减规律进行了分析,得到该衰减曲线的拟合函数。
超短超强激光 电磁脉冲 靶室 电磁干扰 ultrashort intense laser electromagnetic pulse target chambe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8, 30(8): 083203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等离子体物理重点实验室, 四川 绵阳621900
在啁啾脉冲放大飞秒激光系统中, 为了获得近傅里叶变换极限的超短飞秒脉冲输出, 需要对飞秒脉冲的光谱相位进行测量并消除未被补偿的残留啁啾。而光谱干涉仪因为其线性性、结构简单和灵敏度高等优点在飞秒脉冲光谱相位测量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介绍了基于交叉偏振波或自衍射效应的自参考光谱干涉技术, 详细论述了该技术的工作原理。特别地以高斯光谱入射脉冲为例, 对待测脉冲的光谱相位重构进行了详细的数值模拟, 并指出基于交叉偏振波及自衍射效应的自参考光谱干涉技术对线性啁啾的测量范围。最后简单介绍利用光谱干涉仪和声光可编程色散滤波器相结合, 用以消除飞秒激光脉冲中光谱相位残留啁啾的原理, 实验中通过2次反馈迭代就获得了近傅里叶变换极限的飞秒脉冲输出。
自参考光谱干涉 飞秒脉冲 光谱相位 残留啁啾 self-referenced spectral interferometry femtosecond pulse spectral phase residual chirp 
应用激光
2017, 37(5): 737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激光聚变研究中心,等离子体物理重点实验室, 四川 绵阳 621900
在“星光Ⅲ”实验装置上开展皮秒激光脉冲中子源实验, 使用液体闪烁体探测器测得较好的中子信号, 利用飞行时间法获得中子的能量/时间分布, 通过示波器电压时间积分与阻抗之比得到不同能量段的电荷值。建立液体闪烁体探测器Geant4计算模型, 通过实际打靶情况与标定情况下液体闪烁体探测器出光口收集到的可见光光子数之比, 结合标定的灵敏度数据, 获得液体闪烁体探测器对不同能量中子的灵敏度。计算得到源发射的中子能谱, 能量在1 MeV以上的液体闪烁体探测器方向测得的中子产额为1.04×108 sr-1。
激光脉冲中子源 液体闪烁体探测器 飞行时间 发光响应 中子灵敏度 中子能谱 laser pulse neutron source liquid scintillator detector flight time emission response neutron sensitivity neutron spectrum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6, 28(12): 124005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绵阳 621900
2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8
在神光Ⅱ升级装置上完成了国际上首次间接驱动快点火集成实验。实验采用双台阶脉冲整形激光注入黑腔产生X射线准等熵压缩锥壳靶,实现了高密度压缩,然后采用皮秒超短脉冲激光注入加热燃料。实验中观测到中子产额由皮秒激光注入前的5×103增加到2.2×105,中子产额增益达到44倍,实验证实了皮秒激光具有明显燃料加热效果。该实验为进一步开展快点火热斑形成效率和相关物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激光聚变 快点火 集成实验 中子产额 laser fusion fast ignition integrated experiment neutron yield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11): 1101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等离子体物理重点实验室, 四川 绵阳 621900
2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北京 10088
3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四川 绵阳 621900
与中心点火相比, 快点火将压缩和点火过程分开, 大大放宽了对压缩对称性和驱动能量的要求。通过在神光Ⅱ激光装置上开展了快点火锥壳靶预压缩实验研究, 利用X射线背光分幅照相方法观察到了清晰完整的快点火锥壳靶内爆压缩过程, 并利用阿贝反演结合剩余烧蚀质量的方法得到了不同时刻燃料密度、面密度分布数据, 当前实验条件下获得的最大压缩密度和面密度分别为30 g/cm3和50 mg/cm2; 为解决金柱腔M带对导引锥的预热以及由此导致的燃料-锥体材料混合问题, 提出了一种在锥体表面镀低Z材料的方法, 实验和辐射流体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该方法的成功解决了间接驱动快点火激光聚变的重要关键技术问题。
快点火 间接驱动 激光聚变 锥壳靶 燃料混合 fast ignition indirect drive laser fusion cone-in-shell target material mixing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3): 032017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