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陕西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21
2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北京 100084
制革业是我国重要的工业门类,年废水排放量2亿t以上.制革废水中油脂、皮屑、胶原蛋白等大分子有机物含量较高,同时兼具高盐、高碱、高负荷的特点,已被相关部门列为重点监控的工业污染源.在制革废水的处理方面,不仅要关注进出水的水质参数,同时也要监测废水处理过程污染物的转化规律,以便为废水处理工艺的优化和废水处理设备的研发提供基本数据.溶解性有机物(DOM)广泛存在于各类水体中,是表征废水理化性质和净化程度的重要参数.目前,对于制革废水处理过程DOM性质的研究尚很欠缺.以此为切入点,采用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表征制革废水不同处理工段的DOM样品.研究发现:制革废水处理时间的延长导致DOM中C元素含量升高,H/C原子比先增加后降低,说明大分子有机物首先被分解为小分子链状结构,最终存在于水体的是极难降解的终极结构组分.DOM脂肪族化合物和蛋白组分的热解发生在第二阶段(110~530 ℃),第三阶段(530~800 ℃)主要完成芳环的降解或C—C键的断裂.废水原水DOM主要含有—OH,—NH2,CO等官能团,FTIR图谱证明了废水处理中后期高聚合度芳香族物质的存在,这是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的结果.DOM中烷基C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含量最大值(25.25%)出现在二级生化池;芳香C含量的最小值(28.28%)出现在二级生化池,而后迅速上升,暗示了废水处理过程含C官能团种类和数量的交替变化规律.对制革废水DOM性质的跟踪识别有助于从总体上推断污染物的净化机制。
制革废水 溶解性有机物 热重分析 Tannery wastewater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FTIR FTIR 13C NMR 13C NMR TG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5, 35(5): 1203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