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陕西科技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21
3 西南大学桑蚕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 重庆 400715
4 安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安徽 安庆 246133
采用氧化羧甲基纤维素钠(OCMC)作为交联剂, 对胶原溶液进行改性并采用二维红外技术分析OCMC与胶原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胶原热稳定性的影响。 一维红外图谱显示OCMC交联改性对胶原的主要特征吸收峰即酰胺Ⅰ, Ⅱ和Ⅲ带的峰位与强度无明显影响; 改性前后胶原的酰胺Ⅲ带与1 455 cm-1处吸光度的比值A/A1 455均接近于1.000, 以上结果显示交联键的引入不会破坏胶原的三股螺旋结构, 但无法获知胶原与OCMC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胶原结构的变化。 以OCMC用量为外扰条件建立二维红外相关图谱, 进一步分析两者间相互作用。 结合胶原结构与OCMC中基团的响应强度及顺序可知: OCMC首先通过羧基与胶原中精氨酸的胍基或赖氨酸的氨基发生静电作用, 随后醛基与胶原氨基之间发生希夫碱反应; 两者之间相互作用以希夫碱反应为主。 由于静电作用与交联键的引入, 改性后胶原的热稳定性得到提升。 随着温度的升高, 纯胶原与改性胶原的特征吸收峰均发生红移且A/A1 455值不断降低, 说明两者在升温过程中其氢键不断减弱, 导致三股螺旋发生解旋, 但与纯胶原相比, 改性胶原特征吸收峰的红移程度与A/A1 455值降低幅度较小, 证实了改性后胶原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 胶原与改性胶原在升温过程中结构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 改性前后胶原二级结构的崩塌均表现为三股螺旋结构被破坏转变成无规卷曲结构; 然而在测试温度范围内, 三股螺旋结构对温度的敏感度及响应顺序发生明显变化: (1)对于纯胶原, 对温度最为敏感的结构是胶原的螺旋结构, 而改性胶原的无规卷曲结构是最为敏感的、 最不敏感的结构是胶原螺旋结构, 反映出改性后胶原的螺旋结构得到稳定; (2)改性后胶原螺旋结构对温度的响应发生滞后, 进一步证实胶原的稳定作用主要归功于三股螺旋结构的加固。
胶原 结构 热稳定性 氧化羧甲基纤维素钠 二维红外光谱 Collagen Structure Thermal stability Oxidized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Two-dimensional infrared spectroscopy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1, 41(9): 2782
李从虎 1,2,3,*吴彦 1,2,3马兴红 1方一帆 1[ ... ]田荟琳 4
作者单位
摘要
1 安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安徽 安庆 246133
2 皖西南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 安庆 246133
3 水生生物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安徽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 安庆 246133
4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皮革学院, 山东 济南 250353
对胶原分子聚集行为的研究, 不仅能改善其理化特性, 同时也为其在食品、 组织工程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基于胶原分子中苯丙氨酸(Phe)和酪氨酸(Tyr)的内源荧光特性, 采用常规波长、 同步荧光和二维(2D)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和温度下胶原分子的聚集行为。 研究结果表明: (1)在激发波长275 nm条件下, 胶原分子仅在发射波长303 nm处出现了归属于Tyr的特征峰; 选取波长差(Δλ)为15 nm的同步荧光扫描胶原分子, 发现其在261和282 nm处出现了分别归属于Phe和Tyr的特征峰。 (2)特征峰的荧光强度与胶原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表明了基于常规波长和同步荧光光谱技术对胶原定量分析的可行性。 (3)随着胶原浓度的增加, Tyr和Phe的含量逐渐增大, 且胶原分子间距逐渐降低并聚集成纤维束, 使得Tyr和Phe相互靠近并参与形成大量的氢键, 从而导致荧光强度不断增大。 然而随着温度的升高, 荧光基团与溶剂碰撞的猝灭机会增大, 且胶原分子中Tyr和Phe的荧光量子产率逐渐降低, 同时胶原分子动能增大, 其聚集体逐渐松散, 其三股螺旋结构逐渐坍塌, Tyr和Phe参与形成的氢键被破坏, 从而导致荧光强度随温度的升高不断降低。 (4)275 nm常规波长的2D荧光光谱分析表明, 胶原分子在297, 303和310 nm处出现了相关峰, 其中303 nm归属于Tyr, 297 nm归属于胶原分子聚集过程中参与氢键形成的Tyr; 310 nm可能归属于Tyr的激发态, 其不断的蓝移形成稳定的基团, 以便参与氢键的形成, 从而促进了胶原分子的聚集。 以浓度为外扰的基团响应顺序为303 nm>297 nm>310 nm; 以温度为外扰的基团响应顺序为297 nm>310 nm>303 nm。 (5)2D同步荧光光谱分析表明, 随着胶原浓度和温度的升高, Phe均比Tyr优先响应。 综上, 采用常规波长、 同步荧光光谱技术均能较好的研究胶原分子在不同浓度和温度下的聚集行为, 且为胶原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但同步荧光光谱技术可将量子产率较低的Phe显现出来, 体现了其具有窄化谱带和提升分辨率的优点。 此外, 结合2D荧光分析技术, 可进一步研究胶原分子基团的响应顺序。
胶原 荧光 苯丙氨酸 酪氨酸 聚集 Collagen Fluorescence Phenylalanine Tyrosine Aggregate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9, 39(7): 2023
作者单位
摘要
1 四川大学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 成都 610065
2 安庆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安徽 安庆 246011
基于胶原基表面活性剂(collagen-based surfactant, CBS)中酪氨酸(Tyr)和苯丙氨酸(Phe)的荧光特性, 应用恒波长差(Δλ)为15 nm的同步荧光光谱技术研究CBS浓度、 溶液pH值、 NaCl浓度和温度对其在水溶液中分子的聚集行为的影响, 并以温度为外扰, 利用二维同步荧光相关分析研究CBS分子中Tyr残基和Phe残基随温度变化的响应顺序。 结果表明, CBS分子在261和282 nm处出现了分别归属于Phe和Tyr的特征吸收峰。 随着CBS浓度的升高, CBS分子中Phe残基和Tyr残基数量逐渐增多使CBS分子聚集程度增加, 并导致荧光强度增强; CBS溶液pH值(pH 5.0)在等电点附近时, 由于CBS分子的疏水作用和氢键形成能力加强, 导致CBS分子聚集程度增强; CBS溶液中NaCl浓度的升高, 则使CBS分子间排斥力减弱, 从而导致CBS分子的聚集; 然而温度升高, CBS由聚集状态逐渐变为单分子状态, 因猝灭、 变性以及氢键形成能力降低, 荧光强度逐渐降低。 以温度为外扰的二维同步荧光相关光谱分析可知: 低温下(10~40 ℃ ), CBS聚集体随温度升高逐渐松散, 位于聚集体内部的Phe残基比Tyr残基优先响应; 而在45~70 ℃时, CBS由单分子状态逐步水解为无规卷曲构造, Tyr残基的间距变大, 氢键形成能力大大降低, Tyr残基比Phe残基优先响应。
胶原 表面活性剂 同步荧光光谱 二维相关光谱 聚集行为 Collagen Surfactant Synchronous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Aggregation behavior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 36(1): 151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