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成分与光学重点实验室, 安徽 合肥 230031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26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39
统计分析了2014年4月至5月期间温度脉动仪和超声风速计测量的成都地区折射率结构常数C2n数据。结果显示: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两种方法测量C2n的结果基本一致。与合肥地区相比, C2n的日变化特 征明显但转换时刻存在差异。在10-15~10-13m-2/3量级温度脉动仪和超声风速计测 量C2n的频数分别是74.05%、84.40%;小于10-15的频数分别是24.07%、10.63%;大于10-13的频数 分别是1.89%、4.97%。温度脉动仪和超声风速计测量C2n的关系为y=-8.5694×10-16+0.6520x,相关 系数为99.24%,并简要分析了两种 方法测量C2n偏差的可能原因。
大气湍流 折射率结构常数 超声风速计 温度脉动仪 激光传输 atmospheric turbulence refractive index structure parameter sonic anemometers temperature pulsating instrument laser transmission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15, 10(5): 368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成分与光学重点实验室, 安徽 合肥 230031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两个不同空间距离上(r1=0.5 m,r2=1 m)温度结构常数廓线C2T(h)和温度起伏谱幂率廓线α(h)由探空仪获得。研制的湍流气象探空仪具有两个微温测量通道,可根据研究内容进行多种组合。除测量温度、湿度、压强、风速、风向、折射率结构常数C2n廓线、Fried参数r0、视宁度εFWHM、等晕角θ0和相干时间τ0等积分计算值外,还可得到高空湍流谱幂率廓线数据。谱幂率测量结果与Zilberman三层谱模式相比,在对流层顶以上有较大区别。这些结果对光传输、光通信、遥感和大气湍流建模等应用领域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气光学 光学湍流 谱幂率廓线 探空 
光学学报
2014, 34(5): 0501001
汪平 1,2,*吴晓庆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大气成分与光学重点实验室, 安徽 合肥 230031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利用合肥郊区夏季三维超声风速计测量的虚温、风速和Li7500二氧化碳和水汽分析仪获得的水汽浓度资料,从两个方面研究湿度起伏对三维超声风速计测量可见光折射率结构常数C2n的影响。对超声虚温进行湿度修正后,得到真实温度,比较了由超声虚温和真实温度分别计算得到的温度结构常数C2T。另一方面,计算出温湿度相关项CTq和湿度结构常数C2q各自对C2n的贡献。结果显示真实温度计算得到的C2T与超声虚温计算得到的C2Ts有显著差别,很多时候两者的差异超过10%。CTq对C2n的贡献较大,可超过10%,不可忽略;而C2q对C2n的贡献很小,普遍低于5%,可以忽略。
大气光学 折射率结构常数 温湿度相关项 超声风速计虚温 湿度修正 
光学学报
2014, 34(4): 0401003
汪平 1,2,*吴晓庆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成分与光学重点实验室, 安徽 合肥 230031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39
利用2008年South Pole的探空资料,通过大气温度和风速廓线,确定了South Pole地区冬季(6, 7, 8月)和夏 季(12, 1, 2月)的大气边界层结构、边界层和对流层顶的高度。对近地面的温度、水汽压、风速和 风向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South Pole大气边界层大多时候为稳定型,但在夏季也存在不稳定 的情况,尤其在1月份较多;夏季夜晚的边界层平均高度为389 m,比白天的304 m大,冬季夜晚的边界层平均 高度为591 m,大于夏季夜晚;夏季白天对流层顶平均高度比夜晚略大,分别为6172 m和5770 m。South Pole高 层大气理查森数的倒数基本都小于4,发生湍流的可能性很小。
温度风速廓线 边界层顶 对流层顶 South Pole South Pole temperature and wind speed profiles the top of boundary layer tropopause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13, 8(5): 334
汪平 1,2,*吴晓庆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成分与光学重点实验室, 安徽 合肥 230031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39
利用合肥气象站点1953~2011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应用Mann-Kendal法分析了合肥地区近60年 由冬入春(1~4月)的日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确定了日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合肥地区日平均 气温上升的始点和突变点,并利用 Yamamoto法对突变点做了检验。对气温上升始点和经过验 证的突变点的日期进行了频数统计。结果表明,合肥地区由冬入春气温上升始点的波动性较 大,对应日期分布比较离散,位于1月30日~2月10日的相对较多。气温突变点的起伏较小,对应日 期分布比较集中,位于1月10日~15日的最多,而位于1月10日~20日的天数频率超过了50%。
日平均气温 突变分析 突变点 Mann-Kendal法 Yamamoto检验 daily mean temperature break analyses break point Mann-Kendal technique Yamamoto Test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13, 8(2): 101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