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复旦大学物理系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433
报道了有机材料ZnTBP/CA/PhR对激光的反饱和吸收特性。理论分析从该材料特有的五能级结构出发,指出三重态的第一激发态在反饱和吸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用两束光同时照射样品的实验方法进行了验证。该材料的反饱和吸收效应可在功率不太高的连续光下操作。
有机材料 激发态 反饱和吸收 
中国激光
1999, 26(5): 444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复旦大学物理系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433
2 中国科学院北京感光化学研究所, 北京 100101
3 上海交通大学应用化学系, 上海 200030
报道了Al/VOPc/ITO夹心结构在稳态连续光照射下的光电压作用谱。稳态光电压作用谱不仅依赖于照射光的波长,而且依赖于VOPc(钒氧酞菁)多晶薄膜的堆积方式。对VOPc在相I、相II、及α型三种堆积方式下的稳态光电压波长响应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内在机制作了初步探讨。
钒氧酞菁多晶薄膜 稳态光电压 波长响应 
光学学报
1998, 18(12): 1681
作者单位
摘要
复旦大学物理系三束材料改性国家实验室,李政道物理研究室, 上海 200433
用偏振光谱方法对有机固体材料频域存贮材料进行单光子和双光子的选通光谱烧孔,获得了高的信号背景(噪声)比(SBR)。文章介绍偏振光谱烧孔原理和实验上得到高信号背景比的方法和结果,展示了偏振光谱烧孔技术在高分辨率光谱和频域信息存贮应用的良好前景。
偏振光谱 光子选通光谱烧孔 信号背景比 
光学学报
1998, 18(2): 160
作者单位
摘要
复旦大学物理系, 上海 200433
基于微腔光学共振机制,实现了尼罗蓝(Nile Blue)分子掺杂的微米尺寸球形聚合物微粒体系的室温持久光谱烧孔,该研究对于探索室温频域光存贮新机制新材料具有意义。
尼罗蓝(NileBlue)分子 微腔共振 室温持久光谱烧孔 
中国激光
1996, 23(10): 94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复旦大学物理系 李政道物理研究室三束材料改性国家实验室, 上海 200433
2 中国科学院北京感光化学研究所, 北京 100101
报道固体选通光谱多重光谱烧孔研究的新进展,分析影响多重烧孔形成的一些主要因素,首次报道了在有机材料ZnTbP/CA/PhR的非均匀加宽线内获得一次连续烧出100多光谱孔的结果,还进一步报道用窄带激光获得更窄线宽的光谱烧孔的情况。
光子选通 多重光谱烧孔 
光学学报
1996, 16(1): 49
作者单位
摘要
复旦大学物理系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433
报道了给体-受体电子转移型材料zinc-tetraphenylbenzoporphrin+zinc-tetrapheyl benzotribenzoporphrin\phydroxybenzaldhyde\poly (methyl) methacrylate 的光子选通多重烧孔过程。 结果表明要获得高质量的多重光谱孔,从短波往长波的逐次烧孔更为有效。其影响来自与波长有关的光致填孔现象。造成该填孔的主要机制是赝声子边带的作用。理论拟合与实验结果相符。
多重光谱烧孔 光致填孔 赝声子边带 
光学学报
1996, 16(3): 287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复旦大学物理系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433
2 日本东京理科大学理工学部物理学系
报道了Al/α-SnPc/ITO夹心结构的瞬态光电压随入射光强度和波长变化的演变特性和稳态连续光照射下的光电压作用光谱。稳态光电压作用光谱和其对应吸收光谱的变化趋势非常接近;而瞬态光电压的大小、极性和响应时间则共同取决于入射光的强度和波长。其中瞬态光电压的正峰部分(相对于ITO电极)只在较强的光照射下才出现,而且其响应时间也总是慢于同一条件下出现的负电压峰。文中对该现象的内在机制作了初步的探讨。
酞菁锡多晶薄膜 瞬态光电压 
光学学报
1996, 16(9): 13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复旦大学物理系, 上海 200433
2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 上海 20043
利用球粒表面形态共振,实现室温下的永久光谱烧孔,建立理论模型对动力学过程进行分析,据此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得到有效成孔速率等参数;并对烧孔的多重性进行研究,将这些结果应用于室温频域光信息存贮将有较好的前景。
尼罗蓝(NileBlue)分子 室温永久光谱烧孔 
光学学报
1996, 16(9): 1250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433
2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433山下正文
3 日本东京理科大学理工学院田幸敏治
4 日本东京理科大学理工学院
采用斯塔克(Stark)光谱(电场调制反射光谱)技术研究了酞菁锡(SnPc)多晶薄膜中的激子跃迁和电荷转移。观察到一系列分子间电荷转移所形成的双分子激子谱带,显示了斯塔克光谱技术在探测淹没于弗伦克尔(Frenkel)激子带下面的微弱电荷转移跃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点和很高的灵敏度。结合光电压作用谱的测量分析,认为弗伦克尔激子激发和电荷转移激子的形成、传输及解离在SnPc及同类材料的电导和光电导初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斯塔克光谱 酞菁锡(SnPc) 激子跃迁 电荷转移 
光学学报
1996, 16(10): 1460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复旦大学物理系激光物理和光学教研室, 上海 200433
2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量子光学(联合)开放实验室, 上海 201800
首次报道了钠分子一系列里德堡能级的无多普勒加宽光光三共振(DF-OOTR)激发荧光光谱,测量了其谱线宽度和其谱线位置随温度、外加气体压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钠分子里德堡能级(n=5~8)的自然宽度(含均匀加宽)在60~130 MHz之间,其大小主要与主量子数n有关。随钠原子浓度增大(温度升高),或外加Ar气压力增大时,钢分子各个里德堡能级谱线均出现红移,数量在100 MHz/τ之内,但位移速率大小不一。
无多普勒加宽光光三共振激光光谱 里德堡能级 能级宽度 谱线位移 
光学学报
1995, 15(6): 673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