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2 西安地球环境创新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61
3 山西省生态环境规划和技术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0
由于二氧化氮(NO2)在大气中的存活寿命较短,卫星遥感反演的对流层NO2柱浓度与近地面NO2浓度关系密切。欧洲航天局(ESA)S5P卫星的对流层检测仪(TROPOMI)载荷提供了目前最高空间分辨率的对流层NO2数据,其在近地面NO2浓度估算方面的潜在优势亟待检验。为此,本文采用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和4年(2018—2021年)的TROPOMI/臭氧检测仪(OMI)数据估算了我国近地面NO2浓度并开展了对比性分析。结果表明:1)TROPOMI的估算结果在精度和空间覆盖度两个方面,均明显高于OMI的结果;2)OMI数据由于自身空间分辨率的限制,无法和TROPOMI一样识别出NO2浓度高值区附近的空间分布细节,导致其估算结果存在更严重的高估或低估。进一步,针对机器学习方法估算近地面NO2普遍存在高值低估的现象,通过集成模型进行优化,得到了更优的结果(R2=0.85,slope为 0.89)。该研究结果有利于促进卫星遥感在近地面NO2浓度估算与暴露评估领域的深入应用。
遥感与传感器 近地面二氧化氮浓度估算 极限梯度提升算法 特征分析 估算优化 
光学学报
2024, 44(6): 0601010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太原理工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24
2 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97
煤与矸石分选是煤矿生产的必要工序, 现有的人工分选与机械分选, 存在效率低, 易造成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 鉴于可见/近红外高光谱成像具有分析速度快、 样品无需预处理、 无污染等诸多优势, 旨在探讨基于可见/近红外高光谱成像对黑色背景下块状煤与矸石准确分类的可行性, 并基于特征波长筛选算法简化模型, 为构建多光谱煤与矸石分选系统提供理论参考。 首先, 搭建高光谱成像系统并采集山西西铭矿的85个煤样本与83个矸石样本在400~1 000 nm(Vis/NIR)与1 000~2 500 nm(NIR)两个范围内的高光谱图像, 基于图像处理方法去除背景信息, 选取Vis/NIR范围内100×100像素和NIR范围内50×50像素区域内的平均光谱作为该样本在对应波段范围的一条光谱, 重复10次, 最终在两个波段各获得煤与矸石光谱850条和830条。 其次, 对光谱先后进行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和标准正态变量变换, 以减少噪音和误差对光谱的影响。 基于全波段光谱建立支持向量机(SVM), k近邻法(KNN),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三种模型, 每个模型针对预测集的分类准确度均大于0.95, 结果表明, 基于煤和矸石的光谱信息可将二者区分。 随后根据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和连续投影算法(SPA)选择的特征波长建立简化模型, 综合考虑精度与成本等因素, 在Vis/NIR范围内基于SPA筛选的3个特征波长所建立的SVM模型效果最好, 不仅能有效减少波长数量, 还能提高模型的分类效果, 对应的灵敏度, 特异度, 准确度分别为1, 0.965 2, 0.983 3。 基于判别模型与样本的平均光谱还可实现煤和矸石的分类可视化。 研究结果对开发基于特征波长的低成本煤和矸石多光谱分选系统, 实现煤矸快速、 准确的无损检测具有借鉴意义。
高光谱成像  矸石 黑色背景 无损检测 Hyperspectral image Coal Gangue Black background Nondestructive detectio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2, 42(4): 1250
作者单位
摘要
山东大学(威海)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山东 威海 264209
矮新星是一类特殊而稀少的半相接双星。 发现更多的矮新星对于深入研究物质转移理论、 理解密近双星演化过程意义深远。 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提取天体光谱特征并进而分类是天文数据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传统的自编码器是仅包含一个隐层的经典神经网络模型, 编码能力有限, 数据表征学习能力不足。 模块化拓宽神经网络的深度能够驱使网络继承地学习到天体光谱的特征, 通过对底层特征的逐渐抽象学习获得高层特征, 进而提高光谱的分类准确率。 以自编码器为基础构建了由输入层、 若干隐藏层和输出层组成的基于多层感知器架构的深度前馈堆栈式自编码器网络, 用于处理海量的光谱数据集, 挖掘隐藏在光谱内部具有区分度的深度结构特征, 实现对矮新星光谱的准确分类。 鉴于深度架构网络的参数设置会严重影响所构建网络的性能, 将网络参数的优化分为逐层训练和反向传播两个过程。 预处理后的光谱数据先由输入层进入网络, 再经自编码器算法和权值共享实现对网络参数的逐层训练。 反向传播阶段将初始样本数据再次输入网络, 以逐层训练所得的权值对网络初始化, 再把网络各层的局部优化训练结果融合起来, 根据所设置的输出误差代价函数调整网络参数。 反复地逐层训练和反向传播, 直到获得全局最优的网络参数。 最后由末隐层作为重构层搭建支持向量机分类器, 实现对矮新星的特征提取与分类。 网络参数优化过程中利用均值网络思想使网络隐层单元输出按照dropout系数衰减, 并由反向传播算法微调整个网络, 从而防止发生深度过拟合现象, 减少因隐层神经元间的相互节制而学习到重复的数据表征, 提高网络的泛化能力。 该网络分布式的多层次架构能够提供有效的数据抽象和表征学习能力, 其特征检测层可从无标注数据中隐式地学习到深度结构特征, 有效刻画光谱数据的非线性和随机波动性, 避免了光谱特征的显式提取, 体现出较强的数据拟合和泛化能力。 不同层之间的权值共享能够减少冗余信息的干扰, 有效化解传统多层次架构网络易陷入权值局部最小化的风险。 实验表明, 该深度架构网络在矮新星分类任务中能达到95.81%的准确率, 超过了经典的LM-BP网络。
反向传播 微调 深度架构 Back propagation Fine tuning Deep architecture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 40(2): 656
作者单位
摘要
山东大学(威海)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山东 威海 264209
激变变星是一类特殊而且数量稀少的双星系统, 其主星是一颗白矮星, 伴星通常是一颗充满洛希瓣的光谱型为G, K或M型的晚型星或矮星。 激变变星是一类爆发型的恒星, 对于研究密近双星的演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激变变星按照爆发特征和光变特征可以分为很多亚型, 如新星、 再发新星、 矮新星、 类新星和磁激变变星。 同时激变变星又是一类周期型的变星, 这些因素都导致其可见光光谱非常复杂。 目前对于激变变星的参数测量, 主要通过后续观测来测量其轨道周期、 主星和伴星之间的距离等。 由于在吸积的过程中, 物质在白矮星的表面累积, 无法直接测量主星的物理参数, 而且激变变星本身是一种暗弱的天体, 实测光谱数量较少, 因此极大限制了对激变变星物理参数的系统研究。 目前唯一能够生成激变变星理论光谱的软件是基于光致电离模型的CLOUDY, 但CLOUDY存在采样点过于稀少以及参数太多等问题, 不能作为理想的理论光谱模板。 法国ELODIE高分辨率的光谱可以作为M型恒星光谱参数测量的理论模板。 前期工作中, 通过机器学习等方法在美国斯隆巡天和中国郭守敬望远镜巡天数据中发现了一批激变变星。 通过人工筛选, 选择了伴星是M型的407条实测光谱, 这些光谱大部分是宁静期的矮新星, 光谱的主要特征是巴尔末线系和氦的发射线。 再通过与高分辨率的ELODIE光谱交叉, 利用SDSS-casjob数据库中的ELODIE参数, 对激变变星的红端部分进行模板匹配, 系统测量了其伴星的物理参数。 为了降低计算量, 对高维的光谱分别通过主分量分析和局部线性嵌入两种方法进行了特征提取和降维。 实验结果表明LLE方法在邻域大小15, 维度59时达到最高贡献率9491%。 根据PCA和LLE的交集, 最终光谱的维度确定为59。 实验中发现激变变星的伴星中M2型数量极少, 具体原因需要更多的样本来解释。 因为实验中激变变星光谱中, 只有部分有明显的分子带特征, 因此那些在爆发下降阶段或者光谱被吸积盘特征控制的激变变星没有进行参数测量。 该实验弥补了激变变星光谱物理参数测量的空白。
光谱 参数测量 激变变星 Spectra Parameter measurement Cataclysmic variable star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9, 39(9): 2935
杜玉红 1,2,*王鹏 1,2史屹君 3王璐瑶 1,2赵地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天津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天津 300387
2 天津市现代机电装备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387
3 天津市中环电子计算机公司技术中心, 天津 300190
针对目前激光雷达数据分割算法不能适应环境特征确定连续准确阈值的问题, 提出一种环境特征自适应激光雷达数据分割算法。依据二维激光雷达的数据特点以及室内环境的几何特征, 以激光雷达数据的邻近点拟合虚拟环境线,以虚拟环境线和邻近激光扫描射线的交点作为参考点, 确定自适应阈值, 完成激光雷达数据的预分割。针对用上述方法完成的数据预分割结果中存在的缺陷, 提出数据预分割后伪断点的判断方法, 对算法进行了优化。并将此算法与分段阈值分割算法、线性方程阈值分割算法进行比较和分析。环境特征自适应激光雷达数据分割算法对实验数据的分割成功率达到98%, 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更高的分割准确度。
数据分割 激光雷达 机器人 环境特征 data segmentation LIDAR robot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8, 47(8): 0830001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