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2
2 长春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2
采用最大峰值功率为50 MW的531.81 nm脉冲激光作为抽运光源,抽运长度为500 m石英单模光纤(SMF)产生受激非线性效应。基于非线性光学理论、光纤传输理论以及实验测量数据,研究了四波混频(FWM)效应对受激拉曼散射(SRS)光谱结构的影响,并给出了SRS和FWM效应在石英SMF中的传输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石英SMF中,FWM效应会诱导SRS效应的低阶斯托克斯光产生附加峰谱线,同时促使SRS的高阶斯托克斯光谱线产生光谱展宽效应,从而导致SRS的高阶斯托克斯光谱线发生频移。
非线性光学 单模光纤 四波混频效应 受激拉曼散射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8, 55(6): 061901
作者单位
摘要
长春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2
搭建了一套基于Photo-CELIV测量载流子迁移率的实验系统。采用Nd3+YAG脉冲激光器作为诱导光源,在1~20 Hz的工作频率下,实验系统可输出波长为532 nm、脉宽为10 ns的激光脉冲,其能量在0.1~1 mJ范围内可调,光斑直径小于2 mm,激光器持续工作5 h后的能量不稳定度为±8%。该研究为半导体材料载流子迁移率的测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激光技术 固体激光器 光诱导线性增压载流子提取法 载流子迁移率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6, 53(10): 101407
作者单位
摘要
长春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2
搭建了一台用于研究石英单模光纤中非线性光谱特性的实验系统。利用磷酸钛氧钾(KTP)晶体倍频电光调Q脉冲Nd3+∶YAG固体激光器,将输出脉宽为10 ns,最大峰值功率达到50 MW,波长为 531.81 nm±0.26 nm的激光作为抽运光源,抽运长度分别为250 m和500 m的石英单模光纤。根据马吕斯定律使用偏振片调节抽运光的输出能量。在实验系统稳定工作的条件下,调节抽运光输出能量分别为220.6 kW和170 kW时,获得了可见光范围内250 m和500 m石英单模光纤的多级非线性光谱。基于石英单模光纤中的三阶非线性理论,分析了实验中所获得非线性光谱的特性。理论分析和实验数据均表明:石英单模光纤长度越长,非线性光谱强度、耦合增益系数越大,能量阈值越低,而石英单模光纤长度越短,非线性谱线的展宽和散射附加峰的产生越容易。
非线性光学 单模光纤 光谱频移 受激拉曼散射 
光学学报
2016, 36(8): 0819001
作者单位
摘要
长春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2
为研究适用于高温环境下微珠结构激光合作目标的反射性能,根据微珠结构激光合作目标的回归反射理论,设计和建立了用于测量微珠结构激光合作目标反射性能的实验系统。该系统使用激光波长为532 nm,激光发散角为1.2 mrad,最大输出功率为300 mW 的半导体抽运全固态激光器作为激光发射装置,使用海洋公司的USB2000+型光纤光谱仪作为回波信号的接收装置。通过改变激光器的输出功率、测量距离等实验条件,对微珠结构激光合作目标和碳纤维板基底的反射性能进行了实验测量,并对所测量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为深入研究微珠结构的激光合作目标提供了测量方法和数据参考。
测量 激光合作目标 反射性能 石英玻璃微珠 光谱仪测量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6, 53(3): 031204
作者单位
摘要
1 逢甲大学 电机工程学系,中国台湾 台中 40724
2 中央大学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系,中国台湾 中坜 32001
针对英特尔光峰技术提出了一种非球面微透镜模块的光学优化设计及评价方法。该非球面微透镜模块可经由GGP多模光纤应用于高速数据的传输,非球面微透镜的直径为800 μm, 数值孔径为0.275。借助光学设计软件Code V 及LightTools进行仿真,评估了微透镜模块制造及组装的公差对系统耦合效率的影响,同时考虑了一些影响光功率损耗因素。结果表明,经光学优化设计得到的非球面微透镜模块的耦合损耗为-0.75 dB。最后,对于球面微透镜模块和非球面微透镜的性能进行了评价。
光学设计 非球面微透镜 数值孔径 多模光纤 耦合效率 公差分析 optical design aspherical microlens numerical aperture multi-mode fiber coupling efficiency tolerance analysis 
光学 精密工程
2011, 19(9): 2271
作者单位
摘要
长春理工大学机电学院,吉林,长春,130036
在抛物面加工中,对工件的已加工表面上引起的等距面误差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用三点法求出理论曲线的最小平移距离,再用两点距离法建立磨具加工面上各点误差的数学模型,该模型适合各类二次曲线磨具等距线误差的计算.实验结果表明磨具等距线误差变化范围为 0~0.7 μm,成形精度能满足大多数工件的面形精度要求,且磨具两端的最大误差为0.624 14 μm,同时,等距面误差随刀具或磨具的磨损量,以及抛物面的曲率的增大而增大,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等距面误差 抛物面 廓形精度 
光学 精密工程
2006, 14(6): 1048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