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重庆邮电大学 光电工程学院, 重庆400065
2 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 重庆400060
在玻璃衬底生长金属铝作为不透明阳极,制备了结构为Al(100 nm)/TAPC(x nm)/TCTA(10 nm)/TCTA:Ir(ppy)3(10%, 25 nm)/TPBi(30 nm)/LiF(2 nm)/Al(1 nm)/Ag(20 nm) /Alq3 y nm)作为顶发射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x为30、130、160、170和180,y为20、40、60和80,研究了器件的二阶腔长及出光耦合性能。实验表明,通过改变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使器件微腔长度处于第二阶微腔效应增强区,可以提高器件的光电性能。同时当光输出耦合层厚度发生改变时,半透明阴极的光线穿透率与反射率发生改变,从而有效改善器件的光电性能。当微腔长度为230 nm、光输出耦合厚度为80 nm时,器件具有最佳的光电性能,并且光谱的角度稳定性强。器件最大亮度、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达到25 960 cd/m2、19.1 cd/A和16.01 lm/W。
顶发射有机发光二极管 微腔效应 光耦合层 光电效率 角度稳定性 Top-emitt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Microcavity effect Light coupling layer Photoelectric efficiency Angular stability 
光子学报
2021, 50(4): 120
作者单位
摘要
1 重庆邮电大学 光电工程学院 微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065
2 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 重庆 400060
采用室温合成法制备出CsPbBr3钙钛矿量子点, 并采用乙酸乙酯对量子点进行了一次、二次和三次清洗, 以控制其表面配体密度。然后, 利用合成并经过清洗的钙钛矿量子点制备了结构为ITO/PEDOT∶PSS/PTAA/CsPbBr3 QD/TPBi/LiF/Al的电致发光二极管(QLED)。研究了经不同清洗次数的量子点材料制备的器件的光电性能。结果表明, 清洗2次的量子点在电荷注入与溶液稳定性之间得到平衡, 利用其制备的钙钛矿QLED获得了最大亮度为1405cd/m2、外量子效率为0.6%、色坐标为(0.127,0.559)的绿光发射。
钙钛矿 量子点 清洗次数 发光二极管 perovskite quantum dots washing time light emitting diode 
半导体光电
2021, 42(1): 40
岳献 1,2,3杨亚良 1,2,*刘颖 1,2,3代豪 1,2,3[ ... ]耿超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自适应光学重点实验室, 四川 成都 610209
2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209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提出一种基于维纳-辛钦定理计算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系统轴向分辨率δz的通用方法:对光源的功率谱密度分布进行傅里叶逆变换,得到其自相干函数,由其半峰全宽值来获得δz。利用该方法计算了高斯和非高斯分布光谱光源OCT系统的δz,通过与厂商给出的产品标称值相比较,验证了本方法对于高斯和非高斯分布光谱光源的正确性。以超宽带白光光源为例,使用滤光片滤除边缘部分光谱后形成非高斯分布光谱,搭建实验系统,实测δz,所得结果与本方法的计算结果较为接近,实验验证了本方法的正确性。本方法对于非高斯分布光谱光源OCT系统δz的计算结果,能为系统设计时的参数考虑与器件选择等提供依据。
成像系统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非高斯分布光谱 轴向分辨率 光谱滤波 超宽带光源 
光学学报
2021, 41(4): 0411004
作者单位
摘要
1 重庆邮电大学 光电工程学院 微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065
2 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 重庆 400060
研制了一种结构为Ag/Glass/ITO/TAPC/mCP/mCP∶Firpic/TPBi/LiF/Al/Ag/Alq3的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在ITO玻璃衬底背面生长一层Ag反射膜,使器件发出的蓝光被反射膜反射到顶电极出射。利用顶电极表面的Alq3光耦合层有效地提升了金属复合阴极的透射率,降低了器件的微腔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当光耦合层厚度为30nm时,获得了最大电流效率和最大亮度分别为8.91cd/A和5758cd/m2的蓝光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TEOLED);同时,在10V电压下,其色坐标为(0.157,0.320),当亮度从1cd/m2变化到5000cd/m2时,其色坐标仅漂移(0.002,0.010),表现出良好的色稳定性。
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蓝光 微腔效应 光耦合层 色稳定性 topemitt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blue light microcavity effect lightcoupling layer color stability 
半导体光电
2020, 41(6): 794
作者单位
摘要
1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海康威视研究院, 浙江 杭州 310051
2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27
针对低照度应用场景,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可见光与近红外融合算法,采用端到端网络实现了图像融合,所得融合图像能够兼顾近红外图像的信噪比与可见光图像的色彩。采集了真实场景下精确配准的近红外-可见光图像对作为训练集样本,提升了网络对实际数据的融合效果。通过对训练样本进行融合预处理,提升了网络对近红外图像中细节纹理信息的提取能力。各项测试表明,本文算法在主观感受和客观评价上均优于现有算法。
图像处理 图像融合 卷积神经网络 近红外光 
光学学报
2020, 40(16): 16100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重庆邮电大学 光电工程学院 微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065
2 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 重庆 400060
对一系列蓝光和蓝绿光器件展开研究, 发现结构为ITO/NPB(40nm)/mCP(5nm)/mCP∶FIrpic(30nm)/TPBi(2nm)/TPBi∶Ir(ppy)3(10nm)/TmPyPB(40nm)/LiF(1nm)/Al的蓝绿光器件具有最佳光电性能, 其电流效率高达38.3cd/A。基于该结构, 结合采用红色荧光染料DCJTB制备的颜色转换层实现了三原色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WOLED)。结果表明, 器件性能可通过DCJTB浓度进行调控, 当其浓度为0.7%时, 实现了电流效率为23.9cd/A、色坐标为(0.35, 0.43)及色温为5121K的WOLED, 且电流密度从1mA/cm2变化到100mA/cm2, 其色坐标仅漂移(0.005, 0.003)。
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 荧光量子效率 颜色转换层 发光层 电流效率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fluorescence quantum efficiency color conversion layer emission layer current efficiency 
半导体光电
2019, 40(5): 620
陈爱 1,*王振 1谢嘉凤 1王培 1[ ... ]王玉婵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重庆邮电大学 光电工程学院, 重庆 400065
2 重庆南岸教师进修学院, 重庆400060
以有机异质结C60/ZnPc作为电荷产生层, 制备结构为ITO/TPBi(40 nm)/C60(x nm)/ZnPc(x nm)/NPB(40 nm)/Al(120 nm)和ITO/TPBi(40 nm)/LiF(y nm)/Al(2 nm)/C60(5 nm)/ZnPc(5 nm)/MoO3(3 nm)/NPB(40 nm)/Al(120 nm)的非发光倒置器件, 其中x的值为0、5、10和15, y的值为0、0.5、1.0和1.5.实验证明, 有机异质结C60/ZnPc可在外电场下实现电荷分离, 加入LiF/Al和MoO3可更有效地提高电荷产生层的电荷分离和注入能力.基于LiF/Al/C60/ZnPc/MoO3结构, 制备绿色磷光叠层有机发光二极管, 进一步研究该电荷产生层对叠层器件的光电性能影响.结果表明, 电荷产生层的电荷分离和注入可影响叠层器件内部的电荷注入平衡, 进而对器件性能产生影响.当LiF、Al、C60、ZnPc和MoO3结构厚度分别为0.5 nm、1 nm、5 nm、5 nm和3 nm时, 电荷产生层产生的电荷与两侧电极注入的电荷达到匹配, 使叠层器件具有最佳光电性能, 获得了高效绿色磷光叠层器件, 其驱动电压明显低于单层器件2倍, 最大亮度、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达84 660 cd·m-2、94.7 cd·A-1和43 lm·W-1.
有机半导体 叠层有机发光二极管 非发光倒置器件 电荷产生层 电荷分离 电荷注入 光电性能 Organic semiconductor Tandem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Inverted non-lighting device Charge generation layer Charge separation Charge injection Photoelectronic performance 
光子学报
2019, 48(7): 0723003
谢嘉凤 1,*王振 1陈爱 1王培 1[ ... ]王玉婵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重庆邮电大学 光电工程学院, 重庆 400065
2 重庆南岸教师进修学院, 重庆 400060
以DCJTB为颜色转换层, 结合双蓝色发光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了结构为PMMA∶DCJTB(x%)/ITO/NPB(30 nm)/mCP(5 nm)/mCP∶Firpic(8%, 30 nm)/TPBi∶Firpic(8%, 10 nm)/TmPyPB(30 nm)/Cs2CO3(1 nm)/Al(x=0.7, 1.0, 1.5)的白色有机发光器件.结果表明, 器件的效率和显示性可通过DCJTB浓度加以调控,当DCJTB浓度为1.0%时, 器件拥有最佳性能, 其最大电流效率、色坐标和显色指数分别为13.4 cd·A-1、(0.33, 0.31)和69.为进一步提高器件效率和显色性, 在发光层TPBi∶Firpic与电子传输层TmPyPB之间插入TPBi/TPBi∶Ir(ppy)3结构, 研究表明: 该插入结构能丰富器件发光颜色, 增大颜色转换层的有效吸收光量; 同时可限制激子复合区域, 提升激子利用率, 实现了器件效率和显色性能的同时提升.获得的白光器件最大电流效率和显色指数分别为17.8 cd·A-1和81, 分别提升了33%和17%, 色坐标仅漂移(0.02, 0.02).
有机半导体 白色有机发光器件 颜色转换层 电流效率 色坐标 显色指数 Organic semiconductor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Color conversion layer Current efficiency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age Color rendering index 
光子学报
2019, 48(6): 062300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4
2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200336
3 上海探真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 200093
4 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 上海 201600
17-4PH不锈钢应用十分广泛。采用激光选区熔化成形(Selective Laser Melting, SLM)技术可以无需磨具直接制备形状十分复杂的高性能金属零件。系统地研究了工艺参数对SLM成形17-4PH不锈钢的相对密度、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扫描速度对以上参数的影响很大。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加, 相对密度先增加后减少, 尺寸偏差减少。随激光功率增加和层厚减小, 其相对密度和尺寸偏差均增大, 扫描间距的影响不明显。当扫描间距较小时, 随扫描速度增加, 表面粗糙度先增加后减小; 当扫描间距较大时, 随扫描速度增加, 表面粗糙度先减小后趋于稳定。优化的工艺参数下, Ra可以小于10 mm。
激光选区熔化成形 不锈钢 尺寸精度 表面粗糙度 致密度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stainless steel dimensional accuracy surface roughness density 
光学与光电技术
2019, 17(2): 13
Yanrong Yang 1,2,3Junlei Zhao 1,2Haoxin Zhao 1,2Fei Xiao 1,2[ ... ]Yun Dai 1,2,*
Author Affiliations
Abstract
1 Key Laboratory on Adaptive Op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engdu 610209, China
2 Laboratory on Adaptive Optics,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Electro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hengdu 610209, China
3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4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0054, China
An objective visu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with visual evoked potential (VEP) measurements was first integrated into an adaptive optics (AO) system. The optical and neural limits to vision can be bypassed through this system. Visual performance can be measured electrophysiologically with VEP, which reflects the objective function from the retina to the primary visual cortex. The VEP measurements without and with AO correction were preliminarily carried out using this system, demonstrating the great potential of this system in the objective visu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e new system will provide the necessary technique and equipment support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human visual function.
330.4460 Ophthalmic optics and devices 220.1080 Active or adoptive optics 330.4300 Vision system - noninvasive assessment 330.1070 Vision - acuity 
Chinese Optics Letters
2018, 16(5): 053301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