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微系统与微结构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2 深圳大学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深圳市模具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 深圳 518060
3 深圳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深圳市激光工程重点实验室, 广东 深圳 518060
研究了三维微型腔模具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基于微型双工位分层实体制造工艺(DLOM), 通过多层铜箔二维微结构叠加拟合出三维队列微电极, 将制备的微电极用于微细电火花加工来制得三维微型腔模具。首先, 利用线切割对100 μm 厚的多层铜箔进行逐层切割, 获得多层二维微结构。然后, 通过真空压力热扩散焊对多层铜箔二维微结构进行连接, 叠加拟合出三维队列微电极。最后, 在电压80 V, 脉冲频率0.2 MHZ, 脉冲宽度800 ns, 休止脉宽4 200 ns的作用下, 将上述工艺制备的三维队列微电极用于微细电火花加工, 获得表面质量良好、形状与尺寸精度较高的三维微型腔模具。为了有效减少电极损耗对加工精度的不利影响, 使用队列电极中的微电极依序对三维微型腔进行了加工。基于上述研究结果, 制备了两种形状的三维队列微电极并通过微细电火花加工获得了表面粗糙度Ra为0.48 μm的三维微型腔模具。与目前主流的微细电极逐层扫描放电加工三维微结构的工作方式相比, 提出的三维微电极只需进行上下往返式加工便可获得三维微型腔模具, 工作效率高且损耗低。
三维微电极 三维微型腔 微细电火花加工 微型双工位分层实体制造 3D queue micro-electrode 3D micro-cavity micro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EDM) micro Double-staged Laminated Object Manufacturing 
光学 精密工程
2015, 23(5): 1304
作者单位
摘要
1 深圳大学 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 深圳市模具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 深圳 518060
2 深圳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 深圳市激光工程重点实验室, 广东 深圳518060
3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微系统与微结构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 哈尔滨150001
采用飞秒激光切割和微细电阻滑焊组合的方法制备了高深宽比的三维微结构。为了提高每层二维微结构的叠加精度和连接强度,用逐层微细电阻滑焊对每层二维微结构进行滑焊以获得较好的工艺参数。对上述工艺参数所制备的微结构进行了抗剪切能力测试,测试结果显示:随着滑焊放电次数的增加,微结构的极限剪切力由8.04 N 逐渐增加至65.97 N。而后,通过能量分散光谱仪(EDS)对电极的沉积效应进行了研究。最后,在120 mW的飞秒激光,50 μm/s的切割速度,0.21 V的焊接电压,0.2 MPa的焊接压强,100 ms的预压时间,10 ms的焊接时间以及160次的滑焊放电次数等工艺参数下制备了基本尺寸为50 μm×50 μm的微方孔阵列以及微齿轮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逐层微细电阻滑焊制备的微结构表面质量良好,各层微结构之间叠加较好,显示逐层微细电阻滑焊可以较好地保证三维微结构中各层二维微结构的连接强度和叠层精度。
三维微结构 飞秒激光切割 逐层微细电阻滑焊 沉积效应 3D micro-structure femtosecond laser cutting layer-by-layer micro-electric resistance slip weld deposition effect 
光学 精密工程
2014, 22(5): 1251
作者单位
摘要
1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2
2 长春理工大学理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2
纳米孔阵列的透射增强现象在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和前景。采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对金属薄膜纳米孔阵列的透射增强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针对圆孔半径、薄膜厚度、阵列周期以及不同材料等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不同参数条件下透射增强谱线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大的圆孔半径和薄的薄膜厚度有利于提高透射性能,另外孔阵列周期较大时不利于增强透射。探讨了不同小孔形状对透射增强的影响,并采用矩形孔阵列进行了对比。最后通过改变薄膜材料计算了相应的透射性能。
薄膜 透射增强 表面等离子体 纳米孔阵列 时域有限差分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4, 51(3): 033101
作者单位
摘要
长春理工大学理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2
摘要: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PPs)是在金属和介质界面传播的一种波动模式。本文首先叙述了SPPs的相关特性和激发方式,给出了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SPR)场增强原理产生相干极紫外辐射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可极大地提高光源的光子流量。分析了SPPs在生物及医疗领域的新应用,并对其在治疗癌症方面的技术原理进行了讨论。介绍了SPPs在新型光源和能源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情况,综述了SPPs在太阳能电池、光子芯片以及集成电路方面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包括最近几年来所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最后讨论了SPPs在光存储方面的快速发展和巨大贡献。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纳米光子学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PP)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 nanophotonics 
中国光学
2010, 3(5): 432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