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厦门大学 材料学院,福建省表界面工程与高性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 厦门 361005
2 厦门大学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 厦门 361005
力致发光材料具有将机械刺激转变为光子发射的独特性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结构健康诊断、信息防伪、生物工程和电子皮肤等力学传感领域。然而,已报道的力致发光材料种类有限,且对于力致发光相关的载流子跃迁过程理解不够深入,极大地限制了其开发和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工作开发了新型混合阴离子型力致发光材料Ba2Gd(BO32Cl∶LnLn = Eu,Tb,Dy,Sm,Nd),并探究了其光致发光性能与相关载流子跃迁过程。该研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多模式激发下的稳态和瞬态光谱技术研究了样品的结构形貌、光致发光与力致发光性能,提出了该材料可能的发光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280 nm光激发下,Ba2Gd?(BO32Cl∶Eu的发射峰位于536,594,613,625,654,695,710 nm,第一个宽峰和其余窄峰分别对应于Eu2+和Eu3+的发射,即掺杂的Eu呈现混合价态。而在机械作用下,Ba2Gd(BO32Cl∶Eu几乎只表现出Eu3+的橙红光发射,这可能是由于机械作用优先激发基质中的价带电子所致。此外,Eu的光致发光和力致发光最佳掺杂浓度均为2%。在0.23~1.55 mJ的冲击能下,力致发光强度与冲击能量呈线性关系。通过改变掺杂镧系元素的种类,实现了力致发光从可见光区域到近红外区域的拓展。这项工作为解释混合价态材料的力致发光机制提供了思路,并在应力传感领域呈现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力致发光 稀土掺杂发光材料 混合阴离子化合物 能量传递 力致发光机理 mechanoluminescence rare earth doped luminescent materials mixed-anion compound energy transfer mechanoluminescent mechanism 
发光学报
2023, 44(7): 1324
作者单位
摘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南京 230026
金属铜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传统工业生产领域,并在新一轮能源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纯铜材料极易被氧化,应用过程中的各种腐蚀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性能降低和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报道了一种通过多种辐射/光引发(紫外、可见光、电子束和高能γ射线)二氧化碳阴离子自由基(CO2?-)与金属铜表面进行配位,构筑钝化层来制备抗氧化铜材料的低碳高效新思路。该新型防腐技术可以在保持铜导电导热性的同时,赋予其在多种环境下的抗氧化性能。区别于传统防腐技术,该技术无需高温高压,并大大降低电能消耗和环境污染。此外,该技术可以利用自然光处理各种尺寸和形状的铜材料,并可利用工业电子束实现快速、大规模的抗氧化铜制备。
金属铜 光诱导 抗氧化技术 二氧化碳阴离子自由基 Copper Light-powered Anti-oxidation technique Carbon dioxide anion radicals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2023, 41(1): 011001
作者单位
摘要
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可控化学与材料化工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合肥 230009
富锂正极材料因具有能量密度高、电压窗口大等优点受到关注, 然而首次Coulombic效率低、循环性能差等缺点阻碍了其商业化应用。采用共沉淀法并通过不同摩尔比的氯离子(Cl-)掺杂制备了Li1.2Ni0.13Co0.13Mn0.54O2-xClx(x=0, 0.025, 0.050, 0.100)富锂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原位X射线衍射和恒电流间歇滴定等技术系统研究了Cl-掺杂对其电化学性能提升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 Cl-掺杂量为0.05时, 该正极材料在0.2 C倍率下首次Coulombic效率由72.8%提升至81.5%, 在1 C倍率下经200圈循环, 容量保持率由57.9%提升至79.1%。材料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归因于Cl-掺杂能调控材料中O2-的电化学行为, 使其更多氧化为On-(n<2), 抑制O2的产生和逸出, 减小结构的破坏。同时, 由于Cl-具有较大的离子半径, 能扩大富锂材料的层间距, 降低极化过电位, 加快锂离子扩散速率, 因此有效提升富锂正极材料的首次Coulombic效率和循环性能。
锂离子电池 富锂正极材料 阴离子掺杂 循环性能 lithium ion battery lithium-rich cathode material anion doping cycle performance 
硅酸盐学报
2022, 50(10): 2579
余青 1陈晓丽 2,*张奇龙 1刘华 3[ ... ]  5
作者单位
摘要
1 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育部环境污染监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贵州 贵阳 550004
2 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4
3 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4
4 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广东省功能性软冷凝物质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006
5 5.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 Biochemistry, University of Hull, Cottingham Road, Hull, Yorkshire HU6 7RX, UK
实时检测和监测水中的次氯酸根离子(ClO-)是极富挑战性的研究工作。 报道了一种光学性能优异、 “裸眼”可分辨的比色型探针分子(PAH)。 首先利用高分辨质谱, 核磁共振氢谱和核磁共振碳谱等方法对目标探针分子(PAH)的结构进行表征。 随后,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考察了不同pH缓冲溶液条件下探针PAH与次氯酸根离子的相互作用。 结果显示, 水溶性的探针分子PAH在pH值为2.0~5.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为黄色溶液, 其最大吸收峰在424 nm处; 在pH值为6.0~12.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PAH为紫色溶液, 最大吸收峰在532 nm处; 在不同pH缓冲液体系中分别加入次氯酸根离子, 肉眼可观察PAH溶液颜色褪去,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在424 nm处的特征吸收峰逐渐降低并在532 nm处出现新的吸收峰, 溶液颜色从黄色到紫色然后到无色, 特征峰明显消失。 进一步优化了实验条件, 发现在pH 5.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 探针分子PAH对ClO-离子具有特定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并且具有较低检出限等优点; 在优化的条件下, 探究了常见的金属离子、 阴离子等共存条件下, 对探针分子PAH检测次氯酸根离子的干扰影响。 实验发现, 常见的金属离子(Li+, Co2+, Cr3+, K+, Cd2+, Pb2+, Ca2+, Hg2+, Ba2+, Cu2+, Mg2+, Ni2+, Zn2+, Al3+和Fe3+), 阴离子($NO_{2}^{-}$, I-, AcO-, $ClO_{4}^{-}$, $SO_{4}^{2-}$, CN-, Br-, $CO_{3}^{2-}$和F-), 活性氧(ROO·, ·OH, H2O2, · $O_{2}^{-}$, tBuOOH, tBuO·和1O2), 和活性氮(ONOO-和NO·)等33种物质对探针分子检测ClO-离子的干扰较小。 同时, 探针PAH可以定量检测次氯酸根离子(y=1.586 78-0.524 51x, R2=0.998 52), 检出限为5.39 μmol·L-1。 此外, 对水体系(84消毒剂和自来水)中的次氯酸根离子浓度进行分析, 三次平行试验测得自来水中次氯酸根离子的平均浓度为7.96 μmol·L-1, 平均加标回收率高, 表明探针PAH还可用于定量检测实际水体系中的次氯酸根离子。
比色探针 次氯酸根离子 快速反应 高选择性 Colorimetric probe Hypochlorite anion Rapid response High selectivity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2, 42(1): 322
作者单位
摘要
德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山东省功能材料与配位化学高校重点实验室, 德州 253023
金属配合物中的水簇研究为研究宏观意义上的水以及与蛋白质分子有关的水分子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合成了一个含有阴离子水簇的带状超分子配合物[Co(2,2-bipy)2(N3)2](N3)0.5Cl0.5·2H2O(1, 2, 2-bipy=2, 2-联吡啶)。单晶结构解析表明, 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 a=0.822 54(7) nm, b=1.175 58(9) nm, c=1.237 06(10) nm, α=91.379 0(10)°, β=92.151 0(10)°, γ=108.119 0(10)°, V=1.135 27(16) nm3, 由一个单核[Co(2,2-bipy)2(N3)2]+配合物阳离子、两个非配位水分子、0.5个游离的叠氮离子和0.5个氯离子组成, 叠氮离子和氯离子位置无序, 占有率各为50%。两个客体水分子通过强烈的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了环状水四聚体, 且与无序的N-3和Cl-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了一个[(H2O)4(N3)Cl]2- 阴离子水簇。此外, 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对配合物[Co(2,2-bipy)2(N3)2]+阳离子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 分析了其单点能和原子电荷, 并计算了中心金属离子的氧化态, 计算结果与实验相吻合。
阴离子水簇 金属配合物  密度泛函理论 晶体结构 水四聚体 anion-water cluster metal complex Co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rystal structure water tetramer 
人工晶体学报
2021, 50(12): 2293
作者单位
摘要
1 岭南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湛江 524048
2 岭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湛江 524048
液相体系晶须生长的两个必要条件是: 第一, 在晶须生长体系中, 有“一维方向优势联结”的生长基元存在。第二, 有惰性生长基元存在, 且这些惰性 生长基元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定能, 同时其稳定又要小于起主要联结作用的生长基元。本文通过列举若干晶须生长实例予以论证。
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生长基元模型 晶须生长机理 一维方向联结优势 晶须 晶体生长机理 model of anion coordination polyhedron growth unit whisker growth mechanism one-dimensional connection advantage whisker crystal growth mechanism 
人工晶体学报
2020, 49(3): 473
作者单位
摘要
1 岭南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湛江 524048
2 岭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湛江 524048
晶须生长机制一直备受关注,然而“晶须到底是怎样生长为条状的?”这一科学问题始终未能得到解决。传统晶须生长机制不适用于液相体系晶须生长 。本文试图提出液相体系晶须生长机制应为拓展的ACP(Anion Coordination Polyhedron)机制。因为传统的晶须生长机制未能解释液相体系晶须的生长形态, 也未能解释晶须的多样性以及指导人工可控晶须生长。拓展的ACP生长机制克服了这些问题,并有效地指导人工晶须生长。
负离子配位多面体生长基元模型 晶须生长机理 一维方向联结优势 拓展的ACP机制 晶体生产机理 model of anion coordination polyhedron growth unit mechanism of whisker growth one-dimensional connection advantage extended 
人工晶体学报
2020, 49(2): 363
作者单位
摘要
广西师范学院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1
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Sr3LaAxV3-xO12∶Eu3+(A=Mo,W) 荧光粉, 利用MoO2-4和WO2-4取代基质中部分VO3-4, 改变基质组成和结构, 进而影响基质和激活剂Eu3+离子的发光性能。采用 X 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所合成样品的物相、形貌、荧光性能及荧光寿命进行表征。研究表明, MoO2-4和WO2-4的部分掺杂对基质发光位置和强度均有影响, 能明显减弱VO3-4的发光, 但对Eu3+离子发光影响不大, 添加电荷补偿剂F-可以加强VO3-4对Eu3+离子的能量传递。通过调整基质VO3-4发光和Eu3+离子发光, 可以得到单一基质的白光荧光粉。初步探讨了阴离子掺杂对Eu3+离子红光发射增强的机理。
钒酸盐荧光粉 阴离子掺杂 Eu3+发光性能 白光荧光粉 vanadate phosphor anion substitution luminescence of Eu3+ white phosphor 
发光学报
2018, 39(10): 1385
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55
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国家级环境类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55
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055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 研究阴离子对城市污水二级出水DOM光谱的影响, 为环境中DOM分析提供数据基础。 结果表明: 投加SO2-4和Cl-使二级出水DOM荧光峰强度小幅度增强或降低。 投加NO-3浓度在0.005~0.1 mol·L-1时, 出现代表可见光区类腐殖质的荧光峰。 随投加NO-3浓度增大, 荧光强度显著降低; 代表类腐殖质荧光峰的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与紫外吸收峰右侧红移。 NO-3投加浓度与HIX, UV254, UV253/UV203, α300和α250/α365呈较强的正相关性, 决定系数分别为0.993, 0.994, 0.987, 0.998和0.995; 与BIX呈负相关性, R2为0.949; 对α350和α355影响不大。 结果表明, 投加SO2-4和Cl-对二级出水DOM的荧光(除荧光强度外)和紫外特性影响较小。 样品NO-3浓度不同时, 用荧光参数和紫外参数衡量不同DOM来源和性质时将产生一定影响。
阴离子 二级出水 光谱特性 Anion Secondary effluent DOM DOM Spectral propertie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 38(7): 2157
宋玉栋 1,2,*曹刚 1,2,3徐守强 1,2,3马天武 4[ ... ]章丽萍 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12
2 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12
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3
4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电石厂, 吉林省 吉林市 132022
以回收实际丙烯酸丁酯废水有机酸的双极膜电渗析膜堆中的阴离子交换膜为研究对象, 对膜使用前后的性能进行了表征, 并综合通过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 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膜表面组分变化进行了表征。 膜性能分析结果表明, 使用后的阴离子交换膜受到污染, 膜电阻增大, 迁移数减小。 能谱分析结果表明, 使用后阴离子交换膜表面污染物C和O元素含量(以原子百分比计)显著升高, 分别从78.10%, 8.34%升高到81.76%, 12.05%, 表明膜污染物为含碳含氧物质。 XPS谱图C1s峰的分析表明, —COO-Na+化学态的百分含量从污染前的8.5%升高到污染后的13.7%, 表明膜污染物中含有—COO-Na+。 ATR-FTIR分析结果表明, 阴离子交换膜使用后, 在1 561 cm-1处的吸收增强, 而此波长正是—COO-M+(M为金属)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峰, 进一步验证了XPS分析结果。 由于丙烯酸丁酯废水中含有聚丙烯酸钠, 因此采用聚丙烯酸钠溶液污染阴离子交换膜, 并对污染后离子交换膜进行膜性能、 XPS和ATR-FTIR的分析。 结果表明, 聚丙烯酸钠导致阴离子交换膜膜电阻增大, 迁移数减小, XPS谱图—COO-Na+化学态的百分含量增加, ATR-FTIR谱图1 561 cm-1处吸收增强。 综合上述结果, 聚丙烯酸钠是废水中造成阴离子交换膜污染的重要物质。 光谱分析方法是离子交换膜污染层表征和污染物鉴别的有效手段。
聚丙烯酸钠 双极膜电渗析 阴离子交换膜 膜污染 光谱分析 Polyacrylate sodium Bipolar membrane electrodialysis Anion-exchange membrane Membrane fouling Spectral analysi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 37(9): 2832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