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南京林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近红外光谱及成像检测凭借其高效、无损、非接触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农林产品、食品检测等方面。该技术可快速获取样品光谱和图像信息,进而结合化学计量学、机器学习建模等对样品进行品质安全、掺杂掺假、理化指标和产地溯源等方面检测,深受各行各业的认可。但光学仪器使用环境以及被测样品性质具有局限性,光学检测结果易受到各种因素干扰,从而影响检测精度,应当予以消除或削弱。简述了近红外光谱和高光谱成像的检测基本原理,并对国内外近红外光谱及成像技术在检测时受到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与归纳,结合国内外研究学者在相关方面的研究内容,重点在温度、光照、水分、曲率变化和湿度等5个方面及相关校正方法的应用进行阐述,对当前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总结与建议,以期为相关方向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及借鉴。
近红外光谱 高光谱成像 无损检测 化学计量学 影响因素 校正方法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4, 61(4): 0400003
胡翔 1,2殷高方 1,2,3,*赵南京 1,2,3,4,*何前锋 5[ ... ]贾仁庆 2,3
作者单位
摘要
1 合肥学院 生物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2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安徽 合肥 230031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 合肥 230026
4 安徽大学, 安徽 合肥 230601
5 安徽省合肥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安徽 合肥 230088
流式细胞显微图像分析法是水体浮游藻类自动鉴别的重要发展方向,快速进样条件下细胞显微图像将产生形变,影响浮游藻类自动鉴别准确率。本文基于搭建的浮游藻类微流控-显微成像实验系统,通过对不同进样流速下藻类细胞显微形变和图像清晰度的分析,研究了流速对显微成像形变的影响规律。分析基于卷帘快门拍摄运动物体产生形变原理,提出了单向偏移像素的图像形变校正方法,并与藻类细胞静态条件下获取的图像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静态条件下,湖生卵囊藻细胞的图像长宽比及清晰度均值分别为1.16和116.53;动态进样过程中,随着流速增大细胞图像形变(长宽比)逐渐增大、清晰度降低;95 µL/min进样流速下,校正前后细胞图像长宽比均值分别为1.35和1.26,形变离散程度由校正前的0.33降至0.1,与静态细胞形态接近且校正前后图像清晰度基本不变。本文研究结果为提升水体浮游藻类细胞自动鉴别准确率提供了依据。
浮游藻类 微流控-显微成像 图像形变 校正方法 planktonic algal microfluidics-microscopic imaging image deformation correction method 
中国光学
2023, 16(4): 788
作者单位
摘要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山东 济南 250003
1000 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apacitor Voltage Transformer, CVT)、1000 kV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GIS(Gas Insulated Switchgear)出线套管、1000 kV避雷器是特高压变电站内主要的电压致热型设备, 其内部缺陷具有表面温差小、热点不明显的特点, 且易受环境因素影响, 通常需要在理想环境条件下开展红外精确测温进行缺陷诊断。然而若现场环境条件短时间内无法满足要求, 则可能导致缺陷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有必要研究非理想环境条件下测温结果的修正方法。本文建立了 3类特高压电压致热型设备的温度场仿真计算模型, 结合传热学理论研究了光照强度、环境温度、风速大小等环境因素对特高压电压致热型设备表面温差的影响规律, 结果显示, 3种因素的增强均会导致表面温差不同程度地下降, 需将其修正至理想环境条件下的真实温差。最后利用数据拟合的方法, 获得各类环境因素影响下实测温差与真实温差的曲线表达式, 进一步总结出非理想环境条件下特高压电压致热型设备表面温差的修正方法, 并通过变电站现场应用验证了修正结果的准确性。
环境因素 电压致热型 红外测温 修正方法 environmental factors voltage heating infrared thermometer correction method 
红外技术
2023, 45(3): 328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四川绵阳621000
高超声速风洞试验中,模型的姿态信息是试验数据是否可靠的重要判断依据,其测量精度对试验结果有着重要影响。双目视觉测量系统能测量高超声速风洞自由飞试验模型的姿态参数,通常将其放在风洞试验段外,通过试验段壁上窗口玻璃观测试验段内部的模型。然而,窗口玻璃产生的成像畸变将降低系统的测量精度。为此,本文提出了窗口玻璃成像畸变校正下的自由飞模型姿态测量技术。通过对窗口玻璃折射造成像面畸变进行建模,提出基于标记点线性拟合的校正方法,快速减小成像畸变。在此基础上,在Φ1 m高超声速风洞试验现场搭建了视觉测量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当测量范围为1 m×1 m×1 m时,测量精度优于0.5 mm,并完成了自由飞试验模型六自由度姿态的测量工作,满足气动数据分析的要求。
高超声速风洞 姿态测量 双目视觉 校正方法 hypersonic wind tunnel attitude measurement binocular vision correction method 
光学 精密工程
2022, 30(4): 455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
土壤粒度是对土壤近红外光谱造成严重干扰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常在样本前处理阶段采用研磨和过筛土壤来降低土壤粒度干扰, 在数据处理阶段通过对连续光谱微分法等数学方法消除土壤粒度干扰。 但是对于近红外波段离散波长的建模, 至今没有有效的方法消除土壤粒度干扰。 为此, 提出了土壤粒度修正法以解决土壤粒度干扰消除难题。 首先建立土壤粒度修正模型, 将农田采集的标准土壤在实验室烘干消除水分后, 进行土样配置, 得到4个土壤粒度(2.0, 0.9, 0.45, 0.2 mm)和6个全氮浓度等级(0, 0.04, 0.08, 0.12, 0.16, 0.2 g·kg-1)的96个土壤样本。 采用MATRIX-Ⅰ型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采集土壤样本近红外光谱, 计算四个不同粒度(每个粒度包含24个土壤样本)和全部土壤样本在每个波长处(850~2 500 nm)所有样本间吸光度的光谱标准偏差, 分析得到土壤粒度的特征波段为1 361和1 870 nm。 采用特征波段吸光度比值作为单一输入变量建立SVM土壤粒度分类模型, 土壤粒度整体分类准确率为93.8%, 表明对土壤粒度进行分类是可行的。 选择本研究团队开发的基于近红外波段离散波长(1 070, 1 130, 1 245, 1 375, 1 550, 1 680 nm)吸光度的车载土壤全氮检测仪对提出的土壤粒度修正模型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修正后粒度为2.0, 0.9和0.45 mm的吸光度和原始土壤吸光度分别降低了62%, 74%, 111%和61%。 表明土壤粒度修正法可以显著减小土壤粒度干扰。 最后采用BPNN建立不同吸光度的全氮模型, 相较于原始吸光度模型, 修正后的土壤吸光度模型Rv2提高了25%。 表明提出的土壤粒度修正法可以显著减小土壤粒度对近红外光谱离散波长吸光度的干扰, 提高车载土壤全氮检测仪的测量精度。
土壤粒度干扰 近红外离散波长 光谱标准偏差 土壤粒度修正法 Soil particle size disturbance NIR discrete wavelength Standard deviation Soil particle size correction method SVM SVM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1, 41(12): 3682
樊婷 1,2马小军 1,*王宗伟 1王琦 1[ ... ]易勇 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四川 绵阳 621900
2 西南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 绵阳 621010
为了精密检测靶丸壳层厚度及其分布数据,开展了靶丸壳层厚度及其分布的白光反射光谱测量技术研究。介绍了靶丸壳层的白光反射光谱及其光谱数据处理方法(极值法、峰值拟合法、干涉级次校正法等)的基本原理,搭建了基于白光反射光谱的精密回转轴系测量装置;开展了GDP靶丸壳层厚度及其分布的白光反射光谱测量、数据处理和可靠性验证实验,获得了靶丸壳层厚度圆周分布曲线。结果表明,基于峰值拟合法和干涉级次校正的白光反射光谱技术可实现靶丸壳层厚度及其分布的准确测量,其测量误差小于0.1 μm。
白光反射光谱 厚度分布 峰值拟合法 干涉级次校正法 靶丸 white light reflection spectroscopy thickness distribution peak fitting method interference order correction method capsule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1, 33(9): 092002
作者单位
摘要
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21
采用一种仿真优化驻留时间分布和修形工艺的方法。通过在离子源出光口处添加光阑来改变离子束的束形,在MATLAB软件上模拟不同光阑尺寸的离子束并按照不同的叠加间距对其进行修形仿真。仿真过程中,引入修正法来获得驻留时间分布和去除面形残差分布并分析其去除规律,从而确定最佳的光阑尺寸、叠加间距和驻留时间分布。融石英平面的初始面形峰谷值为1079.59 nm,方均根值为304.95 nm,直径为120 mm,在模拟仿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修形。经13 h修形后,面形的精度峰谷值提高到95.62 nm,方均根值提高到8.99 nm,面形的方均根值收敛比达到33.92。
图像处理 离子束修形 光阑 叠加间距 修正法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1, 58(8): 0810016
作者单位
摘要
天津大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072
近红外人体血糖浓度无创检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人体温度变化干扰测量光谱。 为此, 提出使用基于外部参数正交化(EPO)的光谱预处理方法, 对测量部位体温改变时的光谱进行温度校正。 该方法仅需预先采集人体体温变化时的漫射光谱, 即可获得消除温度干扰的滤波矩阵, 利用该矩阵可以将不同体温下的光谱校正至基准温度水平。 预先对外部干扰变量单独建立模型, 与血糖浓度预测模型的建立分离。 EPO原理提出组成光谱空间的干扰信号空间与有用信号空间正交, 即温度光谱响应与葡萄糖浓度光谱响应之间彼此正交, 而在实际测量中, 仪器系统漂移, 人体出汗等共模干扰常导致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存在偶然相关, 影响了消除温度干扰的效果。 因此在进行温度校正之前, 首先对原始光谱进行位置差分处理, 经验证位置差分方法能够消除仪器系统漂移带来的共模干扰, 获得的吸光度光谱中温度响应部分和浓度响应部分彼此正交。 使用蒙特卡洛模拟人体三层皮肤模型获得血糖光谱数据, 模拟样品参数均根据实际人体实验中的参数水平设置。 对受温度干扰的光谱进行位置差分处理后使用EPO进行温度校正, 然后利用校正后的光谱数据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 与校正前光谱建模结果比较, 校正后的模型均方根误差(RMSEC和RMSECV)明显降低, 相关系数得到一定的提高, 同时主成分数减少, 验证了该温度校正方法的有效性。
近红外光谱 无创血糖检测 体温校正 外部参数正交化 位置差分 蒙特卡洛模拟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Non-invasive measurement Temperature correction External parameters orthogonalization(EPO) Differential correction method Monte Carlo simulatio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 40(5): 1483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光学与激光计量研究所, 北京 100029
光谱辐射定标是光学遥感仪器研制中的关键环节。 深入分析实验室定标的光谱辐射测量仪器至户外应用的不确定度来源, 环境温度是限制仪器户外高精度测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传统的光谱辐射度实验室定标通常在室温(~25 ℃)下进行, 而户外光谱辐射测量处于不同温度环境, 严重影响仪器测量的准确度。 设计搭建实验测量系统, 采用遥感辐射领域常用的光谱辐射测量仪器, 研究环境温度对光谱辐射测量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 常用光谱辐射计(CR-280)的测量结果受温度影响明显, 在10~40 ℃之间变化时, 仪器光谱辐射亮度测量值在400~700nm波段内的偏差为±5%左右, 而700~1 050 nm内的偏差高达±15%左右。 这主要由于仪器采用硅探测器, 红外波段恰好与硅的带边接近, 硅探测器易受温度影响, 温度增加硅的带边会向长波方向移动, 光谱辐射计的响应度也随之增加。 基于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提出一种适用于不同类型光谱辐射计的温度修正方法, 相对于传统的斜率/截距(S/B)算法适用性更广, 还可由公式计算出任意温度下的修正结果。 修正后CR-280红外波段的偏差(950 nm左右)由±10%降低为±1%, 明显减小了因户外使用与实验室定标温度不同造成的测量结果偏差。 此外, 利用不同类型光谱辐射测量仪器(Avantes及SVC HR-1024)对温度修正方法进行验证。 环境温度变化时光谱仪Avantes(VIS/NIR)的测量结果存在较大偏差(1 060 nm高达±17%)。 通过温度修正方法运算, 仪器修正值与定标值的偏差在±1%以内。 光谱辐射计(SVC HR-1024)不同波段的测量值, 与定标值的偏差受温度影响不同。 这主要由于: 仪器由Si、 制冷型InGaAs及扩展InGaAs探测器组成, Si探测器受温度影响大, 950~1 000 nm波段测量值与定标值的偏差高达±10%。 而制冷型InGaAs可有效控制探测器温度, 受温度的直接影响相对小。 但随温度增加, InGaAs探测器制冷效果受限(制冷最佳工作温度为20 ℃), 测量结果产生偏差(1%~3%)。 同样, 利用温度修正公式对不同温度下SVC HR-1024的测量结果进行修正运算, 仪器因温度变化引起的偏差可降低至±1%以内。
光谱辐射度测量 仪器 温度 修正方法 Spectral radiometric measurement Spectroradiometer Temperature Correction method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9, 39(6): 1965
孙龙 1,2,3吴博 4冯大政 1,2王石语 1,5邢孟道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071
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71
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安徽 合肥 230088
4 安徽大学 信号与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安徽 合肥 230039
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技术物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71
以往对于超短脉冲与二能级原子系统的研究大多基于一些近似方法(慢变包络近似和旋转波近似等), 从而求得解析的近似解。但是, 由于忽略掉一些有用的光场中的信息, 就会造成光场导数项所产生的非线性性质的缺失。本文基于FDTD算法和预测-校正法相结合, 建立了预测-校正FDTD算法, 用于研究超短脉冲与二能级原子系统的相互作用, 以准确地描述光场与原子系统相互作用的特征, 验证了面积定理的部分规律;进一步构建了能够实现完全反转原子系统上下能级粒子的短脉冲。相关研究可为目标的特征分析提供参考。
超短脉冲 二能级原子系统 FDTD算法 预测-校正法 面积定理 ultrashort pulse two-level atom system FDTD algorithm prediction-correction method area theorem 
发光学报
2019, 40(5): 680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