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陕西科技大学物理系, 西安 710021
BiMnO3因其铁磁性和铁电性共存的可能性倍受关注。然而, 经过热处理后BiMnO3纳米颗粒成分的变化过程尚不清楚。本文选用共沉淀法合成BiMnO3纳米颗粒, 将制备好的纳米颗粒在空气中以不同温度(300~600 ℃)热处理20 min。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系统地研究了BiMnO3纳米颗粒的成分与晶体结构。TEM结果说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 BiMnO3纳米颗粒尺寸逐渐增大。XRD谱显示当热处理温度高于500 ℃时, 晶体结构由原来的单斜相转变为Pnma正交对称相。XPS结果证明氧缺陷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除此之外, XRD和XPS结果均说明, 热处理温度达到600 ℃时BiMnO3纳米颗粒会在空气中分解出Bi2O3。该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热处理对BiMnO3纳米颗粒成分变化的影响。
BiMnO3纳米颗粒 热处理 成分 晶体结构 物相分析 共沉淀法 BiMnO3 nanoparticle heating treatment composition crystalline structure phase analysis co-precipitation method 
硅酸盐通报
2022, 41(4): 1473
作者单位
摘要
1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珠宝学院, 广东 广州 510800
3 周大福珠宝金行(深圳)有限公司珠宝检验中心, 广东 深圳 518081
电气石属三方晶系的硼铝硅酸盐, 主要有铁电气石、 锂电气石、 镁电气石、 钠-锰电气石等品种, 因含不同的过渡元素或色心而呈绿、 蓝、 黄、 红、 粉、 棕和黑色。 选取棕褐色电气石样品在还原和中性气氛加热3 h, 结果显示, 600 ℃晶体出现大量裂隙; 500和450 ℃棕褐色调减弱, 透明度大大提升, 500 ℃裂隙稍多; 350 ℃加热, 样品变绿黄棕色; 250 ℃加热样品略微变浅, 仍为棕褐色调; 加热后//c轴切面见明显绿色与棕色二色性, 垂直c轴切面, 即{0001}面, 为棕色; 综合显示, 最佳变色温度在450~500 ℃。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 红外吸收光谱(IR)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对热处理前后样品进行分析, 样品属于富Mn和Fe的锂电气石。 样品中红外特征吸收峰在3 800~3 400, 1 350~1 250, 1 200~800与800 cm-1, 近红外光谱有4 720, 4 597, 4 537, 4 441, 4 343, 4 203和4 170 cm-1特征峰。 热处理后, 由M—OH(M为Al, Mg, Fe和Mn等)伸缩和弯曲振动所致的3 800~3 400 cm-1吸收峰减弱, 600 ℃消失, 与加热失水行为导致的结构水弯曲/伸缩振动减弱有关; 近红外光谱4 170和4 720 cm-1吸收消失。 棕褐色电气石在//c轴切面的可见光范围内具有715, 540和417 nm吸收带, 依次为Fe2+dd(5T2g5Eg)跃迁、 Fe2+→Fe3+(IVCT)、 Fe2+→Ti4+(IVCT)所致。 样品具有高的Mn含量, 417 nm附近的吸收可能存在Mn2+dd (6A1g4A1g, 4TEg)自旋禁阻跃迁产生的413/414 nm叠加。 热处理使Mn3+还原成Mn2+, Mn2+增加导致414 nm吸收峰增强, 因此417 nm附近吸收带变化不大。 同时, 热处理后与Mn3+有关的520 nm吸收也同时消失, 520 nm吸收带的存在也可能是540 nm吸收带呈非对称吸收峰的原因。 450 ℃以上热处理后, 715和417 nm吸收带变化不大, 位于绿光区的540 nm吸收带消失, 分析认为加热使得部分Fe3+还原为Fe2+, 导致Fe2+→Fe3+(IVCT)减少, 在//c轴切面上540 nm吸收显著减弱。 540 nm吸收带在绿色光区域, 其消失导致绿色光透过, 样品呈绿色。
棕褐色电气石 热处理 X射线荧光光谱 红外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 Brown tourmaline Heating Treatment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um Infrared spectrum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um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1, 41(8): 2524
作者单位
摘要
绿柱石族宝石属六方晶系的铍-铝硅酸盐矿物, 因含不同微量元素而呈绿、 蓝、 黄、 红、 粉、 棕和黑色。 绿黄色绿柱石和海蓝宝石常由不同价态的铁离子致色, Fe3+和Fe2+可以赋存于四面体位(Fe42+)、 八面体位(Fe63+)和结构通道中([Fe2(OH)4]2+), 随着配位离子含量的改变, 其颜色呈现变化。 绿黄色绿柱石经热处理可以获得浅蓝色海蓝宝石, 300~550 ℃还原和氧化条件连续阶段性加热样品颜色依次呈浅绿色、 淡黄绿色、 浅黄色、 淡蓝色和浅蓝色, 550~600 ℃褪色为淡蓝色, 最佳颜色出现在500~550 ℃。 利用中红外吸收光谱(mid FT-IR) 、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和电子自旋共振波谱(EPR)对热处理前后绿柱石样品进行分析。 Mid FT-IR光谱显示, 样品热处理后与天然绿黄色绿柱石具有相似吸收光谱, 归属于[Si6O18]基团特征振动的1 250~600 cm-1区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偏移, 峰值强度同时出现不同程度减弱, 推测与通道中的Fe3+被还原为Fe2+导致的Fe3+—O2-电荷迁移强度减弱和加热失水行为导致的结构水弯曲振动减弱有关。 UV-Vis吸收光谱显示, 还原和氧化气氛中的热处理绿柱石光谱特征基本一致, 与天然样品相比, 紫外-可见光区归属于O2-—Fe3+电荷迁移的吸收峰向紫外区方向迁移形成322 nm吸收峰, 6A1g4T2g跃迁向紫区偏移产生370 nm附近吸收峰, 6A1g4Eg+4A1g跃迁向红区偏移产生427 nm附近吸收峰, 导致Fe3+禁戒跃迁减弱, 样品黄色调消失; 红区823 nm附近的宽吸收带增强且向可见光区偏移指示结构通道中Fe2+含量增加, 最终使样品呈现蓝色色调。 EPR谱显示天然绿黄色绿柱石Al—O八面体和结构通道中存在Fe3+和Mn2+及OH自由基。 结合UV-Vis结果分析认为, 还原和氧化气氛热处理后样品结构通道中Fe3+还原为Fe2+, Al—O八面体中的Fe3+禁戒跃迁减弱, 二者共同作用使样品颜色逐渐由绿黄色转变为浅蓝色。
绿黄色绿柱石 热处理 光谱特征 Greenish-yellow beryl Heating treatment Spect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 40(12): 3795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2 河北地质大学宝石与材料工艺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31
尖晶石的有序-无序相变作为尖晶石的一种重要性质, 在国内缺少相关研究成果。 运用拉曼光谱仪通过785 nm激光在液氮环境下激发含Cr的宝石级天然粉红色尖晶石, 避免了532 nm激光激发下产生的469 nm的荧光峰和在常温测试下由于热振动对光谱的影响, 得到清晰尖锐的拉曼光谱, 为拉曼光谱参数的分析奠定基础。 同时通过对一颗Cr元素致色的天然粉色镁铝尖晶石进行热处理使尖晶石逐步发生有序-无序相变, 并反映在拉曼光谱的谱峰参数之中。 各项参数分析结果显示, 尖晶石的拉曼光谱主要由Eg, T2g(1), T2g(2), N3和Ag, 五种振动模式产生, 其谱峰位置分别为407.8, 312.4, 667.5, 720.0和769.0 cm-1; 尖晶石拉曼光谱谱峰参数在800 ℃时发生突变: 各谱峰半高宽和各峰相对主峰Eg峰的相对强度明显增大, 常温下几乎不可见的N3峰在高温处理后出现, 并且T2g(1)峰向低波数偏移, T2g(2)向高波数偏移, 同时峰的对称性逐渐消失。 研究结果表明尖晶石的有序-无序相变可以通过拉曼光谱检测并且可以通过谱峰参数: 半高宽、 谱峰相对高度等进行半定量表征。 由于拉曼光谱具有的无损检测特点, 使其成为宝石级热处理尖晶石鉴定应用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尖晶石 有序-无序相变 拉曼光谱 热处理鉴别 Spinel Order-disorder transition Raman spectroscopy Heating treatment identificatio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9, 39(1): 109
孟翔 1,2,3,4,5田象军 1,2,3,4,5程序 1,2,3,4,5,*汤海波 1,2,3,4,5
作者单位
摘要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 北京 100191
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 100191
3 国防科技工业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研究应用中心, 北京 100191
4 大型整体金属构件激光直接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 100191
5 大型关键金属构件激光直接制造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191
采用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了钴基高温合金DZ40M, 研究了沉积态DZ40M的微观组织, 对比分析了不同热处理制度下DZ40M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得到的DZ40M组织比传统定向凝固的更细, 拉伸强度及塑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1280 ℃固溶处理能够使DZ40M的初生碳化物充分固溶并析出新的共晶组织, 再经950 ℃或者1020 ℃的时效处理, 有二次碳化物析出, 时效处理对DZ40M力学性能起到良好的强化作用, 并在一定范围内保留其塑性, 其中1280 ℃/4 h+1020 ℃/12 h热处理制度处理试样, 能够在提高室温抗拉强度的同时, 最大程度地保留沉积态塑性。
激光技术 激光增材制造 钴基高温合金 微观组织 静拉伸力学性能 热处理 
中国激光
2018, 45(10): 1002008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紫黄晶是珍贵的水晶变种, 其紫-黄色区域分别具有特征的中红外吸收光谱, 在不同温度具有不同变化规律, 这些规律无法在单次、 单点实验中加以总结。 实验通过热处理和显微红外光谱技术, 对不同温度淬火紫黄晶的紫-黄色区进行线扫描, 分析一系列温度、 空间变化下的中红外光谱, 实验表明水对于紫黄晶的颜色影响不大, 在加热过程中谱线会发生规律性变化。 紫色区3 585和3 614 cm-1尖锐峰、 3 400 cm-1附近宽泛峰同时变化表明宝石在受热过程以结构水变化为主, 而受热后紫色区的特征峰减弱及黄区特征峰增强的现象可能与结构水中H+或其他阳离子的移动有关。 同时发现对于热处理产生的黄晶, 中红外光谱仍保持紫晶特征吸收光谱。
紫黄晶 显微红外光谱 热处理 结构水 Ametrine Micro MIR spectrum Heating treatment Structural water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 38(9): 2749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