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北京 100081
煤矸石快速精准的识别对提升煤炭产能有着极大的影响,而现有的煤矸识别分选方法在分选设备、准确率以及效率上尚有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激光雷达双通道伪彩图像煤矸识别方法。首先,基于激光雷达距离通道信息,设定高度阈值去除目标矿石以外的干扰信息;其次,对原始点云数据降维投影,以快速获得煤矸反射强度信息和表面纹理特征;然后,对降维处理后的强度通道与距离通道进行融合,构建煤矸双通道伪彩图像数据集;在此基础上,针对伪彩数据集对经典稠密连接网络(DenseNet-121)进行优化,利用优化后的DenseNet-40网络进行模型训练及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对煤矸的识别率达94.56%,证明激光雷达采集的双通道伪彩图像在矿石识别领域具有科研和工程应用价值。
煤矸识别 激光雷达 双通道图像 深度学习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4, 61(4): 0437005
作者单位
摘要
1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矿业学院, 阜新 123000
2 中煤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 710054
为解决冲击地压矿井承载区段煤柱的冲击危险问题, 以兴隆庄煤矿B4328工作面的实际开采情况为例, 采用理论分析法在工作面掘进和回采期间对煤柱进行了稳定性力学分析, 计算了合理煤柱宽度; 建立了Phase2数值计算模型, 得到该煤柱在不同采掘状态下的应力分布规律; 根据应力集中程度在巷道两帮及底板实施大直径钻孔预卸压方案, 同时制定了在工作面回采前运输顺槽支护的补强措施。研究结果表明: 运顺掘出后巷道侧煤柱塑性区宽度为4.71 m, 采空区侧塑性区宽度为14.45 m, 认为煤柱仅受单侧的采动影响和掘巷应力重新分布影响, 25 m煤柱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同时模拟计算表明运顺开挖区域处于采空区支承压力峰值下降但数值仍较高的位置, 且外帮冲击危险大于内帮, 需要加强支护且对煤柱弹性核区域采取预卸压措施, 由于承载区段煤柱在采掘期间受扰动较小, 卸压后煤柱两侧将基本处于塑性状态, 弹性区开始产生塑性变形, 弹性能缓慢释放, 冲击危险程度降低。冲击地压危险监测数据表明防冲效果较好, 研究结论可为相似条件下较大尺寸的承载区段煤柱防冲问题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承载区段煤柱 力学分析 冲击地压 数值模拟 防治措施 bearing coal pillar mechanical analysis rock burst numerical simulation prevention measures 
爆破
2023, 40(3): 2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河北工程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北省资源勘测研究重点实验室, 河北 邯郸 056038
2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为研究岩浆侵入体对煤化学结构等方面的影响,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邯邢矿区云驾岭煤矿岩浆接触带四个高变质煤进行了化学结构表征。 结果表明: 所有样品中芳香结构以苯环三取代为主, 在夹矸中最高达到67.4%; 离侵入体越远, 苯环三取代含量越低, 苯环二取代含量逐渐升高, 而苯环四、 五取代均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 在含氧官能团方面, 离侵入体越远, 活性较高的芳香酯和羧基含量越高, 酚中C-O含量变化较小, 烷基醚和芳基醚含量降低, 芳香环或稠环中CC伸缩振动占比逐渐增加。 受岩浆侵入的影响, 样品中脂肪类物质含量很低; 离侵入体越远, 甲基的对称与反对称伸缩振动占比先增加后减小, 亚甲基对称与亚甲基反对称伸缩振动的变化规律则与甲基相反。 在羟基官能团方面, 羟基自缔合氢键为煤样中氢键的主要类型, 而夹矸中则以羟基和醚中氧形成的氢键为主; 离侵入体越远, 后者在煤样中则逐渐升高, 羟基和π键形成的氢键含量越低, 羟基-N氢键含量先增加后减小。 研究结果表明, 岩浆侵入对煤中有机质的化学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 且对煤和夹矸中有机质化学结构具有差异性影响, 为探索高变质煤中大分子结构演变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高变质煤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岩浆侵入 化学结构 Highly metamorphic coal FTIR Magmatic intrusion Chemical structure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3, 43(9): 2747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华中科技大学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 武汉 430074
2 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 200131
煤灰是稀土等战略性关键金属资源的重要资源来源之一, 目前国内外尚未建立煤中稀土元素的标准分析方法。 相比其他类型的传统稀土矿产, 煤灰基体组成更为复杂。 针对现有酸湿法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试煤灰中稀土元素存在的前处理效率低、 质谱干扰及其消除方法繁琐复杂、 测试结果不够准确等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石墨消解-(动态反应池)电感耦合等离子串联质谱(ICP-MS/MS)的煤灰中微量稀土元素快速、 准确测定含量的方法。 通过比较不同消解体系(硝酸、 硝酸-盐酸、 硝酸-氢氟酸、 硝酸-盐酸-氢氟酸)与消解温度(100、 140、 180 ℃)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发现以硝酸-盐酸-氢氟酸为消解介质、 140 ℃温度条件下煤灰消解效果最好, 氢氟酸的加入可以显著提升稀土提取效率, 二次加水消解赶去HF避免了难溶氟化物的生成及HF对质谱测试的不利影响。 ICP-MS/MS测定过程中分别将Rh、 Re元素作为内标在线加入补偿基体效应, 通过对比无气体质量原位模式(M-SQ-N/A)、 氦气碰撞和动能歧视模式(M-SQ-KED)、 氧气质量转移模式(M-TQ-O2)、 氨气质量转移模式(M-TQ-NH3)四种测定模式, 发现M-SQ-KED模式下测试值更接近真实值, 质谱干扰最小, 各元素测试回收率为92.49%~112.88%, 检出限低于0.005 2 μg·g-1, 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71%。 以煤灰测定过程中常见的Ba对Eu干扰为例, 模拟高Ba本底溶液中Eu测试, 揭示出M-SQ-KED模式通过反应气与待测元素和干扰离子碰撞概率不同可极大程度减弱多原子离子干扰。 将以上方法应用到我国不同电厂燃煤飞灰样品分析, 测定得到的稀土标准化曲线分布均一平滑, 表明建立的方法稳定、 可靠, 相比于微波消解前处理, 具有成本低、 操作简便、 效率高可大批量测定等优点; 而动态反应池技术可在线消除质谱干扰, 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粉煤灰 稀土元素 消解方法 质谱干扰消除 Coal ash Rare earth elements Digestion method Mass spectrometry interference eliminatio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3, 43(7): 2074
作者单位
摘要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辽宁 沈阳 110819
我国煤炭资源多集中在干旱少雨的北方地区, 露天开采和运输等过程极易引起煤粉尘扩散和污染。 粉尘扩散后其中一部分在重力作用下沉降覆盖到周边的植被上, 导致植被降尘现象普遍。 在利用遥感手段进行植被监测时, 降尘效应会影响植被光谱的纯净性, 使遥感器所获取的信号为植被与降尘的混合光谱信号, 从而严重影响植被定量遥感精度。 为定量研究植被遥感中煤尘的滞尘效应, 开展了叶面滞尘光谱测量实验, 探究了光谱和植被指数的变化规律; 在此基础上, 利用含有红边波段的Sentinel-2A遥感影像, 在内蒙古霍林河露天矿区分别选择煤尘影响区与对照区两个区域进行植被指数对比, 用来验证地面光谱测量实验结果。 结果表明, 随着滞尘量(0~36 g·m-2)的增加, 叶面煤尘会使叶片的反射率整体逐渐降低, 叶片光谱波峰处(560, 720, 860, 1 680和2 220 nm)的反射率变化幅度明显高于波谷处(445, 681和1 940 nm); 随着滞尘量的增加, 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 简单比值指数(SR705)和归一化差异指数(ND705)明显下降, 而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陆地叶绿素指数(MTCI)、 改进型简单比值指数mSR705(modified simple ratio)和改进型归一化差异指数(mND705)基本保持不变, 表现出抗煤尘特性, 445 nm处反射率和681 nm处反射率对指数起到了重要作用。 利用霍林河露天煤矿区的Sentinel-2A遥感影像计算上述指数, 将煤尘影响区与对照区比较, MTCI、 mSR705和mND705等指数表现了抗煤尘特性, 验证了地面实验的结果。 该研究为煤尘污染区域的植被遥感奠定了一定基础, 对保证植被遥感反演精度具有积极意义。
煤尘 植被 光谱 植被指数 Coal dust Vegetation Spectrum Vegetation index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3, 43(6): 1947
徐啟斌 1,2,*牛香力 1,2陈婷婷 1,2陈雨欣 1,2[ ... ]倪红卫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81
2 湖北省冶金二次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武汉 430081
本文针对煤气化渣(CGFS)资源化利用困难的问题, 以CGFS为原料, 采用碱熔活化-水浸-水热法合成4A分子筛。在水钠比(n(H2O)/n(Na2O), 摩尔比)为80、硅铝比(n(SiO2)/n(Al2O3), 摩尔比)为2的条件下, 探讨了反应时间、水热温度和前驱液老化对合成的4A分子筛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的影响, 提出了活化CGFS-P1分子筛-4A分子筛快速高效的转晶合成机理, 并利用硫酸铜溶液模拟含重金属离子工业废水, 测试了制备的4A分子筛对Cu2+的吸附性。结果表明, 在100 ℃反应12 h条件下能够制备出尺寸均一且结晶良好的4A分子筛, 其对Cu2+的吸附主要发生在前10 min, 吸附率达69.7%, 90 min时的最大吸附率高达97.3%, 饱和吸附容量为196.4 mg/g, 制备的4A分子筛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 为CGFS高值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试验基础。
煤气化渣 碱熔活化 水热反应 4A分子筛 Cu2+吸附 结晶机理 吸附性能 coal gasification slag alkali fusion hydrothermal reaction 4A molecular sieve Cu2+ adsorption crystallization mechanism adsorption performance 
硅酸盐通报
2023, 42(6): 2251
作者单位
摘要
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太原 030024
在保温领域中, SiO2气凝胶以其突出的性能而备受关注, 但有机硅源的制备成本高,限制了其推广和应用。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研究人员将目光投向了无机硅源, 但无机硅源制备SiO2气凝胶时需要进行繁琐的溶剂置换。为解决溶剂置换的弊端, 本文以煤矸石为原料, 采用新型的液-液溶剂置换法并联合低温活化法来制备超疏水SiO2气凝胶。研究表明, 当活化温度为200 ℃、矸酸比为1.0∶1.0(固体质量和液体体积之比)、滤渣与NaOH溶液比值为1.0∶1.0(固体质量和液体体积之比)时活化条件最佳, 制备的SiO2气凝胶具有独特的三维网络结构、高比表面积(687.7 m2/g)、超疏水性(161.9°)和低密度(0.034 g/cm3)。此方法为无机硅源制备SiO2气凝胶提供了新思路, 并显著降低了制备SiO2气凝胶的成本。
SiO2气凝胶 煤矸石 液-液溶剂置换法 低温活化法 表面改性 常压干燥 SiO2 aerogel coal gangue liquid-liquid solvent displacement method low temperature activation method surface modification atmospheric drying 
硅酸盐通报
2023, 42(6): 2233
任姣姣 1,2,3,*焦铁鑫 1,2,3顾健 1,2,3陈奇 3[ ... ]张霁旸 3
作者单位
摘要
1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测控与光信息传输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 长春 130022
2 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3 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广东 中山 528400
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对不同煤灰分含量的光谱进行分析,发现在0.5~3 THz频段内,随着煤灰分含量的增加,其折射率会逐步提高,吸收效应也会逐步增强;考虑到煤样品厚度对光谱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厚度校正的吸收系数特征提取方法,提高了低灰分煤样品吸收曲线的数据区分度;利用双通道卷积神经网络提取折射率和吸收系数特征,建立了煤灰分预测模型。实验结果显示,训练集的拟合度为R2=98.21%,预测精度ERMS=0.1442,而预测集的R2=93.56%,ERMS=0.2037,均优于传统PLSR、BP和LSSVM等方法。可见,所提方法在解决选煤厂煤灰分检测问题上具有较好的表现,为选煤厂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路径。
光谱学 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 煤灰分 折射率 吸收系数 卷积神经网络 预测 
光学学报
2023, 43(22): 2230001
作者单位
摘要
国家能源集团广东电力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基于波长调制激光吸收光谱(WMS)技术的气体浓度测量系统是燃煤电厂氨逃逸监测的主要手段。调制深度的选择是影响波长调制激光吸收光谱测量信噪比的关键, 设计NH3分子吸收光谱调制参数优化的数值仿真试验, 研究发现在200 ℃伴热条件下, WMS测量系统的最优调制深度为0.238 8 cm-1。在-20~500 ℃的宽温度范围内, 随着温度的提高, 最优调制深度接近线性的降低, 最优调制深度am与摄氏温度T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am=0.291 8-3.265 14×10-4T+2.282 14×10-7T2精确地描述, 该结果对燃煤电厂氨逃逸监测系统的调制参数优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氨气 燃煤电厂 波长调制光谱 参数优化 ammonia coal-fired power plant wavelength modulation spectroscopy parameter optimization 
应用激光
2023, 43(4): 129
李晓东 1,*滕逸伟 2,3赵建宁 1闫升 2[ ... ]贾小龙 2,3
作者单位
摘要
1 国家能源集团宁夏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制油分公司,银川 750411
2 宁夏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银川 750004
3 宁夏交建交通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银川 750004
为解决传统砂石骨料供应不足、工业固废煤气化炉渣大量堆存的问题,本文利用煤气化炉渣、砂砾土制备路面基层材料,探究煤气化炉渣、水泥剂量与砂砾土掺配最佳比例,从力学性能、路用性能及耐久性能方面研究了水泥稳定煤气化炉渣路面基层材料在公路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最佳配比为煤气化炉渣和砂砾土的质量比为40%∶60%、水泥剂量7%,该配比下水泥稳定煤气化炉渣路面基层材料7 d无侧限抗压强度超过3.0 MPa,劈裂强度超过0.5 MPa,弯拉强度超过1.5 MPa,具有良好的抵抗竖向变形能力;经过5次冻融循环试验后,试件抗压强度损失比B均在90%以上,质量变化率小于5%,且水稳定性良好;经过180 d干缩试验,A组(煤气化炉渣掺量35%、水泥剂量6%)和C组(煤气化炉渣掺量40%、水泥剂量7%)试件累积干缩量均小于2.5 mm,具有较好的干缩应变。采用SEM、XRD观测煤气化炉渣路面基层材料的水化产物种类及空间分布特征,提出煤气化炉渣强度形成机理,得出主要水化产物为水化硅酸钙(C-S-H)凝胶、Ca(OH)2,有利于基层混合料强度的形成。
煤气化炉渣 路面基层材料 力学性能 耐久性能 C-S-H凝胶 微观机理 coal gasification slag pavement base material mechanical property durability C-S-H gel microscopic mechanism 
硅酸盐通报
2023, 42(9): 3412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