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江苏 南京 211800
为研究高温改性对低质速生木材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 优化基于强度等级的木材改性温度, 以期为高温改性木材在建筑结构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开展了160~210 ℃宽温域范围内高温改性对国产低质速生杨木抗弯强度(fm)、 顺纹抗拉强度(ft, 0)、 横纹弦向(ft, T, 90)和径向抗拉强度(ft, R, 90)、 顺纹抗压强度(fc, 0)、 顺纹弦面剪切速度(fv, T)和径面剪切强度(fv, R), 以及弹性模量(E0)等共计560个试件的材性试验,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高温改性木材的化学组分变化。 结果表明, 木材中半纤维素耐热性最低, 最先受热降解, 温度≥190 ℃时, 热解加快。 纤维素耐热性较强, 高温作用下轻微热解, 且主要发生在无定形区域内, 导致无定形区微纤丝排列有序性增加。 高温对木材fm, ft, 0, ft, 90和fv劣化作用明显, 常温时木材fm, ft, 0, ft, T, 90, ft, R, 90, fv, T和fv, R分别为67.0, 86.2, 5.8, 8.9, 7.7和6.7 MPa, 改性温度较低时, 木材化学组分轻微热解, 力学性能下降相对较慢, 180 ℃时分别降至53.5, 78.9, 4.0, 4.8, 6.0和5.4 MPa, 改性温度高于190 ℃时木材化学组分热解加剧, 导致力学性能快速降低, 210 ℃时分别降至常温时的44.5%, 56.1%, 43.1%, 29.2%, 34.5%和26.7%。 160~210 ℃范围内, 高温改性木材的fc, 0和E0先升高后降低, 20 ℃时fc, 0和E0分别为41.4和8 568 MPa, 160~180 ℃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 纤维素结晶度提高导致力学性能增加, 180 ℃时达到峰值, 较初始值分别高30.7%和12.8%, 温度继续升高时, 纤维素热解程度增加, fc, 0和E0持续降低, 210 ℃时, 分别降至45.0和8104 MPa。 未处理试件由于E0未达到欧洲规范BS EN 338最低强度等级D18的要求, 不能用作结构用材; 160~170 ℃温度改性试件的E0较未处理试件有所提高, 但仍低于规范中最低强度等级D18的要求; 改性温度升至180 ℃时, E0继续增加, 杨木达到强度等级D18; 190~200 ℃改性材的E0略有降低, 但仍满足规范中结构用材要求, 而fv, R降低幅度过大, 木材强度等级不满足最低强度等级D18的使用要求。 研究结果将为高温改性技术以及国产速生木材在建筑结构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速生杨木 化学组分 高温改性 力学性能 强度等级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ast-growing poplar wood Chemical component Thermal modificati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Strength class Fourier infrared spectrum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3, 43(3): 848
作者单位
摘要
山东省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1
2017年11月1日~2018年5月15日在济南市泉城广场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开展微脉冲激光雷达水平探测,实验期间能见度、常规污染物浓度以及PM2.5化学组分同步观测,定义能见度仪所在处为参考层处,采用Fernald方法计算水平气溶胶消光系数,进一步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建立PM2.5浓度、消光系数、PM2.5化学组分之间的关系式,通过趋势比对、相关系数和标准化平均偏差研究该关系式的反演精度。结果显示:结合能见度仪反演消光系数更为准确;反演的消光系数与PM2.5质量浓度之间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75),同时消光系数、PM2.5质量浓度均与PM2.5化学组分中的SO■■、NH■■ 、OC、NO■■、EC有较高的相关性,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建立PM2.5浓度、消光系数、PM2.5化学组分之间的关系式,该定量关系式反演的PM2.5质量浓度与实际监测值在趋势上基本一致,二者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为0.83。标准化平均偏差为18%,相对偏离程度较小。
微脉冲激光雷达 能见度 水平消光系数 化学组分 PM2.5质量浓度 MPL visibility Fernald Fernald horizontal extinction coefficient chemical composition PM2.5 mass concentration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0, 49(S2): 20200367
作者单位
摘要
1 闽南师范大学 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 福建省现代分离分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福建 漳州  363000
2 中国科学院 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大气物理化学实验室,  合肥  230031
利用气溶胶激光飞行时间质谱仪激光解吸电离技术开展了苯水相二次有机气溶胶在线测量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苯水相光氧化反应形成的二次有机气溶胶粒子粒径小于1.0μm, 激光解吸电离质谱中存在醛类m/z 29(CHO+)、57(CHOCO+), 羧酸m/z 44(COO+), 苯环m/z 77(C6H+5)、65(C5H+5)和酚类化合物m/z 93(C6H5O+)特征裂解碎片峰。醛类、羧酸和酚类化合物是苯水相SOA粒子的化学组分,各类型组分含量大小关系为: 醛类化合>羧酸>酚类化合物。气溶胶激光飞行时间质谱仪激光解吸电离技术能够用于水相SOA粒子化学组分的在线测量, 可用于水相SOA形成机理和过程的研究。
激光解吸电离  二次有机气溶胶 水相反应 化学组分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benzene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aqueous reaction chemical composition 
光学技术
2019, 45(4): 418
作者单位
摘要
上海烟草集团太仓海烟烟草薄片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江苏 太仓 215433
为了研究近红外光谱技术预测再造烟叶原料烟梗中烟碱(Nic)、总糖(Ts)、还原糖(Rs)及氯(Cl)含量的可行性,以上海薄片S、广东薄片烟梗原料及混梗原料等 130个样品的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以上 4种常规化学组分的近红外漫反射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效果、稳定性及准确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①烟碱、总糖、还原糖及氯模型的校正均方差( RMSEC)与预测均方差(RMSEP)接近且均较小,模型预测的相关系数( Corr.Coeff.)均在 0.97以上.烟碱、总糖、还原糖及氯预测平均相对方差分别为 3.47%、1.23%、1.31%和 2.34%.②模型通过检验,发现模型的 RMSEP/RMSEC接近 1且其 RPD值均大于 3,表明近红外定量分析结果准确、可靠与流动分析法无显著性差异.
近红外 常规化学组分 烟梗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routine chemical components tobacco stem 
红外技术
2015, 37(1): 82
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 北京 100083
以杨木木粉为试样, 进行不同时长的乙酰化处理, 利用紫外光加速老化, 探讨不同乙酰化度对木材耐光性能的影响, 根据FTIR光谱分析试样化学组分特征吸收峰强度的变化规律, 建立乙酰化处理时间与木材化学组分变化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UV辐射前, 乙酰化木粉在1 739 cm-1处饱和酯化合物中CO和 1 385 cm-1处乙酸酯基中C—H的特征吸收峰强度均大于原木粉, 处理40 min木粉的吸收峰强度最大, 增重率最高, 木粉的乙酰化效果显著; UV辐射后, 乙酰化木粉在1 504 cm-1处木质素中苯环特征吸收峰强度明显大于原木粉, 且乙酰化处理40 min木粉的吸收峰强度最大, 表明乙酰化处理能够有效抑制木材化学组分的光降解反应, 提高木材的耐光老化性能, 其中处理40 min的效果最佳; SEM图片显示, 乙酰化处理木粉的纤维状表面较原木粉更加均匀, 材料粒径更小, 乙酰化处理能有效提高木材的稳定性。
杨木 光变色 乙酰化 UV辐射 化学组分 Poplar Photo-discoloration Acetylation UV radiation FTIR FTIR spectra Chemistry component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4, 34(11): 2944
作者单位
摘要
1 国际竹藤网络中心, 国家林业局竹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102
2 北京市林业工作总站, 北京100029
利用核磁共振波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 对γ射线辐照处理前后的竹材进行CP/MAS 13C-NMR图谱、 XRD光谱分析, 得出竹材细胞壁主要化学组分在辐照过程中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规律。 随着辐照剂量升高, 竹材纤维素结晶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半纤维素发生降解, 木质素由非酚型向酚型转变。
竹材 γ射线 辐照 化学组分 结晶度 Bamboo γ rays Irradiation Chemical compositions Crystallinity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1, 31(7): 1922
作者单位
摘要
青海师范大学,青海,西宁,810008
本文简要介绍了蛋壳及其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对6个不同的样品进行粉末X-射线衍射实验,指出共同点和差异,获得了蛋壳的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及特征标记峰值.对蛋壳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数据.
蛋壳 X-射线衍射 化学组分 
光散射学报
2006, 18(3): 282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