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江苏省医用光学重点实验室, 江苏 苏州 215163
线扫描共聚焦成像技术基于共聚焦成像原理,使用线光束一维扫描照明样品以提高成像速率;通过共焦狭缝滤除样品成像光束中的非聚焦层面杂散光,提高成像分辨率和对比度;近年来,该技术因分辨率高、成像快、成像视场大、系统结构简单等优点而在生物医学成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介绍了线扫描共聚焦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列举了成像系统的主要参数及其影响因素,并举例说明了其在生物医学成像,尤其是眼底成像和生物组织细胞观察等方面的应用,最后总结了该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应用前景。
显微 线扫描共聚焦 共聚焦显微镜 眼底成像 生物医学成像 在体成像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8, 55(5): 050003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2 广东省量子调控工程与材料重点实验室, 广东 广州 510006
3 广东省光电检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 广州 510006
近几年来, 由于可溶性微针更优秀的生物相容性和快速的溶解性, 这种给药方式成为了一种更高效, 对生物体伤害较小的给药技术。然而, 直接的在体监测微针的释药过程仍然比较困难。所以, 在这里提出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的方法来实时监测可溶性微针的在体溶解过程并由此评估药物的释放; 以聚乙烯醇(PVA)和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物(PVA/PVP)为基质, 制作了两种不同的可溶性微针, 并通过计算微针作用于鼠耳后微通道横截面面积随时间的变化来比较两种微针的溶解性能。结果表明, 可以通过OCT技术实时地监测微针的在体溶解过程并进行数量上的评估。并且, OCT图像也可以评估和比较不同材料的可溶性微针的性能。因此, OCT在实时监测可溶性微针在体给药过程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可溶性微针 过程监测 在体成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soluble microneedle dissolution monitoring imaging in vivo 
激光生物学报
2017, 26(6): 517
昌剑 1,2,*张运海 1,2张欣 1,2姜琛昱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医用光学室,江苏 苏州 215163
2 江苏省医用光学重点实验室, 江苏 苏州 215163
为实现高信噪比(SNR)的深层生物组织成像,结合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成像技术和近红外(NIR)荧光成像技术,根据近红外荧光成像要求设计了一套激光扫描共聚焦近红外荧光成像实验系统,对注入近红外荧光染料LDS925 小鼠的尾部成像后获得了小鼠尾部近红外荧光图像和近红外共聚焦荧光图像。实验结果表明小鼠尾部近红外共聚焦荧光图像信噪比显著优于小鼠尾部近红外荧光图像,采用均方差和峰谷(PV)值进行评估时,近红外荧光成像荧光信号强度分布的均方差值和PV 值分别为864 和102;共聚焦荧光成像的荧光信号强度分布的均方差值和PV 值分别为1459 和255;进一步表明激光扫描共聚焦成像技术在近红外荧光成像中应用是可行的,可以实现深层组织的高信噪比共聚焦成像。
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 激光扫描共聚焦技术 近红外荧光成像 深层组织成像 在体成像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4, 51(11): 111702
作者单位
摘要
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上海 200072
共聚焦内窥镜光学成像系统是将共聚焦扫描成像技术与内窥镜系统相结合,对体内器官组织在细胞层次上进行无损伤、动态、实时地远程检测和分析。系统介绍了共聚焦内窥镜成像系统的结构、原理、发展及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其优点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前景进行阐述。
共聚焦 高分辨率 在体成像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04, 41(8): 32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