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海洋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青岛 266100
针对现阶段强度调制偏振光谱测量技术在光程差域内不同通道间存在频谱信息串扰的不足,采用加窗插值傅里叶变换法,研究了不同切趾函数对强度调制偏振光谱测量技术的影响。首先,进行强度调制偏振光谱测量技术理论分析,完成强度调制模块的设计;其次,根据强度调制模块的设计指标,模拟入射光的光强信息及采用不同切趾函数的信息解调复原过程;最终,对强度调制偏振光谱测量系统进行仿真,根据仿真模型结合高分辨率光谱仪、平行光管等器件完成偏振光谱测量装置的搭建,进行偏振光谱测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偏振光谱测量系统设计指标选择合适的切趾函数可以减少光强信息截断过程中造成的频谱能量泄露,使光程差域内不同通道之间的串扰信息减少、偏振光谱复原精度提高,不同切趾函数切趾处理后线偏振光的偏振度最小误差由0.076 8减小到0.001 4,偏振度接近1。
偏振光谱测量技术 高分辨率光谱仪 切趾函数 加窗插值傅里叶变换算法 频谱能量泄露 Measurement technique of polarization spectrum High resolution spectrometer Toe-cutting function Windowed interpolation FFT transformation algorithm Spectrum leakage effect 
光子学报
2023, 52(4): 0430001
石洋洋 1,2马静静 1,2王治业 1,2肖博怀 1,2[ ... ]常帅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武汉科技大学 材料与冶金学院,武汉43008
2 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81
3 武汉科技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武汉40081
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对含NCLs的有机共轭模型分子进行单分子电导测量,在单分子水平上研究NCLs对分子内电荷传输的影响。研究表明,NCLs可以通过平面化分子构型和调节分子带隙来提高分子内的电荷传导,同时DFT计算证实NCLs可以通过建立额外的隧穿通道进一步提升分子内的电荷传导效率。研究结果可为基于NCL设计高效率的有机共轭光伏电池材料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单分子测量技术 扫描隧道显微镜 非成键构象锁 有机共轭模型分子 single molecule measurement technology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nonbonding conformational lock a model of molecule organic conjugate 
光电子技术
2022, 42(3): 181
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光电成像技术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提出了一种严格的非线性成像测量大数值孔径(NA=0.55)变倍率极紫外光刻(EUVL)投影物镜偏振像差的方法。首先在变倍率极紫外(EUV)严格矢量成像模型基础上,通过建立偏振像差与空间像频谱的非线性关系,得到非线性超定方程组,并提出一种同步旋转测量的方法,通过构建和训练深度神经网络算法求解严格非线性超定方程组,实现了EUV投影物镜偏振像差琼斯光瞳的高精度快速测量。仿真结果表明,测量精度达到了10-4λλ为波长)量级,该技术将支撑3~7 nm技术节点EUVL质量的在线监控。
测量 极紫外光刻 光刻成像理论 像差测量 成像测量技术 偏振像差 
光学学报
2022, 42(23): 23120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油国际管道公司,北京 102200
2 北京深蓝空间遥感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101
中缅油气管道的沉降导致管道弯曲、变形甚至破裂,因此开展管道沉降监测对于管道的建设与维护具有重要意义。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具有全天时、全天侯、监测范围广和精度高的优势,以中缅天然气管道——若开山段两侧3 km缓冲区范围为研究区域,采用PS-InSAR方法获取异常形变区域,然后进一步结合研究区的坡度、坡向、植被和土壤等多源数据信息建立风险判定模型对中缅油气管道进行滑坡风险评估,并判定滑坡及管道风险等级。主要结论为:1)基于升、降轨融合的PS-InSAR方法进行形变监测,共获取90个形变较大区域,平均形变量在-25~25 mm之间,大部分区域仍趋于稳定。2)基于坡度、坡向等多源数据进行滑坡风险等级划分、管道运行安全等级划分,结果显示滑坡一级风险区13个,二级风险区18个,三级风险区59个;管道一级风险区10个,二级风险区14个,三级风险区66个。
遥感与传感器 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地面沉降 中缅油气管道 升降轨融合 风险等级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2, 59(16): 1628007
应倩雯 1,2,3张宏亮 1,2,3阮智超 1,2,3,4,*
作者单位
摘要
1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量子信息交叉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7
2 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27
3 浙江省量子技术与器件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27
4 浙江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7
纳米材料的表征是纳米技术应用和发展的基础,特别是测量单个纳米颗粒的光谱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它可以排除平均效应从而对其本身及周围环境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为此多种近场或远场探测纳米颗粒的方法被提出,其中空间调制测量(SMS)技术可以对消光截面谱的绝对大小进行高信噪比的测量。本文着重介绍SMS技术的调制方式、发展历程、应用以及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该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仪器,测量与计量 单个纳米颗粒 消光截面 信噪比 空间调制测量技术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2, 59(17): 1700001
李仁涵 1,2肖博怀 1,2陈晨 1,2王哲 1,2[ ... ]钱功明 2,3,*
作者单位
摘要
1 武汉科技大学 材料与冶金学院,武汉43008
2 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81
3 武汉科技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武汉40081
对单分子电导角度对光致变色分子、聚集诱导发光(AIE)分子、太阳能分子等光电分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基于光电分子电学特性设计的分子器件。分析了光电分子用于分子器件的优势和不足,探讨了光电分子的电荷传输机制,为进一步阐明光电分子结构与性质之间的构效关系,设计光电功能性分子器件提供了单分子水平的有效依据。
单分子测量技术 光致变色分子 聚集诱导发光分子 太阳能分子 single molecule measurement technology photochromic molecule aggregation⁃induced luminescence molecule solar molecule 
光电子技术
2021, 41(3): 167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第27研究所,郑州 450047
等晕角是重要大气光学参数之一,对天文光学站址选择、大气湍流效应自适应光学校正效果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等晕角测量技术,介绍了等晕角测量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三环变迹镜并开展了数值验证,分析并提出了高精度等晕角测量仪的主要技术指标,研制了一套高精度等晕角测量仪,结果表明,该仪器能够满足全天时的等晕角测量。
等晕角 测量技术 三环变迹镜 大气光学 自适应光学 isoplanatic angle measurement technique tri-annuli apodizing mask atmospheric optics adaptive optics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1, 33(8): 081008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 大同 037001
2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 阜新 123000
3 同煤集团地质勘测处, 山西 大同, 037001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 以新疆某现代化矿井为研究对象, 对其矿井开拓巷道围岩变形测量技术进行了研究, 在矿井软岩巷道的测试绘画过程中, 根据被测量的区域实际地质情况等, 以标准靶点云数据的方式进行采集。针对于被测区域的测量点的筛选工作也是首要任务, 尤其是扫描测量最大范围、点云数据的采样密度等等参数指标的设置环节。针对单站点三维激光扫描点云, 提出了一种基于圆柱形投影面巷道建模方法, 通过这个方法可以高效便捷的对点云数据自动化建立相关体系模型。根据试验结果显示, 所采用的方法在进行矿井巷道三维立体模型的构建时具有非常高的精度, 构建模型精度由获取的点云精度决定, 通过检校场分析、评定点云数据精度, 扫描距离为41 m、81 m时, 点位精度分别为±4.8 mm、±6.4 mm。相比于Leica Cyclone 9方法, 该方法具有一个极大的特点为可实现自动化, 并且十分高效精准。以圆柱投影的方式为矿井巷道进行建模, 针对于单站点三维激光扫瞄点云模式, 为后续的多站点建模提供了理论基础。
测量技术 变形 巷道围岩 三维激光 矿井 measurement technology deformation roadway surrounding rock 3D laser mine 
应用激光
2020, 40(6): 1120
陈岩 1,2,*王炜罡 1,2刘明元 1,2葛茂发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0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纳米颗粒物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大气环境、气候变化以及人群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纳米颗粒物物理化学特性, 特别是化学组成, 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总结了国内外主要的纳米颗粒物化学成分测量技术, 重点介绍了不同测量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相关仪器的典型结构, 并结合大气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实例, 分析了不同测量技术的应用范围及优缺点, 最后展望了纳米颗粒物测量技术及应用的发展方向。
纳米颗粒物 测量技术 化学成分 外场 实验室 nanoparticle measurement method chemical composition field campaign laboratory experiment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20, 15(6): 402
王志伟 1,2,3岳广阳 1,*吴晓东 1张文 2[ ... ]吴佳海 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 甘肃 兰州 730020
2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 贵州 贵阳 550006
3 Department of Geolog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Texas at San Antonio, San Antonio 78249, USA
全球气候变暖已导致多年冻土发生严重的退化, 现已威胁到许多区域的生态安全, 特别是作为五大畜牧业生产基地的天山地区。 当前区域内的研究多针对冰川进行分析, 较少对多年冻土深入挖掘。 通过39景ENVISAT ASAR影像(覆盖时间从2003年6月17日到2010年6月15日), 利用SBAS-InSAR方法监测区域内多年冻土区的地表形变现状。 详细介绍算法原理, 生成ASAR数据集单视复数影像的连接图时, 以空间和时间基线距分别小于500 m和550 d为原则, 生成126幅差分干涉图。 其中因基线和多普勒质心差的原因, 6景ASAR影像没有进行配对。 生成连接图后, 配合STRM V4版本的DEM数据, 经过干涉图去平、 自适应滤波、 相干系数图生成、 相位解缠后, 再对这126对干涉图进行质量较差52对的移除。 利用地面控制点, 进行轨道精炼和重去平等操作, 估算形变速率和残余地形, 经过相关系数阈值控制和奇异值分解(SVD)方法, 再结合空间低通滤波和时间高通滤波方法, 计算得到研究区时间序列地表形变反演。 反演结果共包括33期形变影像, 涉及时间从2004年至2010年。 根据研究区形变结果可知, 虽然区域内有不同程度的沉降和抬升, 但整体的形变速率在±5 cm·yr-1之内, 平均形变速率为(-0.07±3.38) mm·yr-1, 说明研究区内地表存在轻微的沉降现象。 此外以3 000 m海拔为界, 分别探讨分布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的平原地区和山地区域形变规律发现, 平原地区的形变主要表现为抬升, 仅北方接近城市的区域表现出强烈的沉降现象。 而山区的形变结果则较为零散, 整体形变基调以沉降为主, 大体上在西部和东部地区分别呈现出沉降和抬升现象。 海拔高于3 000 m的形变点存在15 198个, 利用温度和降水数据, 探讨形变点不同形变间隔和总体样本的温度和降水年变化规律后得知, 总体和不同变形速率间隔的形变样本点基本都呈现出逐步变暖的趋势。 并且研究区的山区地表形变速率小于-2.0 cm·yr-1、 在-2.0~2.0 cm·yr-1之间和大于2.0 cm·yr-1的样本点数量依次为6 364, 6 449和2 385个, 山区地表负值的区域多于正值的区域, 体现出该区域的沉降位置多于抬升位置, 也同全球变暖, 冻土退化, 地表发生沉降的规律相一致。 利用主动微波波谱段的ASAR数据, 成功反演了2004年至2010年间的研究区地表形变结果, 并从地表形变反演结果的空间角度、 时间角度和冻土变化的时间滞后性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以上研究结果期望能为天山区域多年冻土区的地表形变监测提供新的途径和参考。
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冰冻圈 多年冻土 全球变暖 地面沉降 SBAS-InSAR Cryosphere Permafrost Global warming Ground subsidence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 40(8): 2366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