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北京 100190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星光掩星技术是利用恒星光谱进行地球及其他行星大气痕量成分密度、 温度、 气溶胶等测量的有效手段。 该探测原理主要是根据不同的大气成分在恒星光谱的不同位置上表现出不同的吸收特征, 具体表现在: 紫外波段可进行臭氧、 氧气、 氢气等的测量, 可见光谱段可探测二氧化氮、 三氧化氮、 氧气等, 红外可探测水蒸气、 气溶胶、 甲烷、 二氧化碳、 氧气等。 星光掩星的实现过程为: 当LEO卫星和恒星分别位于地球的两侧时, 恒星发射的光经过地球大气的吸收、 散射等作用, 被另一侧的LEO所接收, 即构成掩星观测。 根据光谱流量得到恒星的视星等范围, 给出恒星在天球坐标系中的分布和不同的光谱型, 以及利用各光谱型可探测的大气成分, 再利用恒星和LEO卫星在地固坐标系中的相对位置, 进行恒星-LEO星光掩星轨道观测模拟, 基本流程为: 首先读取LEO卫星的轨道位置以及目标恒星的位置, 设置24 h的模拟时间, 其次判断是否处于掩星状态, 当掩星开始时, 计算并输出掩星发生的经纬度、 速度等, 直至模拟时间结束。 其中涉及恒星从天球坐标系转换到地固系的过程, LEO卫星轨道、 掩星切点经纬度等的计算。 根据模拟流程, 计算并分析掩星事件的日观测量、 全球分布、 持续时间以及漂移速度等, 得到以下结果: (1)目标恒星在全天区都有一定数量的分布且具有不同的光谱型, 可进行臭氧、 二氧化氮等成分的探测; (2)在对星光掩星进行24 h的轨道模拟过程中, 日观测量为5 563次, 其中包括2 737次上升掩星, 2 826次下降掩星; (3)从全球分布来看, 掩星事件主要分布在低纬度, 两极最少, 其他纬度数量相当, 且经度方向分布均匀; (4)根据方位角的分布, 正常掩星占比为78.25%, 持续时间平均为1.5 min, 切点水平漂移在18~600 km; (5)21.75%的侧面掩星事件, 其较正常掩星来说, 持续时间长, 切点的水平漂移速度大, 方位角变化也大。 该结果为卫星轨道设计和探测载荷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星光掩星 光谱型 卫星 持续时间 漂移速度 Stellar occultation Spectral type Satellite Duration Drift speed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0, 40(1): 298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 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合肥 230031
相干结构Blob的间歇爆发清晰地反映在HT-7托卡马克边界探针的离子饱和流信号中,Blob的径向传播在近刮削层堆积出一个温度和密度的平台区,使密度和温度分布偏离了指数分布。条件平均方法提示了间歇脉冲结构空间分布的均匀性,Blob内部等离子体参数远高于背景等离子体参数,并且呈现出涡旋的形态。最后闭合磁面附近的数据显示,Blob的间歇爆发导致了边界约50%的粒子输运和能量输运。实验结果表明:相干结构在剪切层受到了扭曲,在刮削层区域沿离子的逆磁漂移方向传播。
间歇爆发 相干结构 漂移速度 Blob空间尺度 去相关 剪切层 intermittent bursts coherent structures drift velocity Blob size decorrelation shear layer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10): 2640
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所,西安,710071
2 西安邮电学院信息与控制系,西安,710061
采用非抛物性能带模型,对6H-SiC高场电子输运特性进行了多粒子蒙特卡罗(Ensemble Monte Carlo)研究.研究表明:温度为296 K时,电子横向漂移速度在电场为2.0×104 V/cm处偏离线性区,5.0×105 V/cm处达到饱和.由EMC方法得到的电子横向饱和漂移速度为1.95×107 cm/s,纵向为6.0×106 cm/s,各向异性较为显著.当电场小于1.0×106 V/cm时,碰撞电离效应对高场电子漂移速度影响较小.另一方面,高场下电子平均能量的各向异性非常明显.电场大于2.0×105 V/cm时,极化光学声子散射对电?雍嵯蚰芰砍墼ナ奔溆跋旖洗?当电场一定时,c轴方向的电子碰撞电离率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对非稳态高场输运特性的分析表明:阶跃电场强度为1.0×106 V/cm时,电子横向瞬态速度峰值接近3.0×107 cm/s,反应时间仅为百分之几皮秒量级.
多粒子蒙特卡罗研究 各向异性 漂移速度 平均能量 电子碰撞电离率 6H-SiC 
光子学报
2004, 33(3): 32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通过求解电子冷却系统中冷却段漂移管区的强流电子束产生的空间电荷场,研究了电子束空间电荷效应对电子温升的影响.结合HIRFL-CSR电子冷却系统的典型参数,得到了电子在自身空间电荷场和纵向螺线管磁场组成的交叉场作用下产生的漂移速度和由此引起的附加温度大小,并指出减小电子束空间电荷效应的方法.
电子冷却 空间电荷 冷却效率 漂移速度 温升 Electron cooler Space charge Cooling efficiency Transversal drift velocity Temperature rise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3, 15(5): 505
作者单位
摘要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技术物理学院,西安,710071
非线性光导半导体开关的快速导通过程总是伴有电流丝的形成,基于电流丝形成的雪崩碰撞引起的粒子束放电机制的假定,考虑到载流子寿命、光吸收深度、碰撞电离系数以及初始载流子浓度等因素的影响,从理论上分析了非线性光导开关雪崩导通的物理过程和导通特性,得到了一些与实验观测结果吻合得很好的结论,提出了一些有利于改善和控制非线性光导开关的工作特性的可行手段.
光控光电导半导体开关 丝状电流 锁定 雪崩碰撞引起的粒子束放电 饱和漂移速度 导通过程 
光学学报
2002, 22(3): 327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