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华垚 1,2吕蒙 1张松然 1,3俞国林 1,*[ ... ]戴宁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83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84
3 上海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93
通过实验测量,研究了HgCdTe反型层中自旋轨道耦合、塞曼效应及界面粗糙涨落效应。采用理论模型对不同温度及不同平行磁场下的反弱局域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平行磁场中,界面粗糙涨落效应与塞曼效应均会对HgCdTe反型层的反弱局域效应产生抑制作用。其中,界面粗糙涨落效应表现为产生一个二维电子气法向的弱局域效应,对样品施加平行磁场会首先抑制界面粗糙涨落效应导致的法向弱局域效应,然后才以塞曼效应继续抑制反弱局域效应。通过对参数τ/τ?mr*g3*的分析表明,塞曼效应对反弱局域效应的抑制与温度无关。
碲镉汞 自旋轨道耦合 塞曼效应 界面粗糙涨落效应 HgCdTe spin-orbit interaction Zeeman effect interface microroughness effect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20, 39(6): 684
作者单位
摘要
1 长春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吉林长春 130022
2 长春理工大学空间光电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吉林长春 130022
3 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吉林长春 130022
4 长春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吉林长春 130022
激光热处理作为一种材料表面高温处理技术,具有升温速度快、温度范围宽的特点,升温速度可达 104℃/s。传统的接触式测温法无法满足快速升温的温度场和升温过程的测量需求,为满足这一需求,本文设计一种非接触式的基于图像处理的红外 CCD测量材料表面温度的方法。针对温度测量范围宽的问题,提出了分段测量的方法;针对升温速度快,提出了计算机控制的快速自适应曝光时间算法;为提高测量精度,对温度 -灰度曲线进行了严格标定。实验证明该方法是一种低成本、高稳定性、高精度、简单有效的测温方法,本研究为激光热处理中材料表面温度测量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红外 CCD测量 分段测量 快速自适应曝光时间算法 激光热处理 infrared CCD measurement, segmented measurement, f 
红外技术
2020, 42(8): 763
作者单位
摘要
1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27
2 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1
基于紫外吸收光谱的COD测量方法, 尽管具有快速、 实时、 免试剂、 无污染等优势。 但该方法对于组分多变的水样适应性不强, 构建的单一计算模型不能适用于所有待测水样类型, 导致其在复杂环境下测量准确度较低, 从而限制了其应用领域。 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水样类型识别的测量方法。 其过程包括: 动态识别水样类型→自动选择相应的“吸光度(Auv)-COD”算法模型→计算COD。 该方法有效提高了紫外光谱法COD测量的准确度和适用性。 该研究在传统的光谱识别技术的基础上, 针对COD实际测量的特点加以改进。 选取水样吸光度曲线的形貌特征作为水样类型的表征参数, 利用LM-BP神经网络作为识别算法。 并引入了“历史数据队列”、 “历史识别因子”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级联的神经网络结构。 该算法实现了COD测量应用中的高准确度的光谱识别, 进而提高了复杂环境下COD测量的精度。 大量实验测试和结果表明, 与传统的光谱识别技术相比, 该方法在COD测量应用中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准确性。 水样类型识别准确率达98%以上。 同时算法结构简单, 计算量小, 适用于资源受限的小型化COD测量仪。 当仪器在复杂多变的水环境中进行测量时, 采用该算法测量得到的COD精度有显著的提高。 该方法的提出为光谱COD测量法在水体组分多变场合的应用及提高其测量精度提供了技术保证, 可望解决传统紫外光谱COD测量法难以适应变化和复杂水环境应用的问题。
水样类型识别 光谱COD测量法 级联BP神经网络 Identification of water samples COD measurement Cascaded BP neural network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 37(12): 3797
李鑫 1,2,*吕蒙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064
2 高能量密度物理及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64
激光触发产生弱耦合等离子体在超快时间(10~100 fs)内,产生离子的方式和机制一直是人们很难探知和计算的。利用激光电离原子的最基本特性,寻找出产生离子时所有的电离路径,将电离路径中产生X射线的路径标记出来加以研究,再结合弱耦合等离子体环境中原子或离子能级移动的性质,对比和计算相同路径下相同电离结果中存在的不同电离方式,可区分产生相同产物的不同电离次序。这套方法可通过罗列计算并对应所产生的特征X射线光谱来确定10~100 fs内离子的产生过程以及产生机制,电离路径及电离次序。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在超短时间(10~100 fs)内的物理过程研究提供了一种可探测的技术。
电离次序 激光 光谱分析 ionization order laser spectral analysis 
光散射学报
2016, 28(4): 360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83
2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红外成像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83
研究了非对称In0.53Ga0.47As/In0.52Al0.48As量子阱中二维电子气的磁输运性质,所测量的样品的径向磁阻Rxx的Shubinikov-de Haas振荡没有呈现出拍频的特征。通过测量样品的反弱局域效应提取了其零场自旋分裂能并通过对自旋分裂的Rxx双峰间距随倾斜角度θ的依赖关系的拟合提取了高场下的有效g因子。样品的Dingle plot图呈现非线性的特征,这可以归因于来自样品衬底附近的掺杂Be原子的长程势散射效应。
二维电子气 InGaAs/InAlAs量子阱 零场自旋分裂能 g因子 two-dimensional electron system InGaAs/InAlAs quatum well zero-field spin splitting g-factor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15, 34(6): 0688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