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甘肃省原子分子物理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甘肃 兰州 730070
2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安徽 合肥 230031
3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甘肃 兰州 730000
依据无狭缝光栅摄谱仪在青海获得的云对地闪电回击光谱信息, 结合空气等离子体传输理论, 用四种不同方法计算了同一闪电放电通道的电导率。 结果表明: 各种方法所得闪电核心通道的电导率数量级均为104 S·m-1; 且同一通道内的电导率随通道高度的增加有减小的趋势; 通道内电子与一次、 二次电离离子的碰撞以及它们各自的碰撞对通道电导率的贡献不可忽略; 用碰撞积分的方法计算闪电核心通道的电导率结果更为合理。 在通道电导率的基础上估算了回击通道的放电电流, 与辐射峰值电场实验资料所得的相应峰值电流相比, 其结果在合理的范围内, 并进一步探讨了温度与电流放电特性的相关性, 为研究闪电放电电流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闪电放电通道 电导率 放电电流 峰值电流 作用积分 Lightning discharge channel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Discharge current Peak value of current Action integral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3, 33(12): 319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兰州 730000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雷电物理与防护实验室,北京 100081
2005年夏季在山东滨州进行了以人工引发雷电为主的综合观测实验,在负电场环境下,成功引发雷电5次,其中传统引发方式3次,空中引发方式2次.详细分析了双向先导小回击过程和箭式先导回击过程的垂直电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次空中引发雷电的双向先导发展过程在地面60 m处产生的电场变化为4.70~14.60 kV/m,呈负向变化;在550 m处为0.11~0.16 kV/m,呈正向变化.利用60 m处的先导电场变化,估算双向先导电荷线密度分布的斜率为(1.2~3.8)×10-7 C·m-2.箭式先导回击电场变化波形呈不对称V形,V形的底部对应先导的结束和回击的开始.60和550 m处的箭式先导电场几何平均值分别为17 80和1.20 kV·m-1.随水平距离的增加,箭式先导电场以水平距离的-1.18次方衰减.
引发雷电 先导 闪击 电场变化 雷电防护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6, 18(12): 2004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