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合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可控化学与材料化工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 合肥230009
运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研究7-羟基香豆素UBM分别与色氨酸Trp, 酪氨酸Tyr和苯丙氨酸Phe三种芳香族氨基酸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 UMB能引起上述氨基酸发生荧光猝灭, 最大猝灭波长依次为347, 303和282 nm, 猝灭机制均为静态猝灭, 相互之间均以摩尔比1∶1形成了复合物, 且得到两种温度下UMB与Trp, Tyr和Phe反应的表观平衡常数Kc分别为298.15 K时2.993×106, 7.858×104和1.186×103 L·mol-1, 310.15 K时2.702×104, 1.063×105和8.352×103 L·mol-1。 热力学函数变化表明UMB与以上三种氨基酸结合作用较强, 其中UMB-Trp相互作用力是氢键或范德华力, UMB-Tyr和UMB-Phe相互作用主要以疏水作用为主, 同时都可能存在偶极-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7-羟基香豆素 芳香族氨基酸 荧光光谱法 紫外光谱法 Umbelliferone Aromatic amino acid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Ultra-violet spectroscopy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3, 33(8): 2117
作者单位
摘要
1 合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9
2 可控化学与材料化工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安徽 合肥 230009
3 中国科学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安徽 合肥 230031
4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9
基于扫描长程差分吸收光谱(DOAS)系统于2007年8月27日~9月4日期间对北京市郊区进行了大气污染物HONO和NO2等垂直廓线的连续监测, 详细探讨了HONO, NO2和HONO/ NO2比值的垂直分布特征, 重点研究了HONO的形成途径。 结果显示HONO和NO2浓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而HONO浓度梯度下降的更加剧烈; HONO/NO2比值也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表明在地面及近地面NO2与水汽的非均相反应是HONO的主要来源, HONO在近地面附近形成, 然后传输到上层空间。
亚硝酸 垂直廓线 来源 差分吸收光谱(DOAS) 大气污染物 Nitrous acid (HONO) Vertical profile Source Different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DOAS) Air pollutant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1, 31(4): 1078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安徽 合肥 230031
2 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9
将光谱插值法应用到差分吸收光谱(DOAS)技术的数据分析反演中,合理地将浓度较高物质的特征光谱变化所引入的误差降低到忽略不计,从而实现DOAS对掩盖在高浓度物质强吸收下的痕量物质包括NO3自由基、乙二醛(CHO)2以及单环芳烃化合物(MAHC)的精确测量。模拟了发射谱线发射强度以及压力展宽程度不断变化的高压氙(Xe)弧灯(简称Xe灯)特征光谱,精确去除了在450 nm附近强度比(CHO)2高两个数量级的Xe灯结构,实现了大气光化学作用指示剂(CHO)2浓度的正确反演;模拟了由在大气含量决定的不断变化的H2O的特征光谱,在662 nm与623 nm附近去除了比NO3强几十倍的H2O的非线性吸收,正确反演了夜间大气污染物的“清除剂”NO3自由基的浓度;模拟了由柱浓度决定的不断变化的O2的特征光谱以及受温度影响不断变化的O3的特征光谱,去除了在250~285 nm波段比单环芳烃吸收高十几倍的O2和O3的吸收,为大气光化学烟雾和气溶胶的前体物单环芳烃浓度的反演去除了最大的干扰。
大气光学 环境监测 光谱分析 光谱插值 乙二醛 单环芳烃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0, 47(11): 11010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科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安徽光机所, 安徽 合肥 230031;合工大化工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9
2 中国国家环境监测总站, 北京 100029
3 中科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安徽光机所, 安徽 合肥 230031
基于差分光学吸收光谱(different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DOAS)技术于2007年1月19日~2月8日期间对位于北京市北四环附近的北京大学校园进行了大气污染物SO2, NO2, HONO和HCHO的连续监测。 并对SO2典型日变化趋势、 主要污染源以及气象条件对污染物浓度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在天气状况较为稳定的情况下, SO2具有“V”字型日变化特征, 即除下午浓度较低外, 其余时间浓度均较高。 研究发现北京冬季采暖期间燃煤对大气各污染物的浓度均具有显著贡献。 结合风速等气象要素对污染物扩散、 传输和清除进行的分析可知, 监测期间风速对污染物浓度分布起主导作用, 气压等其它气象状况对污染物浓度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差分吸收光谱(DOAS) 大气污染物 污染源 气象要素 Different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DOAS) Air pollutant Polluted source Meteorological factor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9, 29(5): 1390
朱燕舞 1,2,*刘文清 1谢品华 1窦科 1[ ... ]秦敏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a.中国科学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2 b.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 230031
利用差分光学吸收光谱技术于2007年8月对北京市朝阳区大气污染物进行了实时监测,对大气中重要常规污染物NO2、SO2和O3的日变化特征、与天气条件之间的关系和各污染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通过分析污染物在“好运北京”奥运限车期间(8月17~20日 )与限车前后(8月16、21日)的浓度变化,对机动车限行效果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监测点NO2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以凌晨和上午时段污染最重,并对O3的来源有着一定的贡献;SO2主要来源于西南方向的污染源,较强风速时北风有利于其浓度的降低;结果还显示机动车限行可有效降低NO2 、SO2浓度,分别达到28.34%和25.87%;但是因导致O3被消耗量降低,致使O3浓度上升.
机动车限行 差分光学吸收光谱 污染物监测 Traffic ban 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DOAS Monitoring of pollutants 
光子学报
2009, 38(8): 2040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
差分光学吸收光谱法(DOAS)已经成为测量大气痕量气体含量的常用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可同时监测多种大气痕量气体。提出了应用差分吸收光谱方法监测大气痕量气体垂直分布,结合放置数套角反射器的近地层高塔,研制出扫描长光程差分吸收光谱(扫描LP-DOAS)系统。应用此系统于2007年夏季对北京城市重要大气污染物NO2的垂直分布进行了外场监测,准确获得了NO2沿各光路的积分浓度,确定了系统在各光路的检测限和系统总的测量误差。基于垂直廓线模型,成功反演了NO2的垂直廓线和垂直梯度。研究结果表明扫描LP-DOAS技术监测城市大气近地层痕量气体垂直分布的可行性。
大气光学 扫描长光程差分吸收光谱系统 垂直廓线监测 二氧化氮 
光学学报
2009, 29(2): 297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
利用差分吸收光谱(DOAS)技术于2007年夏季对北京市朝阳区大气重要污染物O3和NO2进行了实时监测。分析了O3、NO2浓度的日变化规律,O3呈现明显的日变化趋势,日间因光化学作用浓度高,且在午后出现最大值;夜间浓度低,日出前出现最低值。NO2表现出与O3相反的变化趋势,白天因光解浓度较低;夜间因交通排放和NO2浓度积累达到峰值。观测结果与传统点式仪器进行了比较,对比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有着很好的一致性。通过敏感性分析计算,表明O3光化学生成处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敏感。
臭氧 二氧化氮 光化学污染 敏感性分析 ozone nitrogen dioxide photochemical pollution sensitivity analysis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08, 3(5): 0369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
介绍了自制的地基多轴差分吸收光谱系统,该系统采用二维面阵CCD探测器,将不同水平仰角所接收的光信息分布在面阵CCD的不同区域,实现了对不同水平仰角痕量气体的同时测量,并对系统中面阵CCD探测器的偏置、暗电流、噪声、响应线性以及成像光谱仪的分辨率、光谱范围等性能进行了测试。给出了该系统对不同观测水平仰角下大气O3的监测结果,结果表明此多轴差分吸收光谱系统能够满足大气监测的要求。
多轴差分吸收 面阵CCD 系统 斜柱浓度 multi-axis 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 CCD array system slant column intensity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08, 3(2): 0134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1
利用氯的渗透性质,向超高真空系统中充入高纯度氯缓冲气体,可以降低离子阱中囚禁离子的运动速度,减小二级多普勒频移,增加离子的存储时间,提高线型离子阱微波频标的稳定度。实验上得到了氯气渗透的实验参数、特性以及对系统真空度的影响、实现了用温度调节精确的控制充入氯气的分压强。
线型离子阱 冷却离子 渗透 缓冲气体 碰撞冷却 氮漏 原子分子物理实验 Ion trap Buffer gas Helium leak Collision cooling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2004, 21(2): 199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