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微波电真空器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15
针对大功率折叠波导行波管 (TWT)对高导热衰减材料的迫切需求, 开展了硼掺杂金刚石膜制备和介电性能研究, 在此基础上研制出硼掺杂金刚石衰减器并探究衰减器性能的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 硼掺杂浓度为 1.81×1019 cm -3的金刚石膜, 在 W波段介电常数和损耗角正切平均值分别为 7.18和 0.30; 随着环境温度从室温升高至 90 ℃, 在 85~110 GHz范围内, 硼掺杂金刚石衰减器的 |S11 |由 19.67 dB提高至 20.94 dB, |S21 |由 44.03 dB提高至 45.63 dB, 呈现出较高的热稳定性。
硼掺杂金刚石膜 介电性能 衰减器 热稳定性 boron-doped diamond film dielectric property attenuator thermal stability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3, 21(10): 1189
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微波电真空器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15
为解决现有多晶金刚石用于太赫兹 (THz)真空电子器件输能窗存在慢性漏气风险的技术难题, 介绍了一种高断裂强度、良好真空密封性能、低微波损耗的新型超薄复合多层金刚石膜的研制方法。该复合超薄金刚石膜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MPCVD)技术,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优化工艺, 实现微米晶金刚石 (MCD)和超纳米晶金刚石 (UNCD)交替沉积的三明治结构。测量 100 μm厚不同结构的复合膜断裂强度, 是同样厚度的 MCD的 2~3倍。将研制的复合多层金刚石膜用于 180 GHz和 220 GHz太赫兹行波管输能窗, 通过气密性检测, 漏率 ≤1×10-10 Pa.m3/s。窗的冷测结果显示, 180 GHz窗的 S11≤-15 dB(10 GHz带宽), 220 GHz窗的 S11≤-10 dB(20 GHz带宽), 均具有良好的射频 (RF)性能, 满足使用要求。为太赫兹行波管输能窗的研制提供了一种成本低、可靠性高的超薄金刚石膜的技术途径。
超纳米金刚石 微米金刚石 断裂强度 传输损耗 Ultra-Nano-Crystalline Diamond Micro -Crystalline Diamond fracture strength transmission loss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8, 16(3): 374
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 微波电真空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15
介绍了太赫兹频段真空电子器件的研究和开发进展,包括慢波结构理论、设计、模拟及优化,微加工和微组装技术,整管技术等。这些器件包括行波管、返波管、斜注管、止带振荡器及行波管谐波放大器等,高频结构以折叠波导慢波结构为主,在太赫兹返波管中则利用叶片加载波导慢波结构。器件技术包括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金刚石生长、金属化和封接技术等。最后给出W 波段、G 波段以及340 GHz 部件和器件所达到的性能。
太赫兹 行波管 返波管 微机电系统技术 金刚石 terahertz Traveling Wave Tube Backward-Wave Oscillator 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 diamond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15, 13(5): 684
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 微波电真空器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15
为了解决目前3 mm回旋行波管所使用的蓝宝石输出窗因功率容量不足而发生破裂的问题。从抗热震性和功率容量两个方面出发,对常用的几种窗片材料进行了对比。在国内首次以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金刚石为窗片材料,利用数值计算及ANSYS软件仿真设计了用于3 mm回旋行波管的低反射,低吸收,宽带宽,高功率容量的输出窗。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输出窗适用于TE01模式输出,其S11参数小于-20 dB的带宽为6 GHz。同时,该输出窗具有良好的抗热震性,在自然对流散热条件下具有61 kW的功率容量。
回旋行波管 输出窗 金刚石 抗热震性 功率容量 gyro-traveling wave tube output window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power capacity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11): 113003
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 微波电真空器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15
研究了B掺杂金刚石膜的负电子亲和势(NEA)的行为。对于B2H6/CH4为10 mg/L和2 mg/L的样品, 一次电子能量为1 keV时最大二次电子发射系数(SEE)分别达到18.3和10.9。值得注意的是, 这两个样品在测试前已在大气中搁置了几个星期, 并且测量前未经过任何处理。如此高的SEE表明, 样品在大气中暴露后NEA效应仍得到了保留。另外, 10 mg/L B2H6/CH4 掺杂样品在酸溶液中处理后NEA消失, SEE较低, 而在真空中加热后NEA 明显恢复, SEE在1 kV时达到10.2。
B掺杂金刚石膜 负电子亲和势 二次电子发射系数 氧化处理 B-doped diamond films negative electron affinity secondary electron emission yield oxidation treatment 
液晶与显示
2013, 28(5): 688
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北京 100124
拉曼光谱是基于拉曼散射效应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光谱分析技术, 体现的是分子的振动或转动信息。 由于拉曼光谱技术与常规化学分析技术相比, 具有对样品无损、 样品制备简单和所需样品量少等特点, 广泛用于生物大分子结构变化的研究。 拉曼光谱不仅可以用于蛋白质、 核酸和脂类等生物大分子损伤的快速检测, 而且可以用于癌症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通过对比正常组织与癌变组织的拉曼光谱, 可以找到两种组织特征吸收峰的差异, 从而为癌症的最终确诊和确定肿瘤切除范围提供重要信息。 文章综述了拉曼光谱检测生物大分子损伤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 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和紫外共振拉曼光谱等技术在检测蛋白质二级结构、 膜脂及DNA损伤中的应用, 并展望了未来拉曼光谱技术的发展前景。
拉曼光谱 生物大分子损伤 肿瘤检测 Raman spectroscopy Biomolecular damages Tumor detectio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2, 32(9): 2422
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北京100124
红外光谱技术由于其灵敏度高和对样品的非破坏性等优点已成为研究生物大分子损伤的重要工具。 蛋白质、 脂质和核酸等受到损伤时, 其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的峰位、 峰型和峰强会发生变化, 这为检测生物大分子损伤并进一步揭示相关疾病的发生、 发展及早期预防提供了依据。 还综述了近年来使用红外光谱法检测生物大分子损伤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傅里叶红外显微等技术在蛋白质二级结构、 膜脂流动性和离子通透性以及药物对DNA的作用机制等领域的应用, 以及相关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了评述, 提出了目前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今后红外光谱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指出疾病早期诊断、 红外光谱联用以及定量分析技术等将成为红外光谱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
红外光谱 生物大分子损伤 蛋白质 脂质 Infrared spectroscopy Biomolecular damages Proteins Lipids DNA DNA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1, 31(12): 3194
作者单位
摘要
浙江大学,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光及电磁波研究中心,光电工程系,浙江,杭州,310027
提出一种新的EPON上行带宽分配算法--轮询周期受限的双级动态带宽分配算法.这种算法结合用户等级协定和DiffServ的特点,采用周期受限的轮询方法和双级的带宽分配方式,在OLT端根据ONUi提供的业务队列情况对业务量进行估算,并授权带宽给ONUi,ONUi根据实际的业务量进行再分配.仿真结果表明,这种算法实现了高的带宽利用率,与DBAM相比有效地提高了EPON的QoS.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 动态带宽分配 用户等级协议 
光电工程
2006, 33(9): 110
作者单位
摘要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 上海 200240
用耦合模理论对长周期光纤光栅进行了简要分析,叙述了连续CO2激光脉冲写入制作的长周期光纤光栅技术的实验研究情况,实验过程中观测到模式耦合强度随光栅区域长度发生变化.
光电子技术 长周期光纤光栅 耦合模理论 连续CO2激光脉冲 
中国激光
2004, 31(s1): 233
作者单位
摘要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上海,200240
用耦合模理论对长周期光纤光栅进行了简要分析,概要叙述了CO2激光写入制作的长周期光纤光栅技术的最新进展.
长周期光纤光栅 耦合模理论 CO2激光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03, 40(6): 24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