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四川,成都,610054
在分析了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工作机理和行为特性后,指出可以利用神经元的点火-熄灭特性对图像进行增强.为了区分神经元的点火方式,提出一种根据链接矩阵判定神经元点火方式的方法,并利用自然点火和捕获点火建立了能使图像得到增强的非线性映射.文中对算法参数的设置及其对增强图像的影响做了详细地讨论,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能使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得到适当的增强,而且能够有效地抑制图像中的椒盐噪声,尤其适用于对比度和亮度都较低的红外图像.
红外图像 脉冲耦合神经网络 自然点火 捕获点火 图像增强 
光电工程
2007, 34(2): 50
作者单位
摘要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成都,610054
Chan-Vese模型是一种优秀的简化Mumford-Shah模型.然而Chan-Vese模型是以两个同质区域为基础建立的,这并不符合红外图像的特点,导致直接应用该模型处理红外图像时可能失败.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红外图像边缘检测的改进Mumford-Shah模型,并对该模型中目标边缘的保持、停止准则的建立及算法速度的提高作了详细讨论.实验表明,改进Mumford-Shah模型能够克服Chan-Vese模型在对红外图像边缘检测时不能跨越过渡区域的缺点,有效地检测出目标边缘.
Mumford-Shah模型 Chan-Vese模型 红外图像 边缘检测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07, 19(4): 566
作者单位
摘要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四川,成都,610054
在激光诱导扩散中,需要利用二元光学元件对激光器输出的高斯光束进行整形,以实现曝光区的温度分布均匀化.为了得到二元光学元件的位相分布,采用免疫遗传对相位分布进行设计.免疫遗传算法中采取变频率的交叉操作、变异操作,克服了遗传算法在局部搜索解空间上效率差的缺点,并使算法跳出局部极大值的能力得到了增强.采取由正向记忆细胞库提取的免疫疫苗对抗体群进行接种,使群体的进化方向得到引导,提高了算法的进化效率;采取由反向记忆细胞库提取的劣化疫苗对抗体群进行反向接种,减少算法的重复运算,极大地抑制了群体退化;采用B、T细胞的作用机制,保持群体在进化过程中的多样性,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算法未成熟收敛.运算结果表明,免疫遗传算法较遗传算法具有更高的算法效率和更强的寻优能力.最后考虑到实际加工,对最优解做适当调整得到了更适合于实际加工的二元光学元件的位相分布.
二元光学元件 免疫算法 遗传算法 免疫疫苗 位相设计 
光电工程
2006, 33(9): 42
作者单位
摘要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四川,成都,610054
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计算机图像信号处理技术和电子技术,研制了TIP-Ⅰ电路故障检测仪,可对电路故障进行非接触式检测,检测效率高,使用简便,弥补了传统检测方法的不足.介绍了检测仪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及基本工作过程,解决了确定热像头视场尺寸问题,并利用"渐入渐出"的方法实现热图像的拼接,从而兼顾了热像头的空间分辨率和视场尺寸,得到令人满意的电路热图像,便于故障诊断.经鉴定测试和实际使用,对电路故障的诊断率很高,为该检测仪的小型化、实用化奠定了基础.
红外热成像 电路故障 图像处理 图像拼接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06, 35(3): 262
作者单位
摘要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4
将红外辐射测温系统用于半导体基片表面温度测量时,系统的调焦状况将影响测温结果的准确性。对这种影响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当被测高温区面积较大时,可以允许较大的调焦范围。但在激光诱导扩散等激光微细加工工艺中,曝光区直径仅数十微米量级,对系统的调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计算了在可见光波段和近红外波段两种情况下系统成像物镜的焦距。当成像物镜在波长为0.546 μm时的焦距为30 mm,并固定像距为196 mm时,得到在波长为1.335 μm时的物距比波长为0.546 μm时大1.33 mm。利用这个结果,结合在不同物距时系统对被测高温区进行扫描得到的温度分布,提出了调焦的方法。利用该方法,系统物距可调节到最佳物距为中心±0.05 mm的范围内,满足了微小面元温度测量的要求。
激光技术 半导体 辐射测温 调焦 
中国激光
2005, 32(5): 702
作者单位
摘要
1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54
2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四川 绵阳 610209
用连续波激光诱导扩散制作单片集成光接收机中的探测器时,激光照射形成的高温区面积很小。当入射激光焦斑光强为高斯分布甚至“平顶帽形”分布时,微小扩散区温度分布的均匀性都不能达到实验的要求。提出了用掩模对入射高斯光束进行空间调制的方法来实现扩散区温度的均匀化。该方法的关键是计算出实现均匀的温度分布所需要的焦斑光强分布参数。给出了计算方法和计算实例。结果表明,均匀化后,在扩散区平均温度上升值为500 K时,扩散区内的最大温度差为3.9 K,并且高温区的温度分布接近“平顶帽形”。
激光技术 激光微细加工 单片集成光接收机 激光诱导扩散 温度分布均匀化 
中国激光
2005, 32(3): 327
作者单位
摘要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成都 610054
在半导体激光诱导扩散实验中,用连续波CO2 10.6 μm激光聚焦后照射基片表面。为实现局部区域的选择扩散,激光光斑半径仅数十微米。要使曝光区温度达到扩散实验要求,必须使曝光区功率密度很高。另一方面,Si、InP等半导体材料对10.6 μm波长激光的吸收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导致实验时容易产生热致破坏,损伤基片。在分析热致破坏的产生机理后,提出了在聚焦激光束照射下,曝光区温度的数值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在半导体基片初始温度为室温时,以恒定功率的激光束照射基片,曝光区温度不能稳定在扩散试验需要的温度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热基片及对曝光区温度进行实时控制等抑制热致破坏的方法,有效地克服了这一困难。这对于用激光微细加工制作出高性能的单片光电集成电路(OEICs)器件有重要意义。
激光光学 激光微细加工 单片光电集成电路 激光诱导扩散 热致破坏 
光学学报
2004, 24(12): 1638
作者单位
摘要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54
在激光诱导扩散等激光微细加工技术中,需要用聚焦激光束照射基片表面,以形成局部高温区。为使局部高温区的温度分布满足实验要求,对10.6 μm聚焦连续波CO2激光束照射下半导体基片的温度上升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中考虑了基片材料对10.6 μm激光的吸收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计算得到了温度上升与基片预热温度、入射激光束功率及曝光面积等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基片初始温度为室温及激光焦斑直径小于100 μm时,激光照射形成稳定高温区的最高温度不超过600 K。增加基片初始温度,可以在建立满足要求的温度上升的同时,减小基片上高温区分布的面积。在同一初始温度下,在基片高温区分布的面积符合实验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使用较大的光斑尺寸和激光功率,从而使基片表面热斑的温度分布更易控制。
激光技术 激光微细加工 半导体 温度上升 
中国激光
2004, 31(7): 870
作者单位
摘要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子技术系,四川 成都 610054
在半导体的激光微细加工技术里,微小曝光区域的温度分布是关键的工艺参数,必须得到精确的测量.而为了使温度测量不影响曝光区的温度分布,需采用不接触测量方法.研制了计算机温度测量系统,实现了微小激光曝光区温度的实时不接触测量.系统中,InGaAs/InP光探测器将微小高温区的温度信号转换为光电流,再经信号放大及模/数转换后输入计算机.结合温度定标实验,对测得的温度数据进行插值运算,在实验中可以实时显示出曝光区的温度值.系统的温度分辨率可达到0.2℃, 测量区域的最小直径可达到18 μm.同时设计了搜索算法,使温度数据采集和精密位移平台的移动相配合,实现了温度分布的测量和最高温度区的准确定位.
激光技术 温度测量 激光微细加工 半导体 
中国激光
2004, 31(3): 363
作者单位
摘要
电子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四川,成都,610054
利用红外辐射测温原理,设计成半导体基片上激光焦斑温度不接触测量系统.该系统由透镜成像系统、探测器、精密电动平台及相关电路和软件组成,其测温范围大,温度分辨力可达0.2K,还可得到温度-时间关系曲线;可自动测量热斑的温度分布及寻找热斑的最高温度区域;测量区域的最小直径为18μm.
红外测温系统 激光焦斑 自动测量 
光电工程
2003, 30(6): 32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