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保定 071002
在不添加任何模板剂的情况下,采用温和水热法,制备了一系列NaGd0.96-x(WO4)2∶0.04Tb3+,xEu3+(x=0, 0.005, 0.01,0.02,0.04,0.06,0.08,0.10,0.12,0.14,0.16,0.18)荧光粉。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别对所得样品的物相结构、形貌粒度及发光性能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样品为NaGd(WO4)2的纯相,属四方晶系白钨矿结构。其形貌为规整的四方盘形,尺寸均一、分散性良好。系列样品均能被近紫外光有效激发,通过改变NaGd(WO4)2中Eu3+/Tb3+的掺杂浓度,实现了对荧光粉发光颜色由绿色到红色的全色调控。
Eu3+,Tb3+共掺 水热法 近紫外光激发 发光调控 NaGd(WO4)2 NaGd(WO4)2 Eu3+,Tb3+ co-doping hydrothermal method near-ultraviolet light excitation luminous regulation 
人工晶体学报
2020, 49(10): 1825
作者单位
摘要
河北大学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河北 保定071002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白光LED用NaGd0.95-x(WO4)2∶0.05Eu3+,xBi3+(x=0, 0.02, 0.04, 0.06, 0.08)和NaGd0.95-y(WO4)2∶0.05Eu3+,ySm3+(y=0, 0.01, 0.02, 0.03, 0.04)系列红色荧光粉, 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荧光分光光度计等表征手段分析了样品的物相结构、颗粒形貌以及发光性质。结果表明: 少量离子掺杂对NaGd(WO4)2的晶体结构影响较小, 样品均为四方晶系、白钨矿结构的纯相; 颗粒形貌呈四方盘状, 且粒度均匀, 分散性良好, Bi3+或Sm3+的引入使颗粒尺寸由原来的4 μm分别增加至5 μm和6 μm。该系列荧光粉均可被近紫外光(394 nm)有效激发, 其最强发射峰位于614 nm处, 归属于Eu3+的5D0→7F2电偶极跃迁。掺杂适量的Bi3+或Sm3+可有效提高NaGd0.95(WO4)2∶0.05Eu3+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和红光的色纯度, 其中Sm3+的引入对其影响更为明显。
红色荧光粉 水热法 Bi3+和Sm3+ 敏化发光 NaGd(WO4)2 NaGd(WO4)2 red phosphor hydrothermal method Bi3+ and Sm3+ sensitized luminescence 
发光学报
2017, 38(8): 987
作者单位
摘要
河北大学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2
采用微波辐射法合成了一系列的Ca1-xMoO4∶xDy3+ (0微波辐射法 发光 CaMoO4∶Dy3+ CaMoO4∶Dy3+ PO3-4 PO3-4 microwave radiation method luminescence 
发光学报
2016, 37(7): 765
作者单位
摘要
1 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2
2 教育部药物与化学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 河北 保定 071002
以大气中可吸入肺纳米颗粒为研究对象,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SEM)和X射线能谱仪对其形态和常量组分进行了系统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大气可吸入物中的纳米颗粒大多为类球与椭球形, 表面较为光滑, 结构紧密, 较小的纳米颗粒聚集成团呈松散絮状, 粒度大小约在30~100 nm之间, 纳米颗粒物中含有的常量元素同大颗粒污染物基本一致, 主要含有C, O, Al, Si, Na, Mg, K, Ca, Fe, S, Cl等元素, 能量色谱仪(EDS)的点分析研究证实一些纳米颗粒物中Cl和S元素的含量明显增大, 而另一些颗粒主要为C和O元素, 分析其原因, 认为主要是气溶胶在形成过程中, 以纳米无机灰尘颗粒为中心表面吸附了大气污染物中的有机排放物所致, 从而形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颗粒污染物。 因此, 减少人为有机污染物的排放, 对于减少可吸入肺有害纳米颗粒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
X射线微区分析 可吸入大气颗粒 大气污染 纳米颗粒 X-ray microanalysis Inhalable atmospheric particles Atmospheric pollutants Nano-particle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4, 34(4): 1114
作者单位
摘要
1 河北大学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2 河北大学 物理与技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采用水热法,以CoCl2·6H2O为前驱物,KOH作为矿化剂合成了掺钴氧化锌稀磁半导体晶体。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能谱仪(XREDS)对合成晶体的微观形貌、表面及内部掺杂元素Co的相对含量和分布的均匀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热法合成的掺Co氧化锌晶体具有多种微观形貌,较大的晶体具有极性生长特性。随晶体形貌不同, 显露面也发生了相应改变。不同微观形貌的晶体其Co含量有所差异,较大的晶体掺杂Co元素相对含量大于较小的晶体,+c(101〖Tx-〗1)显露面Co元素的含量比+c(101〖Tx-〗0)面高,锥柱状晶体其区别尤为明显。大的晶体内部存在着少量的氧化钴团簇,晶体表面与晶体内部Co元素分布相对均匀。由于CO2+ 具有磁性,因此,氧化钴团簇的存在将对氧化锌稀磁半导体晶体的磁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微分析 稀磁半导体 ZnO晶体 水热法 Microanalysis Diluted magnetic semiconductor ZnO crystal Hydrothermal method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9, 29(1): 277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