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怡良 1,2,*赵卫红 1,3苗辉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山东 青岛 266071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3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山东 青岛 266071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 对我国春季北黄海海水样品的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结果表明, 北黄海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中的荧光溶解有机物(FDOM)可分为四个组分, 其中两组为类腐殖荧光组分c1(260, 315/425)和c2(295, 355/490), 两组为类蛋白荧光组分c3(275/310)和c4(230, 290/345)。 四个组分之间不同程度的线性相关性说明了它们同源相似性, 类腐殖质两组分之间的相关性最高, 类蛋白质两组分次之。 四个荧光组分和总荧光强度在平面分布和垂直分布都呈现近岸高, 远岸低的趋势, 同时除去陆源输入影响, 海洋自身的水团运动和生物活动也影响着北黄海CDOM的分布。 聚类分析进一步说明了北黄海不同区域的总荧光强度分布特征, 也体现了整体上CDOM的均一性。 荧光指数FI、 腐殖化指数HIX和生源指数BIX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北黄海CDOM的来源, 说明近岸区域陆源的影响较大, 而向海一侧则受生物活动的作用影响较大, 此结论与前述荧光组分的分布规律吻合。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有色溶解有机物 北黄海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 Parallel factor analysis (PARAFAC) Colored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North Yellow Sea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 36(8): 253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山东 青岛266071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049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 研究了东海夏、 秋两季溶解有机物(DOM)的荧光组分特征, 并对其种类、 分布和来源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共识别出三个荧光组分, 分别为类蛋白荧光组分C1(235, 280/330)、 陆源或海源类腐殖质组分C2(255, 330/400)以及陆源类腐殖质组分C3(275, 360/480)。 两个类腐殖质组分C2和C3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表明他们有相同的来源或在结构上存在某种联系。 三组分在两个季节不同水层的分布总体呈现近岸高, 远海低的特点。 各组分与叶绿素a和盐度的关系表明调查海域的DOM受现存浮游植物的直接影响很小, 夏季长江输入是长江口三组分的重要来源, 而秋季受长江输入的影响减弱。 本研究显示了三维荧光与平行因子分析相结合在海洋溶解有机物的研究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溶解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东海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 Parallel factor analysis (PARAFAC) East China Sea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3, 33(3): 653
周楠 1,2,*赵卫红 1苗辉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山东 青岛266071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49
利用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模型对三维荧光光谱(EEMs)进行解析, 研究了獐子岛附近海域不同季节荧光溶解有机物(DOM)荧光的组成特点及分布变化。 调查水域在不同季节的DOM荧光组成基本一致, 包含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265/440 nm), C2(410~450/520~550nm) 和类蛋白荧光组分C3(230, 280/330 nm) , 且三者有很好的相关性, 表明它们有着相同的来源或彼此间存在某种关系。 各组分在不同季节不同水层的分布有在獐子岛周围海域荧光强度相对较大的共同点。 通过对各组分与叶绿素a和盐度变化的关系研究发现, 调查海区OM受现场浮游植物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共同作用。 分析结果有效的证明了EEMs与PARAFAC相结合对DOM荧光进行分析鉴别的可行性。
溶解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獐子岛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 Parallel factor analysis (PARAFAC) Zhangzi island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2, 32(4): 1007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山东 青岛266071
2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东 青岛266100
将赤潮藻生长过程中产生的荧光溶解有机物(fluorescent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FDOM)的三维荧光光谱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 尝试建立了我国沿海10种常见赤潮藻的识别测定技术。 用主成分分析提取三维荧光光谱第一主成分载荷谱作为识别特征谱, 建立了浮游植物荧光特征谱库, 在此基础上利用Bayesian判别方法进行识别测定。 甲藻在种水平上的正确识别率≥92%, 硅藻在属水平上的正确识别率≥75%, 其中褐指藻属和角毛藻属的正确识别率≥90%。 从结果可以看出, 利用赤潮藻生长过程中的溶解有机物三维荧光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实现对赤潮藻在属水平上的识别测定是可行的。
三维荧光光谱 主成分分析 赤潮藻 识别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um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Red tide algae Identificatio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1, 31(1): 14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山东 青岛 266071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39
利用激发-发射矩阵光谱法(EEMs), 测定了2007年4月下旬东海硅藻赤潮消亡后海水溶解有机物的三维荧光, 并对荧光特征及其强度与盐度、 叶绿素a和碳水化合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结果显示东海硅藻赤潮后海水中有较强的类蛋白荧光, 主要荧光峰有Exmax/Emmax为270~280/290~315 nm(B峰)和220~230/290~305 nm(D峰)的类酪氨酸荧光峰, 230~240/335~350 nm(S峰)和280/320 nm(T峰)的类色氨酸荧光峰, 其中B峰强度最大, 个别站点荧光强度高达3 955。 赤潮消亡主要海区的FIB/FIS较大, 表明类蛋白溶解有机物主要是由赤潮藻破碎分解产生的类酪氨酸。 在255~270/435~480 nm(A峰)和330~350/420~480 nm(C峰)还观察到两种类腐殖质荧光峰, 它们的强度低于类蛋白荧光。 S峰、 A峰和C峰三者之间互相呈较好的正相关, 且三者荧光强度与盐度都有显著的线性负相关, 其分布均呈现出近岸高远岸低的特点, 表明江浙沿岸水的输入是其共同的重要来源。 各类荧光峰的强度与叶绿素a的相关性不显著, 现存的浮游植物不是赤潮消亡水体中荧光溶解有机物的主要直接来源。
东海 硅藻 赤潮 荧光溶解有机物 激发-发射矩阵光谱 East China Sea Diatom Red tide Fluorescent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Exci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a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9, 29(5): 1349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东 青岛 266100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山东 青岛 266071
2005年3~4月在东海采集了海水样品,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技术测定了水体中溶解有机物质的荧光性质, 通过荧光光谱图中荧光峰的位置、 数量、 强度的变化及荧光峰之间的相关性, 初步判断了荧光物质的种类、 分布和来源。 东海水体中检测到七种荧光峰, 分别为高、 低激发波长类色氨酸和类酪氨酸荧光峰、 紫外腐殖质荧光峰、 可见腐殖质荧光峰和海洋腐殖质荧光峰, 其中荧光峰B, S和A出现在整个调查海区中; 荧光峰T和D出现在调查海域的北部; 类腐殖质荧光峰M和C只出现在部分站位的水样中。 荧光物质在研究海域表层的主要来源为长江输入, 在中层, 荧光物质是长江输入和浮游植物共同作用的结果。 不同荧光峰强度之间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 表明调查海域水体中的类蛋白荧光物质和类腐殖质荧光物质有着相同的来源或在结构上具有某种联系。
三维荧光光谱(EEMs) 东海 荧光 溶解有机物质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 (EEMs) East China sea Fluorescence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9, 29(5): 1345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