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伟 1,2闫佩佩 1,2,*李治国 1,2程志远 1,2折文集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安 710119
2 中国科学院空间精密测量技术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119
天基各类光学系统在成像过程中,受卫星轨道变化、姿态角变化等因素以及跟踪速度误差、平台及各运动部件颤振的影响会造成像移。像移会导致图像分辨率降低,图像模糊,严重影响最终的图像质量,因此如何抑制动态像移的影响已成为获取高分辨率清晰图像的瓶颈。目前已有的研究基本都是从单独的应用领域去分析像移的产生因素,没有系统全面的将天基光学系统像移的产生和补偿技术进行综合呈现。本文在简述像移影响机理及像移补偿技术的基础上,对天基成像按照用途分类,详细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在对地遥感、空间天文探测、火星探测和空间目标探测成像领域像移影响及补偿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跟踪分析,预测天基光学成像系统像移研究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对我国空间光学技术发展方向的理解,为我国航天光学技术和装备的发展提供指导。
像移 图像质量 动态调制传递函数 像移补偿 速度平稳性 Image motion Image quality Dynamic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Image motion compensation speed stability 
光子学报
2023, 52(6): 0611001
程志远 1,2,*纪洲 3高彦生 3苏华 4[ ... ]夏爱利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安 710119
2 中国科学院空间精密测量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119
3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4 陕西师范大学 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西安 710119
新型激光光场成像系统受激光光束光强起伏影响成像像质下降,为抑制激光束光强扰动引起的像质退化效应,先对光场回波信号进行解调处理,再进行多光束相位闭合求解相位闭合系数,然后依据频谱迭代理论,推导建立基于光束光强扰动因子的频谱重建模型,揭示了光束光强扰动因子对光场成像频谱的影响机理。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回波光场信号解调比求解方法,抑制光强振幅扰动因子引起的频谱重建误差,间接提高光场重构成像像质,并采用多种像质评估方法进行像质评价。通过仿真和桌面实验平台对回波解调比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解调比法抑制光强扰动后,重构图像斯特列尔比、峰值信噪比、结构相似度像质评价指标均得到有效提升。该方法可有效抑制光束光强抖动引起的像质退化效应并提高激光光场成像像质,可为光场成像技术像质提升和工程应用转化提供技术支撑。
光场成像 光束光强扰动 频谱重建误差 成像质量 解调信号 Optical field imaging Light intensity disturbance Reconstructed spectrum error Imaging quality Demodulation signal 
光子学报
2022, 51(12): 1211003
宋巍 1,2,3谢友金 1,2李治国 1,2,*郝伟 1,2[ ... ]孙传东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安 710119
2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空间精密测量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119
3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基于渐变折射率透镜准直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空间光-光纤耦合效率,但会引入光纤与渐变折射率透镜装配误差和渐变折射率透镜间位置误差。鉴于以上两种误差情况,本文提出了修正光纤与渐变折射率透镜装配误差的位移法和基于楔形棱镜和平板玻璃的光束指向调整法。首先运用光线传输矩阵的数学分析方法建立了光线传输模型,分析当光纤与渐变折射率透镜存在距离误差和位置误差下耦合效率的变化,最后利用位移法降低了距离误差对插入损耗的影响,使系统插入损耗降低至0.2 dB。在存在位置误差下利用光束指向调整法降低插入损耗至0.7 dB。这两种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光纤旋转连接器耦合效率。
光纤传输系统 插入损耗 激光通信 渐变折射率透镜 光线传输模型 光纤旋转连接器 耦合效率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systems Insertion loss Laser communication Gradient-index lens Light transmission model Fiber optic rotary joints Coupling efficiency 
光子学报
2022, 51(11): 1106005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 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119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针对640×512长波红外制冷型探测器,设计了一种制冷型长波红外光学系统,用于对目标的红外跟踪探测。该光学系统采用二次成像结构以达到100%冷光阑效率,采用锗和硫化锌玻璃材料相结合,实现了像差校正和消色差设计,通过引入高次非球面,很好地校正了系统的高级像差,简化了系统结构。光学系统由6个镜片构成,焦距为400 mm,工作波段为7.7~9.3 μm,视场角为1.37°×1.10°,F数为2。设计结果表明:在空间频率33 lp/mm处,轴外视场MTF>0.24,接近衍射极限,具有较高的成像品质。在−35~+55 ℃工作温度范围内,通过内置调焦镜调焦来保证高温、低温环境下的成像质量,可用于宽温度范围内的红外跟踪探测。
制冷型 二次成像 高次非球面 调焦镜 cooled the secondary imaging high order aspheric surface focusing lens 
中国光学
2022, 15(1): 72
单秋莎 1,2苏秀琴 1段晶 1,2周亮 1[ ... ]姜凯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119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基于外视场拼接原理,研制一套大视场中波红外原理样机。设计一制冷型中波红外光学系统。采用光学系统出瞳与冷屏重合的二次成像结构形式,保证系统具有100%冷光阑效率。工作波段为3.7~4.8 μm,焦距为40 mm,相对孔径为1:2,全视场角为21.74°×17.46°(27.88°),系统总长145 mm。采用孔/反射镜分时成像的外视场拼接,实现2×1视场扩展。设计结果表明:在空间频率21 lp/mm处,轴外视场MTF>0.68,接近衍射极限。系统结构紧凑,成像质量较高。利用原理样机完成可行性和合理性验证。
分时曝光 外视场拼接 视场扩展 time-sharing exposure external field splicing field of view expansion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0, 49(3): 0314002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电跟踪与测量技术研究室,陕西 西安 710119
分析了不同结构形式的地基折反式光电探测系统的杂散光特性,讨论了相应的杂散光抑制方法。针对有无中间像面的光学系统,分别给出了两种不同的杂散光抑制方案,并对其中的长波红外系统进行了自身辐射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无中间像面的折反系统,外遮光罩可以更好地抑制大离轴角度的杂散光;对于有中间像面的折反系统,采取光阑组合和设置主镜内遮光罩的方式就可以很好地抑制外部杂散光,在满足自身辐射要求的前提下,有效减少因设置外遮光罩而增加的长度和质量,有利于小型化和轻量化。
折反系统 光电探测 杂散光分析 自身辐射 catadioptric system photoelectric detection stray light analysis thermal radiation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5, 44(3): 0917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电跟踪与测量技术研究室, 陕西 西安 710119
设计了一种具有高发射和接收效率特性的激光通信光学系统。传统的卡式结构激光通信光学天线由于次镜的遮拦大大降低了发射效率,因此在设计中采用了偏瞳的卡塞格林光学天线,且收发共用,有效地提高了通信终端的发射效率和接收性能。对光学天线的增益、成像质量和传输效率等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共轴和偏轴情况下的系统收发增益曲线。同时,通过光谱分光的方法实现了通信收发光束、信标收发光束的高效隔离,大大减小了系统的体积和重量,降低了激光通信光学系统的复杂性,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应用价值。
激光通信 光学系统设计 偏瞳卡塞格林系统 发射增益 接收增益 
光学学报
2014, 34(s1): s12200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陕西 西安 710119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通过对粗糙表面散射情况的分析发现,普通金属材料的表面散射能量主要集中在10°散射角内。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基于该散射特性的光学系统外遮光罩设计方法,该遮光罩的杂散光抑制角比基于反射理论计算的大5°,具有良好的散射杂散光的抑制作用。最后以Ritchey-Chirtien(R-C)光学系统为例,为其设计了合适的遮光罩,并在TracePro软件中对比性地建模、分析。结果证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且该遮光罩对抑制杂散光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点源透射比(PST)相对较低。
光学设计 杂散光抑制 遮光罩设计 散射 
光学学报
2013, 33(1): 0122005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间光学研究室, 陕西 西安 710119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甚高精度星敏感器是目前精度最高的姿态敏感器。结合星敏感器系统探测要求计算出光学系统参数,在Code V平台上实现了具有良好像质的大相对孔径星敏感器光学系统。系统焦距为90 mm,相对孔径为1/1.5,视场角为7°,光谱范围为0.45~0.85 μm 。系统中高次非球面的使用提高了像质,满足了对弥散斑、能量集中度、畸变、垂轴色差等像差的特殊要求。光学系统总长仅为90.36 mm,符合实际工程小型化、轻量化的需求。同时,光学系统在要求温度范围内性能稳定,消热差和抗离焦效果良好。
光学设计 星敏感器 非球面 消热差 抗离焦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1, 48(9): 09220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空间光学研究室,陕西西安 710119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
将光学系统设计与杂散光分析相结合,介绍了一种焦距2000 mm、F/#=10、2ω=1.66°的空间用R-C光学系统,系统像质优良,结构紧凑。同时,针对R-C系统的特点,考虑轴外渐晕的影响,计算了主、次镜内遮光罩的尺寸,给出外遮光罩的设计方法,对该R-C望远镜系统进行了遮光罩设计,并用光学软件进行杂散光分析,计算得到方位角为0°时的PST曲线。结果表明,当离轴角度大于太阳临界入射角时,PST值小于10-8量级,满足要求。
光学设计 R-C系统 杂散光 遮光罩设计 PST曲线 optical design R-C system stray light baffle design PST curve 
红外技术
2011, 33(4): 214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