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考古博物馆)/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陕西省考古现场文物保护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054
2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7
利用超景深显微镜(OM)、 激光拉曼光谱仪(Raman)、 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 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S)、 色度仪等多种手段, 对陕西战国秦墓出土的两种质地、 颜色不同的六博棋子进行了综合分析检测。 鉴定出蓝色样品为铅钡玻璃, 紫色样品为中国紫制品, 发现了中国紫在战国时期的新用途。 并对比陕西出土的铅钡玻璃制品与两湖、 四川地区出土的同时代的铅钡玻璃制品在成分组成上的差异, 推测战国时期铅钡玻璃的制作工艺已成熟, 可根据器物形制的需求进行不同的成分配比。 同时, 还发现当时的玻璃制作已有旧料重熔制作新器的现象。 在确定中国紫成分的基础上, 利用色度计进行色度测试, 根据光谱数据, 首次为人造硅酸铜钡颜料确定了特征光谱峰, 使快速、 无损的对人造硅酸铜钡颜料的鉴定识别成为可能。
战国 六博棋子 铅钡玻璃 中国紫 Warring State period Liubo chess pieces Lead barium glass Chinese Purple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2, 42(10): 3187
作者单位
摘要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9
中国紫BaCuSi2O6是中国古代人工颜料硅酸铜钡的一种, 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中独树一帜的文明成果, 代表了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和科技成就。 水热合成法通过高温高压的水蒸气使那些在大气条件下不溶或难溶的物质溶解, 并且重结晶来进行无机合成与材料处理, 是近年来比较新兴的方法。 参考前人研究, 采用水热合成法, 选择BaCl2·2H2O, CuO, Na2SiO3·9H2O为原料, 按照目标产物化学计量比称取, 调控溶液pH、 合成温度和保温时间等影响因素, 制备出高纯度的中国紫。 产物的物相与纯度使用XRD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 当10≤pH≤12时可生成纯度较高的中国紫, 160 ℃时生成的中国紫纯度较180 ℃更高, 且随着水热时间的延长, 中国紫的纯度提高。 考虑到绿色安全、 能耗低、 操作简便等因素, 最终得出水热制备中国紫的最佳制备条件是pH 12, 温度为160 ℃, 保温时间48 h。 中间产物BaSi2O5和Ba4Si6O16的发现, 表明在硅酸铜钡晶体的生长过程中Ba与Si先与O以不同形式结合, Cu最后参与构筑硅酸铜钡晶体。 该工作提供了一种新方法用于合成纯净中国紫, 可用来做文物保护修复材料; 同时在中国紫的合成机理研究方面提供依据和线索, 对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具有促进作用。
中国紫 水热制备 条件探索 中间产物 Chinese purple Hydrothermal synthesis Exploration of conditions X-ray diffractomer Intermediate products XRD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1, 41(7): 2284
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069
2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10075
3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10043
鉴于微区X射线衍射(micro-XRD)技术的微区、 微量、 原位、 无损等优势, 尝试将其与超景深显微法, 扫描电镜能谱(SEM-EDX)和显微激光拉曼(MLRM)技术相结合, 对汉阳陵东阙门出土的蓝紫色颜料样块进行显微观察和无损分析鉴定, 结果证实该蓝紫色颜料的成分为中国紫(BaCuSi2O6), 并伴有黄铅矿(Pb2[SO4]O)和重晶石(BaSO4)。 中国紫这类人工合成硅酸铜钡系化合物颜料在西汉帝陵遗址中的发现, 反映了紫色在当时具有崇高的社会等级地位, 而其在东阙门的出土也进一步表示了西汉帝陵在设计、 装饰方面深受五行思想的影响。 另外黄铅矿和重晶石的发现可推测当时合成中国紫颜料时所使用的钡源是重晶石, 黄铅矿以铅盐添加物在合成中国紫时作为助熔剂和催化剂, 从化学史的角度反映了当时合成技术的成熟。
汉阳陵 东阙门 蓝紫色 中国紫 微区X射线衍射 Han Yang mausoleum The site of eastern gate tower The violet pigments Chinese purple Micro-XRD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 38(5): 1588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安徽 合肥230026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 江苏 苏州215123
以天然矿物为原料, 结合中国紫的分子式及多数考古样品的分析结果进行配料(如或多或少都含有铅), 对配制并加工好的试样进行热重-差热及变温XRD分析, 以探讨古代烧制中国紫颜料时的原料选用及烧制条件等问题, 为揭示诸如中国紫产生在中国的原因等问题提供依据。 结果表明利用毒重石(BaCO3)配料, 能够较容易地烧制出中国紫, 这意味着中国紫的出现可能与这种独特的含钡矿物资源有关。
中国紫 毒重石 变温XRD 热重-差热分析 Chinese purple Witherite X-ray diffraction and thermal analysis Thermogravimetry-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2, 32(4): 1111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