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临沂大学农林科学学院, 山东 临沂 276005
2 临沂大学药学院, 山东 临沂 276005
3 临沂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山东 临沂 276005
4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辽宁 沈阳 110016
森林土壤富含不同组分和功能的有机碳。 该研究以棕壤和褐土45年林龄的刺槐林下表层及底层土壤为对象, 研究其林下土壤腐殖酸组分在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土层间的差异和变换。 褐土和棕壤表层及底层土壤分别定义为CO和CA, BO和BA。 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土壤腐殖质组分的富里酸(FA)、 胡敏酸(HA)和胡敏素(HM)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富里酸主要吸收峰为3 400 cm-1处的碳水化合物中—OH形成的氢键伸缩振动, 1 655 cm-1处的芳香环CC伸缩振动, 1 110 cm-1处的脂族C—OH伸缩振动。 与富里酸相比, 胡敏酸所含官能团与其相似, 差异在于其吸收峰强度较弱。 胡敏素在1 110 cm-1处的脂族C—OH伸缩振动和1 030 cm-1处多糖或类多糖物质的C—O伸缩振动较胡敏酸此处的峰吸收强度强。 根据分析, 表层土壤腐殖质官能团结构较底层土壤多且吸收强度强。 另外, 富里酸不同物质官能团数量及强度受土壤类型和土壤深度的影响较胡敏酸和胡敏素小。 根据不同吸收峰对比分析发现, 富里酸组分的芳化程度较强, 而胡敏酸和胡敏素的芳化作用仅表层土壤程度较强。 不同土壤类型胡敏酸组分分析表明, 棕壤表层土壤芳族和脂肪族物质吸收强度明显高于褐土。 综上, 土壤类型和土层显著影响45年林龄的刺槐林下土壤腐殖质组分, 尤其是胡敏酸和胡敏素组分。
腐殖质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土壤类型 土层 森林土壤 Humic substances FTIR analysis Soil type Soil depth Long-term forest soil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8, 38(4): 1298
作者单位
摘要
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江苏 苏州 215123
现代工业应用与技术领域要求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质与热学性质, Kevlar纤维做为近年来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纤维材料, 具有高强度、 耐高温等良好的性能。 纤维材料的性质依赖于自身的结构和组成, 热分解过程对于研究材料的结构和热学性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热红联用技术做为一种新型的联用技术, 既能定量又能定性地进行分析, 在研究材料的热分解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由于Kevlar纤维的热分解过程在文献中少有报道, 本文首次利用TG-FTIR联用技术对Kevlar纤维在室温到800 ℃的热解过程进行分析, 得到了Kevlar纤维热解过程的详细步骤及各个步骤的反应产物。 结果表明, Kevlar纤维的热解经历了3个阶段, 分别为100~240, 240~420, 420~800 ℃。 在500 ℃之前Kevlar纤维失重很缓慢, 第三个阶段是纤维的主要失重阶段, 最终固体的残留质量为56.21%。 红外光谱数据表明, Kevlar纤维热解过程先释放出游离水, 随后发生脱水反应和解聚反应, 使纤维分子链断裂。 最后纤维碎片进一步反应生成小分子气体, 水、 氨气、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为主要产物。 其中水的析出量逐渐增大; 氨气的析出量保持基本一致; 一氧化碳仅在515~630 ℃产生, 随后即氧化生成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析出量经历了一个由于一氧化碳转化而产生的增长后, 又下降到一定值保持稳定。
TG-FTIR联用 Kevlar纤维 热解 TG-FTIR analysis Kevlar fibers Pyrolysi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 36(5): 1374
李守海 1,2,3,*杨雪娟 1,2李梅 1,2黄坤 1,2,3夏建陵 1,2,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2 江苏省生物质能源与材料重点实验室, 国家林业局林产化学工程重点开放性实验室, 生物质化学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江苏 南京210042
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 北京100091
以天然产物腰果酚为原料, 利用其酚羟基与环氧基的反应活性, 通过开环醚化反应制备了两种腰果酚基不饱和树脂单体。 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研究了合成过程中主要活性基团的变化, 结合核磁共振氢谱及凝胶渗透色谱分析进一步确定了合成树脂单体的分子结构, 并利用红外光谱法对树脂单体的紫外光固化行为进行了研究, 且对其光固化物进行了热重分析。 研究表明: 分子结构分析确认了目标产物的成功合成, 树脂单体的分子结构以及不饱和双键含量对树脂的固化速度和固化物的热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两种单体在30 s内均已基本达到最高固化水平, 光固化物的主分解初始温度均可达到350 ℃以上。
腰果酚 生物质基不饱和树脂 红外光谱分析 紫外光固化行为 Cardanol Bio-based unsaturated resin FTIR analysis UV curing behavior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3, 33(10): 2655
作者单位
摘要
1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6
2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 安徽 合肥 230031
以白腐菌WY01为出发菌, 利用N+注入技术选育出一株遗传性状稳定的漆酶高产诱变菌株WY02, 经过60 d的发酵培养, 其产酶量由出发菌的13.75 U/g增加到52.5 U/g, 即产酶量提高了2.82倍;诱变菌株WY02对油菜秸秆中的木质素、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降解率分别为54.1%, 39.1%, 32.8%, 用红外光谱法(IR)分析经诱变菌株降解后的油菜秸秆中木质素官能团的变化, 用于阐明诱变菌株对油菜秸秆中木质素的生物降解机制。结果表明: 油菜秸秆经白腐菌诱变菌株降解后, 其木质素含量明显降低。木质素与苯环相连的C=O键、木质素侧链上CH2结构以及木质素单体(紫丁香基和愈创木基)被部分降解, 木质素的苯环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白腐菌 N+注入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木质纤维素 white-rot fungi N+implantation FTIR analysis lignocellullose 
激光生物学报
2012, 21(2): 18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西 太原030024
2 山西省应用化学研究所, 山西 太原030027
3 太原理工大学教育部新材料界面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山西 太原030024
利用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测定了紫外光固化体系中CC双键在1 648~1 589 cm-1 特征吸收峰面积, 以此研究紫外光辐照后暗反应过程中的CC双键转化率。 系统地考察了光引发剂、 活性稀释剂和光敏树脂等对紫外光固化暗反应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在45 s的紫外光辐照后, 体系中40%~85%的CC双键转化是在暗反应过程中完成的, 暗反应在1.75 h以后趋于平缓, 但要达到95%的CC双键转化率则需要24 h以上。 体系中CC双键的转化速率和最终转化率受光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 氧阻效应以及活性稀释剂的官能度影响较大, 而光敏树脂的种类及其官能度只影响转化速率, 但对最终转化率影响不大。
CC双键转化率 红外光谱分析 紫外光固化 暗反应 Conversion of acrylic CC double bonds FTIR analysis UV curing Dark reactio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0, 30(7): 1780
作者单位
摘要
1 武汉理工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2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研究与测试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0
由静态实验得到了五氯苯酚在赤铁矿表面吸附的pH等温线,最大吸附量发生在pH值6.0处,赤铁矿等电点pH值8.5处的吸附量为最大吸附量的31%。通过FTIR分析了赤铁矿吸附前后的变化,研究了吸附时五氯苯酚、赤铁矿存在形态和比例,结果表明:(1)α-Fe2O3 565 cm-1处特征峰吸附前后未发生改变,吸附发生在赤铁矿表面。(2)pH6.0时,α-Fe2O3表面OH与水形成的氢键产生的伸缩振动峰3 438 cm-1位移到了3 417 cm-1,1 643 cm-1表面的H—O—H+的弯曲振动峰由于络合反应发生明显的减弱,1 050-1 100 cm-1处的Fe—OH键峰位移到了950 cm-1且强度增加。五氯苯酚中的1 215 cm-1的C—O键伸缩振动峰位移到1 122 cm-1,两者之间作用以静电吸附为主。(3)pH 8.5时,α-Fe2O3表面OH与水形成的氢键产生的伸缩振动峰3 438 cm-1位移到了3 428 cm-1,1 643 cm-1处弯曲振动峰由于氢键反应发生明显的减弱,1 050-1 100 cm-1处的H—O—H+的弯曲振动峰位移到了947 cm-1且强度明显增加,两者之间主要是氢键作用。
五氯苯酚 赤铁矿 吸附 FTIR分析 Pentachlorophenol Hematite Adsorption FTIR analysi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9, 29(2): 318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