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流体物理研究所,四川 绵阳 621900
绝缘问题是高电压、高场强器件和设备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是决定器件、设备运行参数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针对一台直线感应加速器调试中出现的加速腔绝缘环在带束负载情况下的真空沿面闪络现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分析表明,在排除设计、材料、加工、洁净和真空度等常规异常因素后,导致绝缘环真空沿面闪络的可能因素是电子在绝缘环表面的吸附和累积,绝缘环上累积的电子来源和加速器中加速、传输的电子束的丢失有关。从加速腔工作状态出发,分析绝缘环表面积累电荷和丢失电子束的相关途径,进而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提高加速腔运行稳定性。
强流加速器 绝缘环 真空沿面闪络 电荷累积 高能电子诱发等离子体 intensive pulsed accelerator insulator in an induction cavity vacuum surface flashover accumulated free electrons electrons induced plasma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0, 32(4): 045104
作者单位
摘要
西北核技术研究院 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与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24
介绍了西北核技术研究院研制的4 MV脉冲X射线闪光照相装置(“剑光二号”)系统组成和实验结果。装置基于感应电压叠加器(IVA)驱动阳极杆箍缩二极管(RPD)技术,主要由前级脉冲功率源、感应电压叠加器和RPD等组成。前级脉冲功率源由两台3.2 MV低电感Marx发生器和四路同轴水介质线组成。每台Marx同时给两路脉冲形成线(特征阻抗6 Ω、电气长度30 ns)充电,充电峰值时间约370 ns。每路水介质线采用两级脉冲压缩,为感应腔馈入约1 MV/160 kA/60 ns电脉冲。电触发SF6气体开关、自击穿水开关分别用作主同步开关和脉冲陡化开关。感应电压叠加器采用四级1.5 MV感应腔串联,每级感应腔采用单点馈入结构。次级采用真空绝缘传输线实现电压叠加和功率传输,特征阻抗由30 Ω线性增大至120 Ω。采用4 MV电压下综合性能较优的RPD来产生强脉冲X射线。装置目前达到技术指标:输出电压4.3 MV、脉冲前沿(10%~90%) 21 ns、半高宽约70 ns、二极管电流85 kA,X射线半高宽约55 ns,整机延时(从Marx触发器输出到X射线产生)约749 ns,标准偏差约7 ns。当RPD阳极采用直径2 mm钨针时,正前方1 m处剂量约15.5 rad(LiF),正向焦斑约1.4 mm。
X射线照相 感应电压叠加器 阳极杆箍缩二极管 感应腔 脉冲形成线 flash X-ray radiography induction voltage adders rod pinch diode induction cavity pulse forming lines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20, 32(2): 025013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流体物理研究所, 脉冲功率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四川 绵阳 621900
针对“神龙二号”直线感应加速器所采用的非晶磁芯感应加速腔, 建立了能够兼顾结构参数和磁芯性能的加速腔电路模型。对与加速腔结构相关的各集总电容参数进行了计算, 并通过模拟波形与实验电压电流波形的对比, 确定了加速腔磁芯模块的参数设定, 实现了对非晶磁芯感应加速腔脉冲励磁过程较为准确的模拟。通过电路模拟, 可以得到脉冲励磁时加速腔各部分的电压电流分布, 为加速腔的结构优化和故障原因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感应加速腔 非晶磁芯 电路模型 脉冲励磁 induction cavity amorphous magnetic core circuit model exciting pulse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6, 28(10): 105101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流体物理研究所, 脉冲功率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四川 绵阳 621900
在进行感应电压叠加装置设计时,为了使初级脉冲形成与传输系统产生的快前沿高压脉冲均匀耦合到次级传输线,需要建立感应腔的二维电路模型对电磁波在角向传输线中的传播过程进行分析,并基于电路计算结果优化设计角向传输线阻抗分布规律,使次级传输线中电流能够均匀分布。由于角向传输线结构复杂,没有精确求解阻抗值的解析公式,介绍了一种基于电报方程和瞬态电磁场仿真求解复杂结构传输线阻抗值的方法,采用该方法对等宽度和变化宽度两种结构角向传输线阻抗值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三平板传输线阻抗计算公式,采用微带传输线阻抗计算公式对角向传输线阻抗值进行求解结果更加精确。
感应电压叠加装置 感应腔 角向传输线 微带传输线 阻抗 induction voltage adder induction cavity azimuthal transmission line micro-strip transmission line impedance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6, 28(2): 0250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流体物理研究所, 四川 绵阳 621900
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脉冲功率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四川 绵阳 621900
针对“脉冲源+传输线+感应腔”和“储能电容+固态开关+感应腔”两种常见的脉冲感应组元结构, 对相同感应腔的腔压波形进行了实验对比和理论分析, 推导出了不同组元结构下感应腔中磁芯回路电感量、匹配电阻阻值和感应脉冲幅度间的关系表达式, 分析对比了两种组元结构下感应腔电感量和电阻值变化对腔压平顶影响的程度和差异, 为低压重频脉冲感应加速组元的参数选择和优化提出建议和判据。
感应腔 脉冲感应组元 腔压平顶 感应脉冲 脉冲功率系统 induction cavity pulse induction module voltage flattop induction pulse pulse power system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6, 28(1): 015104
魏浩 1,2,*刘鹏 1,2孙凤举 2尹佳辉 2[ ... ]张众 2
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安交通大学 电力设备与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49
2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西安 710024
参照研制成功的300 kA直线变压器驱动源单级感应腔的物理设计和电气参数,在考虑气体开关火花通道电阻、放电支路间电磁耦合、磁芯磁滞及饱和特性、次级功率传输的情况下,建立了较完备的单级感应腔电路模型。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感应腔正常输出和单支路开关自放电时模拟结果与实验波形均吻合较好,表明模型可以模拟腔内电气元件异常时感应腔的工作特性。
直线变压器驱动源 感应腔 电路模型 开关模型 磁芯 linear transformer drivers induction cavity circuit model switch model magnetic core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2, 24(5): 1201
作者单位
摘要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西安 710024
根据脉冲驱动源和负载参数, 提出了3 MV感应电压叠加器磁感应腔的设计指标为1.2 MV/70 ns。由感应腔的电流传输效率和真空同轴线绝缘要求, 确定了磁芯的几何尺寸; 研制了矩形比为0.5的预退火非晶磁环, 明确磁环数量不少于6只; 在30 T/s时, 实验测量的最大脉冲相对磁导率与饱和波模型计算结果相当; 估算磁感应腔的等效激磁电感约为7.3 μH, 涡流损耗电阻约为139 Ω。根据临界击穿场强的经验公式, 采用电场数值分析方法, 确定了磁感应腔的电气结构; 实验验证了磁感应腔设计有效性; 建立了基于磁感应腔的3 MV感应电压叠加器全电路模型, 阳极杆箍缩二极管电压、电流计算波形, 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
感应电压叠加器 磁感应腔 磁环 击穿场强 阳极杆箍缩 角向传输线 电路模型 induction voltage adder induction cavity magnetic toroid breakdown field intensity rod pin diode angular transmission line circuit model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2): 563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