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吉林大学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吉林大学实验区, 吉林 长春  130012
可见光通信(VLC)技术巧妙地融合了通信和照明或显示功能,为通信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方案。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作为最接近自然阳光的人造光源,在可见光通信系统的发射端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受制于有机发光染料激子辐射复合速率较慢的限制,OLED在高频信号激励时响应速度较慢。为了克服这一限制,我们提出利用微腔结构,旨在通过微腔效应增强有机发光分子的自发辐射速率,从而改善器件的频率响应。研究结果表明,特定腔长的光学微腔引发的Purcell效应能够提升特定波长的光子态密度,从而加速其自发辐射速率。这种增强效应成功地将调制带宽从4 kHz提高到7 kHz,拓展了近75%的响应频率范围。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微腔结构 自发辐射速率 可见光通信 调制带宽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microcavity spontaneous emission rate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modulation bandwidth 
发光学报
2024, 45(3): 468
作者单位
摘要
华侨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省光传输与变换重点实验室,福建 厦门 361021
提出了一种通过在玻璃衬底表面引入氧化银种子层的方法,成功制备了具有良好表面、光学、电学特性的超薄透明导电Ag薄膜。首先,在玻璃衬底上用热沉积的方法生长1 nm Ag薄膜,然后对该薄膜进行空气等离子体处理,生成氧化银种子层,该种子层可抑制Ag原子的随机迁移,提高随后沉积Ag原子成核密度,从而促进Ag原子快速成膜。以该超薄透明氧化银/银薄膜为阳极,实现了一种高效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功率效率分别为60.4 cd·A-1和63.2 lm·W-1,是常规ITO器件的1.45倍和1.60倍。该研究结果表明,以氧化银为种子层的超薄透明Ag薄膜是极具发展潜力的透明导电电极。
氧化银 空气等离子体 透明阳极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Ag2O air plasma transparent anod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OLED) 
发光学报
2023, 44(9): 1644
作者单位
摘要
吉林大学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 长春 130012
基于岛⁃桥结构的可拉伸发光器件阵列是当前实现可拉伸显示器的重要方案之一,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汇总了过去十几年中关于岛⁃桥结构可拉伸发光器件阵列的相关研究内容,对各个器件的性能和特点进行综述。围绕器件的拉伸性、机械稳定性和显示质量等核心问题,重点介绍了发光单元之间可拉伸导线(互连桥)的形状设计与材料选择方案,并对已报道的高像素密度集成策略、阵列拉伸应变分布优化策略和阵列像素密度因拉伸度增大而降低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总结。目前,基于岛⁃桥结构的可拉伸发光显示阵列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器件的设计、制备和实现高性能还面临许多挑战,本综述旨在通过对当前研究的总结,为推动可拉伸显示器的发展做出一些贡献。
发光器件 可拉伸 岛-桥结构 light-emitting device stretchable island-bridge structure 
发光学报
2023, 44(9): 1606
作者单位
摘要
1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2 华侨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福建省光传输与变换重点实验室,福建 厦门 361021
利用电子给体材料mTPA-PPI和电子受体材料PO-T2T,实现了一种具有显著热活化延迟荧光特性的激基复合物,通过时间分辨谱技术,探明了mTPA-PPI∶PO-T2T间激子的反系间窜越、瞬时荧光、延迟荧光等激子动力学过程;研制了基于mTPA-PPI∶PO-T2T双母体的高性能磷光OLED器件,通过高效的反系间窜越过程,提升了三线态激子的利用率,有效提高了器件效率,缓解了高电流密度下的效率滚降。基于激基复合物双母体红光磷光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功率效率、外部量子效率分别为20.3 cd/A,18.6 lm/W和11.54%,分别是单母体器件的1.4,1.2,1.5倍,此外,双母体器件的最高亮度高达25 410 cd/m2,是单母体器件最高亮度的3.9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热活化延迟荧光 激基复合物 双母体 能量转移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 exciplex co-host energy transfer 
半导体光电
2023, 44(4): 551
作者单位
摘要
1 长春理工大学 物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2 吉林省文化科技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12
柔性自发光器件是当前照明和显示领域的前沿课题。相比有机发光二极管,无机半导体具有更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但晶态无机薄膜不具有良好柔韧性,因此,低维纳米线阵列结构成为柔性器件研究新的突破方向。铯铅卤化物钙钛矿量子点具有高发光量子产率,将钙钛矿量子点作为荧光层分散在纳米线阵列中,可以利用钙钛矿材料的高荧光效率,实现可见波段柔性器件。首先制备了氧化锌 (ZnO)/氧化镁 (MgO)纳米线阵列异质结构,在柔性锌箔基片上构建了金属/绝缘体/半导体异质结光发射器件,实现了源自ZnO纳米线的本征紫外发射和电泵浦紫外随机激光。进而采用纳米线异质结作为短波长激发源、钙钛矿量子点作为荧光层,实现了柔性荧光型暖白光原型器件。
柔性光发射器件 氧化锌纳米线 钙钛矿量子点 电泵浦激光 荧光型发光二极管 flexible light-emitting device ZnO nanowires perovskite quantum dots electrically pumped lasing fluorescent light-emitting diode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3, 52(10): 20230433
作者单位
摘要
福州大学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福州350108
采用基于光酸反应的光刻工艺,获得均匀的红、绿、蓝三基色量子点薄膜作为发光层,成功制备出高分辨全彩QLED器件(子像素宽度5 μm)。通过对光刻量子点表面进行配体钝化,并引入电荷阻挡层以降低非发光区的漏电流,明显提升了全彩QLED的器件性能,所制备器件的最大亮度为23 831 cd/m2,外量子效率为3.78%。
光刻 像素化 光酸反应 量子点发光器件 photolithography pixelation photoacid reaction 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evice 
光电子技术
2022, 42(3): 176
作者单位
摘要
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电子信息材料构效关系重点实验室, 广西 桂林 541004
2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山分室, 广东 中山 528402
3 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西超硬材料重点实验室, 桂林市微电子元件电极材料与生物纳米材料重点实验室, 广西 桂林 541004
紫外有机发光器件(OLED)的宽带隙发光分子限制了空穴注入效率, 从而导致载流子复合低效, 器件发展受限。可溶液处理工艺兼顾了低成本、高可控性及规模生产的时代特色。本文报道了利用溶液法制备的WCl6及其与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掺杂复合物(PEDOT∶PSS+WCl6)调控近紫外OLED的空穴注入特性, 实现了高效率近紫外有机发光。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等分析表明, WCl6和PEDOT∶PSS+WCl6薄膜具有优异的电子特性和光透过性。伏安特性和阻抗谱分析表明, 空穴注入能力按WCl6、PEDOT∶PSS和PEDOT∶PSS+WCl6的顺序依次增强。以PEDOT∶PSS+WCl6作空穴注入层、2-(4-联苯)-5-(4-叔丁基苯基)-1,3,4-恶二唑(PBD)作发光层, 获得了最大外量子效率为2.6%、最大辐照度为8.05 mW/cm2、半峰宽为45 nm、电致发光峰为405 nm的高效率近紫外OLED。器件寿命测试对比结果表明, WCl6掺杂PEDOT∶PSS后器件的稳定性得到了增强。 该研究结果拓展了WCl6的应用领域, 对于推进高效稳定近紫外OLED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紫外有机发光器件 可溶液加工 空穴注入 阻抗谱 ultraviolet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WCl6 WCl6 solution process hole injection impedance spectroscopy 
发光学报
2021, 42(12): 1906
作者单位
摘要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实验区, 吉林 长春 130012
采用半透明的镁银合金阴极成功制备了直流驱动的绿光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利用半透明的镁银合金中间连接层连接两个发光子单元的新型器件结构, 从而成功实现了交流驱动的绿光透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铟锡氧化物和镁银合金两侧的出光方向上, 器件的光谱完全一致, 最大亮度分别达到1 374 cd/m2和283 cd/m2, 最高效率分别达到26.1 cd/A(8.1 lm/W)和3.5 cd/A(1.7 lm/W), 铟锡氧化物一侧的性能较好是由于铟锡氧化物电极和镁银合金中间连接层的透过率不同形成的。在低频交流电驱动下, 器件的两个发光子单元交替发出绿光; 而在高频交流电驱动下, 由于人眼无法分辨交替点亮时的闪烁, 两个发光子单元对于人眼而言则是同时且稳定地发出绿光。
交流驱动 透明 有机发光器件 alternating current driven transparent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发光学报
2021, 42(2): 153
作者单位
摘要
1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54
2 中国电科第二十四研究所 模拟集成电路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060
通过0.18 μm标准CMOS工艺设计并制备了一种MOS结构的硅基发光器件。该光源器件在一个n阱中设计了两个相同的PMOS, 分别利用p+源/漏区与n阱形成的p+n结进行反偏雪崩击穿而发射可见光。测试结果显示, 该光源器件在正偏状态下的开启电压为0.8 V, 在6 V的反偏电压下发生雪崩击穿, 能够发出黄色的可见光, 发光频谱范围为420~780 nm。本文对比了0.5 μm和2 μm两个不同发光窗口宽度的测试结果, 发现该光源器件在更小发光窗口具有更高的发光强度和更好的发光均匀度, 该特征与发光器件的反向电流密度分布和光在金属电极间的反射有关。研究成果在片上硅基光电集成回路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硅基发光器件 CMOS工艺 发光窗口 silicon light-emitting device CMOS process light window 
发光学报
2020, 41(7): 834
作者单位
摘要
1 吉林建筑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 长春 130118
2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发光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吉林 长春 130033
采用传输矩阵法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微腔有机电致发光器件(MOLED)和耦合微腔有机电致发光器件(CMC)的电致发光光谱(EL)进行了模拟计算。OLED、MOLED和CMC的结构分别为glass/ITO(134 nm)/NPB(74 nm)/Alq3(62 nm)/Al、glass/DBR/ITO(134 nm)/NPB(74 nm)/Alq3(62 nm)/Al和glass/DBR1/filler/DBR2/ITO(134 nm)/NPB(74 nm)/Alq3(62 nm)/Al。通过模拟计算发现: OLED光谱呈宽带发射, 主峰峰值位于561 nm, 肩峰峰值位于495 nm; MOLED光谱呈单峰窄带发射, 峰值位于534 nm; CMC光谱呈双峰窄带发射, 峰值分别位于520 nm和556 nm。MOLED光谱的色纯度最高; OLED与MOLED的光谱积分面积基本相同; CMC的光谱积分面积是OLED或MOLED的1.1倍, 发光效率最高。结果表明, 采用双耦合微腔结构可有效提高OLED的发光效率, 改善发光的色纯度。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微腔 耦合微腔 光谱模拟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microcavity coupled optical microcavity spectrum simulation 
发光学报
2020, 41(8): 984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