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农 1,3,4李晓霞 1,2,3,4,**白秀军 1,4刘琦 1王斌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7
2 脉冲功率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7
3 先进激光技术安徽省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7
4 安徽省红外与低温等离子体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7
针对隐身和电磁防护技术对轻质、高效新型吸波材料的需求,以ZIF-67为前驱体,通过1064 nm激光辐照快速制备Co/C复合粒子。研究辐照功率对Co/C复合材料物相、微结构、电磁参数及其2~18 GHz波段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辐照制备的Co纳米晶尺寸可稳定在5~20 nm,复合材料展现出丰富的Co-C界面,从而利于提升材料对电磁波的介电损耗能力。特别地,45 mW激光辐照获得的Co/C工作频段可覆盖完整的X波段(厚度为2.6 mm),最低反射损耗高达-53.9 dB,展现出优异的吸波能力。
材料 激光辐照 ZIF-67 Co纳米晶 宽频 吸波 
光学学报
2023, 43(17): 17160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山东硅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淄博 255400
2 山东理工大学工程陶瓷研究院, 淄博 255030
3 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淄博 255035
针对高熵碳化物制备困难, 本文采用ZrC、HfC、NbC和TaC粉为原料, Ni粉为熔剂,通过低温无压烧结工艺成功制备出三种不同成分的高熵(Zr,Hf,Nb,Ta)C粉体。结果表明, 三种粉体均为微米长方体, 且暴露(100)晶面。(Zr1/4Hf1/4Nb1/4Ta1/4)C微米长方体因具有高介电常数而展现出优异的吸波性能, 在厚度为3.5 mm、频率为6.16 GHz时, 最低反射损耗值可达-48.86 dB。高熵(Zr,Hf,Nb,Ta)C微米长方体在800~1 200 ℃下展示出优异的抗氧化性, 且氧化产物均由正交相(NbxTa1-x)2O5固溶体、单斜相(ZrxHf1-x)O2固溶体和正交相HfO2所组成, 与氧化温度和过渡金属的物质的量比无关。Zr、Hf、Nb和Ta的协同作用导致其氧化机制与单组元碳化物截然不同, Hf的存在抑制Nb2O5由正交晶系向单斜晶系转变, 还会促使ZrO2在800 ℃时由四方晶系转变为单斜晶系。此外, Nb和Ta的存在促使HfO2在常压下由单斜晶系转变为四方晶系。
高熵碳化物陶瓷 微米长方体 吸波性能 抗氧化性 high-entropy carbides ceramics (Zr,Hf,Nb,Ta)C (Zr,Hf,Nb,Ta)C microcuboid 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y oxidation resistance 
硅酸盐通报
2022, 41(12): 4432
作者单位
摘要
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 710055
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西安 710055
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资源工程学院,西安 710055
为了满足****领域对隐身技术的需求,解决5G时代广泛的电磁污染问题,各类型的碳基吸波材料异军突起。生物质衍生碳基材料相比传统碳基吸波材料,不仅提高了吸波性能,还具有轻质、低成本和可持续的优势。简要叙述了生物质碳材料的合成方法,系统地介绍了可食用和非食用2种生物质衍生材料在碳基复合吸波材料制备中的应用,综述了近几年来生物质衍生碳基复合材料在吸波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不同生物质衍生碳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微波吸收性能的差异,并概述了不同生物质衍生碳基复合材料吸波机理,最后讨论了具有高效微波吸收性能的生物质碳基复合吸波材料所面临的挑战,展望了其未来发展的方向。为从事生物质衍生吸波材料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理论和应用知识背景,并有望进一步推进生物质衍生碳基复合吸波材料的发展及应用。
生物质衍生碳 轻质吸波材料 碳基复合材料 微波吸收 biomass-derived carbon lightweight absorbing material carbon composite microwave absorption 
硅酸盐学报
2022, 50(7): 2056
作者单位
摘要
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智能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 武汉 430070
采用静电纺丝与高温煅烧相结合的方法,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九水合硝酸铁(Fe(NO3)3·9H2O)和六水合硝酸钴(Co(NO3)2·6H2O)为原料, 制备出了类鱼骨结构的CoFe2O4纳米纤维, 并研究了煅烧温度对CoFe2O4纳米纤维形貌、磁性能以及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 CoFe2O4纤维的结晶度和晶粒尺寸逐渐增大, 纳米纤维的表面形貌由光滑发展为粗糙多孔, 煅烧温度超过800 ℃时, 纳米纤维呈现类鱼骨结构; 随着煅烧温度增加纤维直径逐渐减小, 900 ℃煅烧的纤维平均直径为80.3 nm。所制备的纳米纤维经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结果表明, 饱和磁化强度(Ms)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在900 ℃煅烧条件下纤维的Ms达87.13 A·m2/kg。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结果表明, 不同煅烧温度下纤维的微波吸收性能差异明显, 800 ℃下煅烧的纤维具有最佳的吸波性能。CoFe2O4纳米纤维通过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机制吸收电磁波, 煅烧产生的孔洞和类鱼骨形貌有利于电磁波在孔道表面多次反射从而增加反射损耗。
静电纺丝 CoFe2O4 纳米纤维 磁性能 微波吸收 electrospinning CoFe2O4 nanofibers magnetic performance microwave absorption 
无机材料学报
2020, 35(9): 1011
作者单位
摘要
1 烟台职业学院机械工程系,烟台 264670
2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二研究所,烟台 264003
核壳结构的碳材料具有优异的吸波性能,但是在陶瓷基体中难以分散均匀。本研究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在氮化铝陶瓷基体中引入磁性纳米洋葱碳,制备 了FeNi@CNOs/AlN复合材料,研究了其相组成、微观形貌和吸波性能。结果表明,1100 K下基于Al粉与C粉,FeNi催化剂的存在可原位生成FeNi@CNOs/AlN复合 材料;10wt%FeNi@CNOs/AlN复合材料在8.29~15.32 GHz范围内,其RL值均低于-10 dB,在13.2 GHz处达到最大值为-23 dB。
纳米洋葱碳 氮化铝 介电损耗 吸波性能 carbon nano onion AlN dielectric loss 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y 
人工晶体学报
2020, 49(2): 325
作者单位
摘要
三峡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水电机械设备设计与维护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 宜昌 443002
在制备石墨烯/聚乳酸(PLA)复合材料的基础上,利用熔融沉积成型技术快速制备了单层均质样件,研究了石墨烯含量对其电磁参数的影响规律,并基于传输线理论计算分析了其吸波效果;选择石墨烯含量较低的复合材料作为透波层的打印材料,石墨烯含量较高的复合线材作为吸收层和再次吸收层的打印材料,并基于四分之一波长匹配理论确定了吸收层、再次吸收层的匹配厚度范围。设计制造了由不同石墨烯/PLA复合材料组合而成的三层吸波体,测试结果表明:三层吸波体的吸波效果远优于单层均质吸波体,且当选取石墨烯质量分数分别为5%、7%、8%的复合材料作为透波层、吸收层和再次吸收层打印材料时,可以获得最佳的吸收效果,此吸波体在13.3~18 GHz频段内的反射率均小于-10 dB,在17 GHz时有-30 dB的最大吸收峰值。
材料 石墨烯 三层吸波体 层设计 熔融沉积成型 微波吸收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0, 57(1): 011602
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交通大学光电子技术研究所 发光与光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4
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聚苯胺与还原石墨烯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结构、晶型和电磁参数分别通过X射线衍射仪及HP8722ES型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表征、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 同聚苯胺相比, 聚苯胺与还原石墨烯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明显增加。而且在复合材料中, 石墨烯的含量越大, 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越好, 在频率波段(9.5~13.4GHz)反射损耗均小于-10 dB, 并在频率为11.2 GHz时达到最大反射损耗-29.69 dB。聚苯胺与还原石墨烯的复合使得材料的载流子迁移率变大, 吸波特性得到改善。
微波吸收 石墨烯 聚苯胺 microwave absorption grapheme polyaniline 
发光学报
2018, 39(10): 1347
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交通大学 光电子技术研究所, 发光与光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4
采用一锅法制备还原石墨烯与片状氧化镍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晶型和电磁参数分别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以及HP8722ES型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表征、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还原石墨烯与片状氧化镍复合材料同纯还原石墨烯相比在低频段(2.0~6.6 GHz)有更佳的吸收宽度和微波吸收能力,还原石墨烯与氧化镍片复合材料的介电损耗显著增加。大尺寸氧化镍片与还原石墨烯紧密复合提高了材料的载流子迁移率,从而提高了材料的吸波特性。
微波吸收 石墨烯 氧化镍 microwave absorption graphene NiO 
发光学报
2016, 37(4): 399
作者单位
摘要
1 军械工程学院 基础部, 石家
2 军械工程学院 车辆与电气工程系, 石家庄 050003
3 河北传媒学院 信息技术系, 石家庄 050051
利用自反应淬熄法制备了一种M型钡铁氧体空心陶瓷微珠材料,在此基础上,对其表面进行超声波化学镀Ni-Co复合层,从而形成了具有核/壳/腔结构的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表明,该材料具有中空结构,主要物相BaFe12O19为M型钡铁氧体,经过化学镀后,在其表面形成了一层Ni-Co复合层;经过吸波性能测试,化学镀Ni-Co复合层后,在2~18 GHz范围内,当厚度为2.10 mm时,最低反射率达到了-28.62 dB,反射率小于-10 dB的带宽为3.33 GHz。
M型钡铁氧体 空心陶瓷微珠 核/壳/腔结构 自反应淬熄法 超声波化学镀 吸波材料 M-type barium ferrite hollow ceramic microsphere core-shell-hollow structure self-reactive quenching method ultrasonic chemical electroless plating microwave absorption material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10): 103203
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交通大学 光电子技术研究所, 发光与光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4
将本征态聚苯胺的N-甲基吡咯烷酮溶液浇铸在玻璃基板上, 烘干脱去基板后得到自支持本征态聚苯胺薄膜, 用HCl气体对薄膜进行掺杂, 通过控制掺杂时间来控制掺杂浓度。红外反射率测试结果表明: 在大气窗口内, 掺杂浓度较低时, 薄膜的红外反射率随着掺杂浓度的提高而增加; 到达一定掺杂浓度后, 反射率会随着掺杂浓度的提高有所降低, 最终趋于稳定。其中, 3~5 μm波段的最高反射率为53.1%, 8~14 μm波段的最高反射率为57.6%, 两个波段内达到最大反射率时的掺杂程度不相同。膜厚引起的干涉作用对红外反射性能也有一定影响。在所研究的掺杂范围内, 聚苯胺薄膜对微波的透射性能良好, 在某些波段对微波还有一定的吸收作用。
聚苯胺 红外隐身 微波吸收 掺杂 polyaniline infrared stealthy microwave absorption doping 
发光学报
2011, 32(10): 998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