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太原科技大学 应用科学学院 物理系, 太原 030024
采用氮和硫元素共掺杂的水热法合成了一种发蓝光的碳点.经过一系列的光学和微观结构表征分析,发现氮和硫元素可以通过杂原子掺杂和表面官能团的形式充分参与到碳点中,这决定了所制备的蓝光碳点拥有最高54.27%的量子产率.由于其高效荧光,该碳点可以用作传感探头检测金属离子,且对Ag+和Fe3+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通过Stern-Volmer方程拟合发现,随着离子浓度的变化,两种金属离子不同的淬灭机制和检测极限为在实践中有效检测和区分Ag+和Fe3+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新方法.
硫氮共掺杂碳点 高量子产率 表面态 金属离子检测 淬灭机制 S, N-codoped CDs High quantum yield Suface state Metal ion detection Quenching mechanism 
光子学报
2020, 49(6): 06160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北大学 高分子与生物工程研究所, 太原 030051
2 太原工业学院 材料工程系, 太原 030008
以通过氢键形成分子单元的异硫氰酸胍为掺杂剂, 采用一锅水热法制备了具有明亮蓝色荧光的S、N共掺杂碳点.结构表征显示, N和S元素能够通过杂环原子和碳点表面官能团的形式充分掺杂.该碳点溶液的光致发光最佳激发波长为395 nm, 对应发射谱从“激发独立”变为“激发依赖”.在碳点的形成过程中, 出现了一些分子级荧光团, 随着碳化过程以表面官能团的形式键合在碳点的表面, 这为该碳点作为银离子检测的传感探针提供了可能.碳点溶液荧光强度和银离子浓度在不同浓度范围内成线性关系, 基团-S-C≡N能够促进银离子对碳点溶液荧光的猝灭效应.该碳点溶液制备方法简单、性能优异, 为高效检测工业污染物中银离子的应用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
N共掺杂碳点 异硫氰酸胍 猝灭机制 S S N-CDs Guanidine thiocyanate Ag+ Silver ion Quenching mechanism -S-C≡N -S-C≡N 
光子学报
2019, 48(4): 0416001
作者单位
摘要
重庆大学 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044
参麦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复合物, 广泛应用于癌症患者的辅助治疗中。在生理(PH7.4)环境下, 通过荧光光谱与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参麦注射液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实验结果表明, 参麦注射液能够有效地引起人血清白蛋白的内荧光源淬灭, 其淬灭机理为动态淬灭。利用Stern-Volmer方程对荧光光谱数据进行分析, 得到不同温度(296, 303, 310 K)下的结合常数(KA)。通过Van′t Hoff 方程计算出热力学参数(ΔG<0, ΔH>0, ΔS>0), 该结果表明疏水力是人血清白蛋白与参麦注射液结合时的主要相互作用力及结合过程是一个自发过程。此外, 同步荧光光谱实验结果表明, 当参麦注射液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时, 主要结合点位于酪氨酸残基, 且引起了人血清白蛋白的结构变化。
参麦注射液 人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 淬灭机制 热力学参数 Shenmai injection human serum albumin (HSA)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UV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quenching mechanism thermodynamic parameter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7, 46(11): 11230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 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3Y2-2x(Si3O9)2∶2xSm3+系列荧光粉,并表征了材料的发光特性.X射线衍射图谱表明:得到的样品为纯相Ca3Y2(Si3O9)2晶体;样品的激发光谱主要来源于Sm3+的特征激发;分别采用紫外、近紫外和蓝光作为激发源,样品均发射橙红光.在402 nm近紫外光激发下,Ca3Y2(Si3O9)2∶Sm3+发射光谱主要由3个峰组成,发射峰值分别位于565 nm、604 nm和651 nm,归属于Sm3+的4G5/2→6HJ/2(J=5, 7, 9)跃迁,其中发射主峰位于604 nm处.通过时间分辨光谱测得Sm3+的4G5/2能级的荧光寿命.随着Sm3+摩尔浓度的增加,样品发光强度先增强后减弱,当x=0.02时发光强度达到最大,浓度猝灭机理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
橙红色 荧光粉 发光 浓度猝灭机理 Reddish-orange Phosphors Luminescence Sm3+ Sm3+ Concentration quenching mechanism 
光子学报
2014, 43(3): 0316002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化学激光重点实验室, 辽宁 大连 116023
利用介质阻挡射频放电产生了单重态氧,实验中在放电气体中加入了一定量的NO气体以提高单重态氧的相对产率。通过研究放电出口处单重态氧发光强度与NO流量的变化关系,考查了NO分子对放电产生单重态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O分子对单重态氧相对产率的提高作用呈现出先迅速增强,继而缓慢达到饱和并略有下降。在所设计的实验条件下,最佳NO流量应为O2流量的3%左右。给出了NO分子对放电产生单重态氧浓度的拟合公式,拟合结果与实验值吻合很好。从化学反应机理上对该公式给出了解释,提出了NO分子猝灭氧原子过程的一种新的可能机理,估算出该过程的速率常数为1.8×10-30 cm6/s。
激光器 化学激光器 放电氧碘激光器 氧原子猝灭机理 一氧化氮 
中国激光
2013, 40(8): 0802006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