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烟台大学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2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北京 100190
3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1
1.27 μm波段O2(a1?g)气辉的辐射强度高、自吸收效应弱,是反演临近空间大气温度的理想目标源。基于O2分子气辉光谱理论以及“剥洋葱”算法,利用扫描成像大气吸收光谱仪(SCIAMACHY)的近红外临边观测数据,成功反演50~100 km区域的大气温度廓线。与SABER、ACE-FTS及激光雷达的观测结果对比表明,在55~85 km的切线高度范围内温度测量误差优于±10 K,而在55 km以下与85 km以上空间区域,由于受到自吸收效应、大气散射以及OH气辉的光谱污染等干扰,温度反演结果出现显著偏差。
临近空间 O2(a1g)气辉 临边观测 剥洋葱算法 温度反演 near-space O2(a1g) airglow limb-viewing onion peeling algorithm temperature retrieval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24, 43(2): 215
作者单位
摘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6
以中高层大气背景的红外辐射特性和红外成像为研究目的,建立中高层大气背景探测模型和红外成像模型,分析中光谱分辨率大气辐射传输模式(MODTRAN)在红外波段的适用范围,利用战略高空辐亮度代码(SHARC)仿真分析3~5 μm波段不同观测参数下的中高层大气背景红外辐射特性,并建立相关辐射特性数据库,完成中高层大气背景红外辐射场景成像仿真。结果表明:3~5 μm和8~12 μm波段MODTRAN分别在切点高度50 km和70 km以下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中高层大气背景辐亮度随着切点高度和太阳天顶角的增大而减小,随着观测天顶角的增大而增大;短路径和长路径的辐射特性分别由路径长度和处于低层大气的路径大气参数占主导影响;白天和夜晚的辐亮度分别在36 km和34 km为最大值,在75 km和85 km处为极大值。研究结果可为中高层大气背景红外探测提供理论支持。
中高层大气 红外辐射 临边背景 红外成像 数据库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4, 61(8): 0828005
作者单位
摘要
1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北京 100094
2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94
3 中国人民解放军32011部队,北京 100094
为评估地球杂散辐射对地球临边、深空背景探测类空间光学遥感器成像的影响,指导遥感器杂光抑制设计,对地球杂散辐射进行了建模分析。基于辐射学理论,建立了地表球冠杂散辐射模型,给出了卫星任意位置时对其光学载荷杂光有贡献的地表球冠区域,并采用区域网格化,小面元积分的方法求解地球总的杂散辐射。小面元的辐射能量包括透过大气的地物能量、大气自发辐射能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后向散射能量,为准确表征,根据卫星参数建立了小面元的经纬度模型、太阳矢量模型来计算其太阳照射几何,结合卫星观测几何、地表参数、大气参数等,通过大气辐射传输模型仿真求得。以某空间遥感器可见光及长波红外谱段为例,从星下点位置、时间、载荷视轴指向等各维度进行了地球杂散辐射仿真分析。
地球杂散辐射 地球临边探测系统 深空背景探测系统 杂光抑制 earth stray radiation earthlimb detection system deep space background detection system stray light suppression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3, 52(10): 2023004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光谱成像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119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3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北京 100094
星载测风干涉仪采用临边观测模式测量大气气辉谱线的多普勒频移来实现大气风场探测,干涉仪有效覆盖性会受到探测目标源及卫星平台模式的限制,在卫星任务规划前端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满足科学目标,对风场数据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建立了临边观测几何模型,对卫星运行期间仪器的临边切点分布情况进行仿真;其次,探讨了影响仪器有效观测的主要因素,并以昼气辉探测为例,分析在不同时段下,太阳入射角与干涉仪有效时空覆盖性之间的关系;最后使用分离变量法研究卫星轨道参数对测风干涉仪有效覆盖性的影响,并评估不同轨道参数下的干涉仪对欧亚大陆的覆盖百分比。结果表明:1)影响仪器有效观测的因素主要为太阳天顶角和太阳散射角,太阳入射角影响切点纬度覆盖范围和切点地方时;2)卫星轨道倾角和轨道高度共同决定仪器有效覆盖效率,且轨道倾角为欧亚大陆覆盖百分比的主要影响因素,当轨道倾角在60°~80°之间时,覆盖百分比可达到百分百。文中为星载干涉仪的后续设计及性能评估提供了观测几何框架,实现了载荷观测覆盖效能的定量分析,且该模型具备泛用于其他各类大气光学遥感载荷观测模式分析的能力。
星载测风干涉仪 临边观测 数据有效性 覆盖性 覆盖百分比 spaceborne wind interferometer limb observation data validity coverage coverage percentage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3, 52(10): 20230106
作者单位
摘要
1 烟台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2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1
3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北京 100190
中间层顶-低热层区域是地球大气中重要的空间区域。基于剥洋葱算法及氧分子气辉光谱理论,利用迈克耳孙全球高分辨率热层成像干涉仪(MIGHTI)测量的O2-A波段气辉辐射强度图像,反演得到海拔为92~140 km的大气温度廓线。首先,根据氧分子气辉光谱理论,结合MIGHTI仪器参数,计算了其各光谱通道信号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然后,利用剥洋葱算法提取各光谱通道的目标层信号强度,并结合信号强度与温度的函数关系,反演得到大气温度廓线;最后,通过与SABER卫星的观测结果及NRLMSIS-00大气模型的仿真数据的对比,验证了MIGHTI温度反演的可靠性与合理性。误差分析结果表明,MIGHTI的温度探测误差随高度增加而增大,在92 km处为1 K,在140 km处为13 K。
大气光学 温度反演 气辉辐射 临边观测 剥洋葱算法 
光学学报
2023, 43(12): 1201006
鲁晓峰 1,2,*曾议 2曹子昊 1,2鲁月林 2,3,4[ ... ]司福祺 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合肥学院生物食品与环境学院, 安徽 合肥 230601
2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安徽 合肥 230031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 合肥 230026
4 安徽工程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星载大气成分临边探测光谱仪在采集高度方向上光信息时需要借助反射镜的反射, 为满足光谱仪扫描需求, 设计了一款扫描摆镜驱动控制系统, 并在地面模拟验证了扫描方向上的光谱数据采集。设计的驱动控制系统基于 STM32 微控制器, 采用 DRV8833C 电机驱动电路和闭环数字 PID 调节器, 利用有限转角直流无刷力矩电机作为光谱仪摆镜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 并使用 18 位单圈绝对值光电编码器作为位置传感器。进而搭建了摆镜控制系统和试验平台, 利用光电自准直仪对摆镜系统性能进行试验验证, 测试了系统的指向精度。结果显示平均指向精度小于 12.15'rime, 最大偏差小于 19.6'', 最小偏差小于 7.46'', 满足工程预研阶段的主要指标要求。
大气成分 临边探测 光谱仪 扫描摆镜 atmospheric composition limb detection spectrometer scanning swing mirror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22, 17(5): 570
陈雪琦 1,2万敏杰 1,2,*许运凯 1,2钱惟贤 1,2[ ... ]顾国华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南京理工大学 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2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省光谱成像与智能感知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94
地球临边场景仿真是卫星红外探测领域的关键组成部分,是空中高速目标远距离探测场景模拟的重要基础。临边观测下的地球表面近似于球面,传统的基于海洋三维形态并计算表面辐射特性的海洋红外图像仿真方法不适用。云层的厚度和高度对红外辐射传输特性的计算有重要影响,视云层为粒子团的处理方法会大大降低仿真的计算速度。因此,研究了海洋和云的红外辐射模型、地球-空间坐标系与红外相机坐标系的转换关系和大气传输模型,提出地球临边场景红外遥感成像仿真方法。根据场景组分的差异,分别建立海洋分布模型、多层云分布模型,并根据海洋和云层的红外辐射与反射特性,构建地球临边场景红外辐射模型。通过地球-空间坐标系与相机坐标系的转换关系,利用大气传输理论和传感器效应仿真,计算各观测角度的地球临边场景卫星遥感红外仿真图像。实验结果表明:仿真得到的红外图像画质清晰,符合地球临边场景红外辐射特性,其平均拉普拉斯算子和可达0.15,平均灰度梯度可达0.70。
红外物理 临边场景图像 遥感成像仿真 大气红外辐射 云场景 infrared physics image of limb scene remote sensing imaging simulation atmospheric infrared radiation cloud scene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2, 51(2): 20210896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环境光学研究中心, 安徽 合肥 230031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 合肥 230026
临边辐射探测技术是一种新型卫星探测技术,主要利用紫外-可见光-红外太阳散射光谱获得臭氧等痕量气体在垂直方向上的分辨率廓线信息。基于波长配对光谱分析法、乘代数重建技术以及SCIATRAN正向模型,用SCIAMACHY仪器临边辐射反演垂直高度为10~40 km、分辨率为1 km的臭氧数密度。首先,根据臭氧在Chappuis-Wulf波段的吸收特性分析波长配对的机理,并结合临边辐射权函数确定臭氧反演的波长和反演范围。然后,分析了几种典型的波长配对组合对反演结果的影响,确定一组较好的波长配对组合。最后,对迭代算法反演过程中的误差来源如迭代次数、先验廓线、切线高度和NO2浓度参量进行不同程度的偏差反演,误差结果表明,这些参数都会明显影响垂直高度小于20 km的臭氧廓线反演结果。
大气光学 临边辐射 波长配对 乘代数重建技术 臭氧廓线 反演 
光学学报
2021, 41(4): 0401005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利用 RFM 模式, 模拟计算了大气红外超高光谱探测仪探测的辐射传输中四种主要大气成分 (CO2、O3、H2O 和 N2O) 由于吸收线位置、强度和宽度的不确定性导致临边辐射计算的误差。在统计 HITRAN2016 数据库中分子吸收线不确定代码的基础上, 确定辐射传输计算使用不确定代码不小于 3 的不确定值。不同分子吸收线的不确定性对不同高度临边辐射影响不同, 起主导作用的不确定因子也不同。同时还模拟计算了大气红外超高光谱探测仪 4 个探测波段综合多种分子的 3 个不确定因子 (位移、强度、宽度) 导致的临边辐射误差, 为光谱通道选择和大气参数反演提供了数据基础。
辐射传输 大气红外超高光谱探测仪 临边辐射 不确定性 radiative transfer HITRAN2016 HITRAN2016 atmospheric infrared ultra-high spectral detector limb radiance uncertainty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2020, 15(4): 241
作者单位
摘要
哈尔滨工业大学 航天学院 空间光学工程研究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6
临边红外观测是对辐射强度较弱空间目标的一种有效探测方式,探测临边背景的红外辐射分布规律直接影响目标检测跟踪的效果。通过实测图像对临边背景辐射统计特征进行建模:临边背景辐射亮度在地平线垂直和水平方向具有不同的分布规律,垂直分布与视线切线高度相关,水平方向可近似为正态分布,变异系数取值集中于[0.01,0.05]。基于建模成果提出了一种临边背景红外图像快速仿真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仿真图像与实测图像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验证了成像模型和仿真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快速仿真方法耗时仅为常规逐像元仿真方法的1/200,能够满足实时仿真的需求。研究结果可应用于红外相机设计和目标检测算法测试等领域。
临边背景 红外辐射 成像仿真 空间目标 limb background infrared radiation imaging simulation space target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19, 48(9): 0904005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