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利萱 1,2胡佳骥 1,2王恺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北京交通大学 唐山研究院, 河北 唐山  063000
2 北京交通大学 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光电子技术研究所, 发光与光信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44
有机非富勒烯分子受体,又称稠环电子受体,由于其优良的光电转换性质,现已成为备受关注的有机光电子材料之一。基于该类材料所发展的有机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其能量转换效率已逼近20%。而制备高效稳定的有机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离不开对材料物性和光伏过程的深入探索。在众多研究体系中,非富勒烯光伏自旋动力学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内在的光物理机理尚未明确。而光激发磁光电流技术能通过监测有机体异质结中极化子对的解离,在器件工作状态下,原位表征光伏自旋动力学过程。本文结合实验和理论研究,科学地阐述目前主流的有机磁光电流理论基础及函数模型,如低磁场下的超精细耦合效应和自旋-轨道耦合效应,高磁场下的Δg机制;探讨不同有机体异质结在不同表征条件下如偏压、温度、光强的信号差异;最后,讨论了超快光谱技术在有机体异质结体系中的应用。
非富勒烯受体 有机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 电荷转移态 光电流 极化子对 non-fullerene acceptors organic bulk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 charge transfer states magneto-photocurrent polaron pairs 
发光学报
2024, 45(2): 215
作者单位
摘要
1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57
2 深圳康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107
LCD背光的色彩转换包括蓝光激发YAG黄粉、蓝光激发β-SiAlON+KSF红粉、蓝光激发红绿量子点材料等3种方式。在数字调光模式下,3种色彩转换方案在不同电流占空比条件下的亮度变化趋势基本呈线性关系,但色坐标变化趋势差异明显。随着电流的变化,蓝光激发β-SiAlON+KSF红粉转换方案样品在3种样品中色坐标变化差异值最大,且红色变化比绿色明显。蓝光激发红绿量子点转换方案的色坐标变化介于其他两种方案之间,且绿色变化比红色明显。经分析,色坐标变化差异与红绿粉的量子激发效率差异有关。通过缩短KSF粉余辉时间及驱动电流调光周期可以消除“红爆”现象。
色彩转换 色坐标 光电流 光致发光 余辉 color conversion color coordinates dimming current photoluminescence afterglow 
液晶与显示
2023, 38(12): 1672
作者单位
摘要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7
激光耦合隧道结器件是国际前沿研究热点,伴随产生的电磁场局域增强或光整流等效应在等离激元光镊、单分子成像、单光子光源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了解隧道结中的光电相互作用和特性,首先利用反馈电沉积制备获得了固态隧道结纳米器件,然后测定了激光功率、偏置电压、偏振方向和调制频率与光电流的关系,并结合有限元法和时域有限差分方法进行理论仿真,讨论了器件中光电流的组分及相关效应。结果表明,器件局部热膨胀效应、热伏效应和热载流子效应为光电流产生的主要原因,而光整流效应因受限于激光峰值功率,其结果并不显著。这些发现可为固态隧道结器件中的光学调控以及在纳米尺度上研究激光调制电子隧穿过程提供参考。
光学器件 隧道结纳米器件 光电流 热效应 光整流效应 等离激元效应 
中国激光
2023, 50(23): 2313001
作者单位
摘要
陕西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采用Silvaco TCAD软件构建了立方氮化硼(cBN)基台面结构pin型光电探测器数值计算模型,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n型、i型、p型cBN层材料掺杂浓度、厚度对探测器光电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器件物理相关理论对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p型cBN层掺杂浓度增大时,光电流、暗电流和内量子效率先增大后减小;i型层掺杂浓度增大时,暗电流减小;n型层掺杂浓度增大,光电流、内量子效率增加;光电流和内量子效率随着p层厚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i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大;n层厚度越大,光电流越大。
探测器 cBN 光电流 暗电流 内量子效率 
光学学报
2023, 43(20): 20040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
2 苏州大学东吴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
利用铁电薄膜的极化效应和金属微纳结构的表面等离激元非辐射衰减诱导的热电子,提高传统铁电薄膜材料的光电转换效率,在光伏、光催化和光电探测等领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大面积均匀的BiFeO3薄膜,并采用电子束热蒸发技术分别在其上下表面沉积Au纳米颗粒,形成了Au/BiFeO3复合薄膜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相较纯BiFeO3薄膜,负载了Au纳米颗粒的复合薄膜在可见光区的吸收明显增强,进而其光电流密度也有所增加。此外,利用铁电薄膜的极化效应对其界面势垒进行调控,从而控制Au纳米颗粒中热电子和BiFeO3薄膜中光生载流子的转移,在两者的协同作用下,实现了对复合薄膜光电流极性的操控。
薄膜 铁电薄膜 表面等离激元 极化效应 热电子 光电流 
光学学报
2022, 42(23): 2331001
作者单位
摘要
长春理工大学 物理学院, 长春 130022
采用两步水热法在导电玻璃(FTO)上制备了WO3/NiWO4复合薄膜。通过XRD, SEM表征了WO3/NiWO4复合薄膜的组成结构及微观形貌, 利用UV-Vis、光电流测试、光电催化测试和交流阻抗测试分析了WO3/NiWO4复合薄膜的光电性能。结果表明: WO3/NiWO4复合薄膜相较于WO3薄膜具有更好的光吸收特性、光电流密度和光电催化活性, 其中水热反应3h的WO3/NiWO4复合薄膜的光电化学性能最佳。WO3/NiWO4-3h在1.4V(vs.Ag/AgCl)时的光电流密度为1.94mA/cm2, 光电催化210min对亚甲基蓝溶液的降解效率为57.1%。交流阻抗图谱表明WO3/NiWO4薄膜的电荷转移电阻小于WO3薄膜, 光电化学性能更优。
复合薄膜 光电流 光电催化 WO3 WO3 NiWO4 NiWO4 composite film photocurrent photoelectrocatalysis 
半导体光电
2022, 43(1): 137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红外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83
对高温热退火前后分子束外延(MBE)生长的多层P-on-N结构HgCdTe外延材料的界面变化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高温热退火将引起HgCdTe外延材料界面层的改变,从而破坏原生结构。这种改变可以一定程度上通过工艺条件进行控制。同时,对热退火前后P-on-N结构变化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变化对其能带结构和光电流的影响。
碲镉汞 P-on-N 界面结构 热退火 光电流 HgCdTe P-on-N interface thermal annealing light current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21, 40(2): 156
任尚清 1,2,*王博博 1,2蒋春生 1,2钟乐 1,2[ ... ]解磊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a.微系统与太赫兹研究中心, 四川成都 610200
2 b.电子工程研究所, 四川绵阳 621999
为获得 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NMOS)器件在 γ射线辐照条件下的光电流特性, 采用激光模拟技术, 利用部分耗尽型绝缘体上硅 (PDSOI)工艺NMOS器件进行激光照射试验, 获得不同尺寸和拓扑结构器件在激光照射条件下光电流和激光入射能量之间的关系。利用 TCAD仿真工具进行器件的光电流仿真, 对比 TCAD仿真与激光模拟试验数据, 两组数据结果基本一致, 验证了激光模拟技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通过与理论计算得到的光电流进行对比, 获得了理论计算与试验光电流之间的关系, 并由此得到器件寄生双极晶体管在激光照射条件下的放大倍数。
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 部分耗尽型绝缘体上硅 激光模拟 光电流 NMOS device Partial -Depleted Silicon On Insulator laser simulation photocurrent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1, 19(2): 35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微光夜视技术重点实验室, 西安70065
2 长春理工大学 理学院, 长春1300

导电玻璃作为基底水热法生长了WO3纳米棒,通过电沉积法改变沉积Pt的时间(40 s,80 s,120 s),以WO3纳米棒为基底沉积得到不同的WO3/Pt复合薄膜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将WO3纳米棒薄膜和WO3/Pt复合薄膜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WO3/Pt复合薄膜样品。漫反射结果显示WO3/Pt复合薄膜与WO3薄膜相比具有更强的光吸收。交流阻抗谱显示WO3/Pt复合薄膜与WO3纳米棒薄膜相比增强了电荷转移效率。利用光电流、光电催化对WO3/Pt复合薄膜进行光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WO3/Pt复合薄膜相较于单一WO3薄膜光电流活性更高和光电催化活性更强,并且沉积时间为80 s的WO3/Pt复合薄膜显示最为优异的光电流和光电催化性能。同时,沉积时间为80 s的WO3/Pt复合薄膜的光电催化性能优于其光催化和电催化性能。

WO3 Pt 光电流 光电催化 光谱测试 WO3 Pt Photocurrent Photoelectrocatalysis Spectral test 
光子学报
2021, 50(3): 201
作者单位
摘要
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1
利用光生伏特效应设计一种新型的光控双向栅极可控硅晶闸管(LDGSCR)防护器件,研究光照对静电放电(ESD)维持窗口的调控作用。使用光生电流来模拟光照控制ESD设计窗口的物理效应,实现一种光控器件的可控硅晶闸管(SCR)宏观模型。在1.5 V的电压模拟光照下,该模型的维持电流相比无光条件增加35 mA,表明使用光照来调整ESD的维持窗口可以降低被保护电路发生闩锁的风险。采用0.18 μm BCD工艺制造LDGSCR器件并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与模型仿真结果之间的最大误差仅为0.09 V和0.004 A。验证表明,该宏观模型可以消除传统耦合晶体管电路模型中存在的收敛性问题,极大减少开发光控SCR器件新型结构所需的时间和精力。
光电子学 光控器件 静电放电防护器件 光电流 维持窗口 紧凑宏观模型 
光学学报
2021, 41(11): 1125001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