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福建医科大学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4
2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福建 福州 350004
3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福建 福州 350004
4 福建师范大学医学光电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 350007

血管型脑膜瘤血管异常丰富。术前或者术中能明确诊断血管型脑膜瘤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和预后判断至关重要。联合二次谐波技术、双光子激发荧光技术和光谱技术无标记地对血管型脑膜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光子技术不仅可以识别血管型脑膜瘤的内源成分,还能可视化它的微结构,联合图像分析技术,还可以进一步自动定位血管的位置并计算血管的数量。随着光纤技术和多光子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多光子技术有望成为临床诊断血管型脑膜瘤的新技术。

生物技术 多光子技术 双光子激发荧光 二次谐波 血管型脑膜瘤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2, 59(6): 0617025
作者单位
摘要
1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精密测试技术与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4
2 清华⁃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84
相比传统电生理方法,基于光遗传学的神经调控技术具有低侵入性、可结合基因工程实现特定神经元选择性激发等优势,近年来在脑科学研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对基于光遗传学的神经调控方法进行了系统回顾,详细介绍了双光子光遗传技术及其在在体高空间分辨率神经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串行螺旋扫描激发、串行扩展光斑扫描激发以及基于广义相衬和计算机生成全息图的并行激发技术等。此外,还讨论了目前双光子光遗传技术在激发精度及激发视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并指出将双光子成像与双光子光遗传结合的全光电生理技术可实现神经活动的同步观测与调控,进而极大地推动神经环路解析等神经科学研究。
材料 光遗传学 光敏蛋白 双光子激发 计算全息算法 全光电生理系统 
中国激光
2021, 48(15): 1507003
杨镇 1,2赵晓红 1胡墅 2刘栋 2[ ... ]龚馨慧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 北京 100876
2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激光重点实验室, 辽宁 大连 116023
为了研究碱金属铷蒸气激光器中新的波长输出情况及其可能的应用,在铷原子系统中通过5 2S1/2→6 2D5/2 和5 2S1/2→6 2D3/2的双光子激发和四波混频过程产生358.7 nm、359.1 nm、420.3 nm和421.7 nm四种波长的激光输出,得出了6 2D5/2和6 2D3/2能级的最佳共振位置以及共振线宽,研究了产生的四波混频激光信号强度随体系温度和泵浦光单脉冲能量的变化情况,发现了当体系温度高于185 ℃时6 2D5/2→6 2P1/2的反常跃迁情况并给出了初步解释。实验结果表明,这种通过铷蒸气四波混频产生蓝紫激光的技术可以为海洋资源探测、高密度信息存储及水下激光通信等领域提供一种新的激光光源。
非线性光学 双光子激发  四波混频 蓝光激光 紫外激光 
中国激光
2020, 47(11): 1101002
张荣丽 1,2,3李慧 3吴岳恒 4余佳 3[ ... ]林展翼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2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 广东 广州 510080
3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光学与分子影像研究室, 广东 深圳 518055
4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广东省华南结构心脏病省级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080
5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医学研究部, 广东 广州 510080
采用光谱和时间分辨的多光子显微技术对8例未染色的人体冠状动脉组织进行研究,根据荧光光谱分离出冠状动脉内膜中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并计算粥样硬化病变与非病变冠状动脉内膜中两种纤维信号的比值,从而获得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相对含量的变化。采用荧光寿命评估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弹性纤维生化特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硬化斑块区域具有较短的平均荧光寿命。光谱和时间分辨的多光子显微技术能有效识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望成为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新方法。
医用光学 二次谐波 双光子激发荧光 荧光寿命 荧光光谱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纤维 
中国激光
2020, 47(2): 0207025
作者单位
摘要
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河北省光电信息材料重点实验室, 河北 保定071002
以脉冲染料激光器579 nm激光为激发源, 采用双光子激光诱导色散荧光光谱方法, 对SO2分子第一激发带A对称电子态的激发及复杂退激发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 基态SO2分子吸收两个579 nm光子被激发至A1A2态, 通过能量内转换或碰撞弛豫实现在A1A2, B1B1与a3B1态多个振转能级的再布居。 三个电子态基振动能级向基态X1A1不同振动能级跃迁形成了305和425 nm处荧光包络与以347 nm为中心的规则序列。 另外, 还观测到了SO2分子的三光子激发过程X1A1→C1B2, 此激发产生了200~278 nm处的荧光包络和425 nm处的谱线叠加现象。 由实验数据计算出了SO2分子有关电子态的对称振动和弯曲振动模式的基振动角频率及非谐性常数。
光谱学 激光诱导色散荧光光谱 双光子激发 SO2分子 Spectroscopy Laser induced dispersive fluorescence Two-photon excitation SO2 molecule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2, 32(11): 3063
作者单位
摘要
四川大学原子分子物理所, 四川 成都 610065
用全相对论量子力学计算H2O和HLi的双光子偶极激发。为对比起见,同时用非相对论的对称匹配团族组态相互作用法(SAC-CI)计算其单光子激发。对于无对称中心的H2O和HLi,符合相应群的对称选择原则。双光子跃迁几率一般比单光子跃迁的小3~5个数量级。在计算双光子偶极激发时,应采用同时包含了空间的对称性和时间反转对称性的全相对论。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 双光子激发 单光子激发 分子H2O和HLi 
光学学报
2012, 32(1): 0130003
杨威 1,2,*邹千里 1,2周扬 3顾瑛 3[ ... ]吴飞鹏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北京 100190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3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激光医学科, 北京 100853
通过在苄叉环戊酮分子骨架外围引入不同数目羧酸钠基团,合成了4种水溶性的苄叉环戊酮染料,系统研究了它们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结果表明4种染料在修饰后水溶性都大幅提升。它们在近红外波段都具有较大的双光子吸收截面,而且在可见光照射下均能快速产生单线态氧和超氧负离子两种活性氧物种。单光子光动力实验结果表明4种新染料的暗毒性都较低,但只有Y1展现出强的光动力活性,说明保持适度的脂溶性对光敏药物非常重要。进一步的细胞实验显示,染料Y1对人直肠癌1116细胞产生了明显的双光子损伤效应。这表明Y1在双光子光动力治疗上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医用光学 光动力治疗 双光子激发 苄叉环戊酮 活性氧物种 
光学学报
2011, 31(s1): s100118
作者单位
摘要
1 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2 福建师范大学, 医学光电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建 福州 350007
采用共聚焦显微技术中的双光子激发荧光方法获得DHL细胞中5-氨基酮戊酸(5-ALA)代谢原卟啉Ⅸ(PpⅨ)荧光图像。结合Rhodamine123、DioC6(3)和LysoTracker Green三种细胞器荧光探针的使用, 采用双标的标记方法观察DHL细胞中5-ALA代谢PpⅨ在DHL细胞的定位分布, 进而利用Matlab软件对获得的定位的融合荧光图像进行相关系数计算。通过Matlab软件编写程序对获得的定位图像进行边缘检测、提取和分割等处理, 计算获得的线粒体相关系数r=0.564; 内质网相关系数r=0.465; 溶酶体相关系数r=0.366; 可以认为5-ALA代谢PpⅨ在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三种细胞器区域均有分布, 但PpⅨ在不同细胞器聚集程度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经过3 h的孵育代谢PpⅨ主要积聚于线粒体, 而溶酶体中积聚的最少。研究表明双光子激发荧光可成为定性或定量研究DHL细胞中5-ALA代谢PpⅨ以及PpⅨ在细胞定位的重要方法。
医用光学与生物技术 双光子激发荧光 DHL细胞 细胞定位 定量分析 
光学学报
2009, 29(6): 1605
作者单位
摘要
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光电信息科技学院、医学光电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7
由于生物组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样品制备等因素的影响,实验观察到的生物组织的背向二次谐波(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SHG)和双光子激发荧光(two-photon excitation fluorescence,TPEF)效应的差异较大.以鼠尾组织作为实验对象,共40个切片,分为横向和纵向、HE染色和未染色四组,采用飞秒激光器作为激发光,用双光子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two-photon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TPLSCM)观察和分析了样品在不同的制备方式、激发波长、激发功率、扫描深度等条件下的背向SHG和TPEF的变化曲线,讨论和比较了生物组织的背向SHG和TPEF的影响因素以及二者之间的异同,并尝试对实验现象做出了一定的解释.
生物组织 背向二次谐波 双光子激发荧光 
激光生物学报
2007, 16(5): 620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安徽,合肥,230026
2 中国科学院,分子反应动?ρЧ抑氐闶笛槭?北京,100080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三维微细加工技术,描述了自行开发的双光子微细加工实验系统.双光子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利用材料与飞秒激光束在焦点局域发生的双光子激发,通过逐点扫描,实现微器件的三维成型.由于材料发生双光子激发的几率与激发光强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具有极高瞬时光强的飞秒激光器和可以对光束进行强聚焦的显微镜装置成为系统的关键部件,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最后,给出了部分利用上述加工系统所获得的初步实验结果.
??/strong>双光子激发 光聚合 飞秒激光器 三维微器件 
光学 精密工程
2003, 11(3): 234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