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制浆造纸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457
利用合适的溶剂液化生物质不仅可以把木质纤维资源转化成液体燃料, 还可以将得到的低分子降解产物制备成所需的化学品和化工原料。 选用价格低廉的多羟基醇类液化剂进行液化, 研究了二甘醇(diethylene glycol, DEG)混合1,2-丙二醇(1,2-propanediol, PG)、 传统的乙二醇(ethylene glycol, EG)混合PG (均6∶1 ω/ω)分别作为液化剂对玉米秸杆液化得率和所得生物油产品性能的影响。 并采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 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FTIR)、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和X-射线衍射技术(XRD)对玉米秸秆、 生物油及液化残渣的纤维特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当DEG与PG混合液化时, 玉米秸秆生物油的得率为98.57%; 而EG混合PG时的液化得率为96.08%。 GC-MS分析表明, 玉米秸秆生物油的主要组成成分为醇类和有机酸类, 总含量高达97%以上, 而EG混合PG液化所得的生物油中含有有机酸将近60%, 这是造成生物油具有酸性和腐蚀性的主要原因, 不利于液化反应的进行; 利用FTIR检测生物油中一些分子量较大的低聚物的相应官能团, 以弥补GC-MS检测的局限性, 结果表明了液化体系中生成了很多活泼化学键, 提高了反应体系的活性, 并且生物油中包含了大量的C—O和CO官能团, 有力地佐证了GC-MS的检测分析结果。 对两种液化残渣进行表征, Py-GC/MS结果表明, 液化残渣的成分比较复杂, 含有一定量非常难降解的大分子物质。 这些物质可能是反应后期裂解的小分子重新聚合生成的大分子物质; 可能是玉米秸秆本身存在一些不能被液化降解的成分; 还有可能是降解的小分子物质与液化剂之间相互反应生成的新的高分子化合物。 通过FTIR表明, 在液化过程中, 液化残渣中纤维素、 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特征吸收峰都消失了, 表明三大组分的基本结构单元都被破坏, 三大组分都发生了液化, 并且木质素降解程度最大。 利用XRD对液化残渣进行表征, 液化破坏了碳水化合物所构成的聚合物晶体结构, 导致纤维素大分子被裂解, 表明纤维素在液化作用下遭到降解, 液化程度高。 最终, 该实验选取液化效果较好的DEG复配PG作为玉米秸秆液化时的溶剂, 这也为玉米秸秆液化生产低成本、 高品质的生物油提供了一种高效、 环保的工艺流程。
玉米秸秆 多元醇 液化剂 Corn stalk Polyhydric alcohol Liquefying agent FTIR FTIR Py-GC/MS Py-GC/MS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9, 39(5): 1517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3
2 新鼎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 城步 422500
采用多元醇法, 在不同温度, 不同PVP滴加速度和加入量的条件下合成了银纳米线。 利用XRD, UV-Vis, SEM和TEM对银纳米线及其侧向生长过程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UV-Vis表明银纳米线在纵向生长的同时发生了侧向生长。 而且表示银纳米线侧向生长的紫外吸收光谱峰在银纳米线合成后期发生了明显的红移, 由384 nm红移至约388 nm处, 表明银纳米线合成后期直径迅速增长, 银纳米线发生了快速的侧向生长。 SEM研究表明银纳米线直径在反应前期(15~23 min)只增加了20 nm, 而在反应后期(23~30 min)银纳米线直径增加了近150 nm, SEM观察结果与UV-Vis分析结论一致。 同时还发现银纳米线直径不仅与晶种大小有关而且与银线外覆盖的银层厚度有关, 银源以吸附在银线侧面的小银颗粒为附着点沿其侧面多点沉积导致了银纳米线的侧向生长; 降低反应液温度(165 ℃降至155 ℃), 降低PVP滴加速度(67 mL·h-1减小到49 mL·h-1)以及减少银纳米线合成后期PVP加入量可抑制银纳米线的侧向生长, 显著提高银纳米线长径比, 银纳米线直径由200 nm减小至100 nm左右, 长度仍保持在100 μm以上。
多元醇 银纳米线 侧向生长 抑制 Polyol method Ag nanowires Lateral growth Inhibition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 36(6): 1656
易早 1,2,*李恺 1牛高 1罗江山 2[ ... ]唐永建 1,3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四川 绵阳 621900
2 中南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长沙 410083
3 四川大学 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 成都 610065
探讨了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对多元醇法制备银纳米结构的影响, 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及分析, 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粒子的光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 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吡咯烷酮将得到不同形貌的银纳米粒子; 相对分子质量为1×104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得到的银纳米线产率最大, 随着聚乙烯吡咯烷酮相对分子质量增加, 银纳米线将减少, 相应的银纳米立方体将增多。
聚乙烯吡咯烷酮 银纳米粒子 多元醇 形状控制 polyvinylpyrrolidone silver nanoparticle polyol process shape controll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0, 22(10): 2317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