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 100101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 100049
新疆25 cm望远镜是一台小口径巡天望远镜,用于支撑地球同步轨道(GEO)监测任务。空间物体监测需要依靠快速的光学图像处理技术,采用天文定位方法得到空间物体的赤经-赤纬测量信息。新疆25 cm望远镜具有指向误差较大的问题,严重影响光学图像处理的成功率。本研究分析指向误差对天文定位中星图识别的影响,提出一种改进的以指向搜索为框架的快速星图识别方法,该方法能够自动适应指向误差带来的不利影响。利用新疆南山站25 cm望远镜的图像对该方法进行测试,达到预期效果,验证其有效性和稳定性。
图像处理 光学图像处理 星图识别 天文定位 指向搜索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23, 60(6): 0610003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 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吉林长春130117
空间目标的精密定轨需要高精度的天文定位技术,而星图匹配是天文定位的基础。本文针对精密跟踪型望远镜提出一种快速星图匹配算法,它包含优化三角形匹配和序列图像修正两部分。论文主要叙述了该算法原理、流程与实现,并对其速度与精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编码器轴系定位划取指向天区的星表数据,经筛选和归算列为导航星表。接着,应用降维查表的方法加速三角形匹配并通过理想坐标底片常数之间的关系校验得出首帧匹配结果。然后,修正算法结合后续各帧中望远镜指向的变化量计算导航星的理想坐标,并应用上一帧的底片常数,匹配观测星和导航星。最后,对底片常数计算得出的导航星和目标定位结果进行统计对比。经实验,计算39组星对时采用快速三角形匹配可以将时间缩短至近1/300;对后续图像(每帧含大约100组匹配星对)使用序列图像修正算法,均可以在0.04 s以内完成匹配;采用快速星图匹配算法获取的匹配星对用于对中高轨激光星定位,其平均误差在0.5″左右。由此可见,快速星图匹配算法充分满足精密跟踪型望远镜天文定位精度高、速度快的要求。
星图匹配 天文定位 三角形匹配 图像序列 底片常数 star pattern matching astronomical positioning triangle matching image sequence Plate constants 
光学 精密工程
2022, 30(22): 295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人民解放军9294部队,辽宁葫芦岛2500
2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3
3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9
为了提高天基光学传感器观测空间目标的定位精度,基于天文定位原理,提出了一种天基空间目标双星立体天文定位方法。首先,根据光学载荷固有参数,分析了空间目标在光学传感器上成像特性,选择阈值质心法精确提取目标在二维像平面上位置。接着,基于目标到观测传感器全链路坐标投影变换关系,建立了地球惯性坐标系下目标的观测矢量模型。然后,结合最小二乘法准则,建立了双星立体天文几何定位模型,完成空间目标从二维图像信息到三维空间信息的投影变换。最后,搭建地面实验生成了含空间目标的星空图像,并完成了定位算法验证和误差仿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定位模型中没有误差时,定位精度可达10-5 m;当同时存在卫星位置误差、卫星姿态误差、卫星轨道误差、相机安装误差和图像处理误差时,定位误差分布为均值为零,标准差为114.62 m的高斯分布,基本满足定位需求。本文的研究工作可为天基空间目标的高精度检测定位提供参考。
天基探测 质心提取 天文定位 坐标变换 最小二乘法 space-based detection centroid extraction celestial positioning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least-square method 
光学 精密工程
2021, 29(12): 290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北京 100191
2 海军上海航保修理厂, 上海 200083
星图识别的速度决定了姿态更新率。针对基于对数极坐标变换的星图识别算法的循环位移带来的耗时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首先寻找距离视场中心最近的星点来构造新的直角坐标系,并转换为极坐标,然后将星点坐标投影至距离轴,构造星模式的特征向量。由于极坐标变换在距离轴上具有旋转不变性,所以避免了循环位移带来的耗时问题。仿真表明,所提算法平均识别时间减少到传统算法的8.4%,受到位置噪声影响时的识别率下降趋势更小,受到伪星和缺星影响时的识别率依旧高于传统算法。由于受到噪声影响时星模式相较于由恒星构成的三角形模式改变较大,所提算法的识别成功率总体上仍会低于三角形识别算法。
图像处理 星图识别 坐标变换 天文定位 星敏感器 特征向量 
光学学报
2021, 41(10): 10100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安 710119
2 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94
3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190
针对中高轨碎片光电观测望远镜(简称中高轨望远镜)野外精度标定手段有限的难题,理论分析利用国产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鉴定天文定位和轴系定位测量精度的方法,通过分析卫星覆盖性、轨道精度和亮度等因素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对定期公布的数据间隔约为5 min的精密星历进行拉格朗日插值处理,并进行坐标转换,解算望远镜观测时刻在天球赤道坐标系中卫星相对测站的视赤经和视赤纬以及卫星在测站坐标系中的方位值和俯仰值,作为理论真值鉴定天文定位和轴系定位测量精度.利用此方法检测某中高轨望远镜天文定位精度优于2″,轴系定位精度优于7″.
北斗导航卫星系统 光电望远镜 指向测量精度 天文定位 轴系定位 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Electro-optical telescope Orientation precision Astronomy orientation Axis orientation 
光子学报
2020, 49(10): 1012001
作者单位
摘要
火箭军工程大学, 西安 710025
为了提高仪器的工作效率,在数字天顶仪定位的基础上开展了定向方法的研究,构建了识别星点的坐标转换模型.从坐标转换模型出发,分析了仪器倾斜及光轴倾斜等因素对恒星像点图像坐标的影响,研究了焦距值及光轴指向的天文坐标对恒星理论坐标的影响,并在坐标转换的基础上建立了定向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单组星图的定向精度均在5″以内,定向精度较高,能够满足实际条件下对定向精度的要求.
精密工程测量 天文定位 数字天顶仪 坐标转换 定向模型 定向精度 Precise engineering survey Astronomical positioning Digital zenith camera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Orientation model Orientation precision 
光子学报
2020, 49(1): 0112003
作者单位
摘要
火箭军工程大学 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 西安 710025
针对传统倾角补偿过程中存在的线性漂移问题, 采用Ⅰ-Ⅱ观测位置和Ⅱ-Ⅰ观测位置倾角修正的平均值进行倾角补偿; 为减小转台转位误差对天顶摄影仪旋转轴倾斜分量的影响, 推导了转位不对称性误差对倾斜补偿的影响; 分析了测站点天文坐标误差对倾角仪状态参数标定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改进后的倾角补偿方式可将经纬度误差从0.337″、0.381″提高到0.265″、0.216″; 转台转位不对称性误差控制在1′以内, 可使转位不对称误差对摄影仪旋转轴倾角补偿的影响控制在0.002″以内; 当测站点的天文坐标误差与仪器自身定位精度相当时, 测站点天文坐标误差对旋转轴的倾角补偿的影响较小, 即对天文经度影响在0.007″内, 对天文纬度影响在0.008″内.本文研究对倾角仪参数标定与天顶摄影仪定位的同时测定具有一定帮助.
天文定位 数字天顶仪 双轴倾角仪 倾斜误差 倾角补偿 测站准确度 Celestial position Digital zenith camera Inclinometer Tilt error Tilt compensation Precision of station 
光子学报
2019, 48(8): 0812001
作者单位
摘要
航天工程大学电子与光学工程系, 北京 101416
结合单位矢量法的优点,提出一种适用于相机阵列的空间目标初轨确定(IOD)方法,并给出新的条件方程和具体流程。使用实验室搭建的相机阵列系统对某空间目标进行跟踪,并对帧频为25 Hz、时长为5 min的实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该空间目标在不同观测时长下的IOD结果,并以轨道半长轴的测定精度为主要指标进行精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同一观测时长下,所提方法能有效减小IOD误差,提高IOD的可靠性。
散射 相机阵列 空间目标 初轨确定 天文定位 
光学学报
2019, 39(5): 0504003
作者单位
摘要
航天工程大学电子与光学工程系, 北京 100000
将由商业相机组成的相机阵列应用于空间目标的初轨确定。介绍了相机阵列的系统概况,结合相机阵列的技术特点,从空间目标探测能力、定位精度、初轨确定算法改进三方面分析了将相机阵列应用于空间目标初轨确定的可行性,提供了主要流程,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初步展示了相机阵列系统在提高极限探测星等和初轨确定精度方面的能力。
探测器 相机阵列 初轨确定 天文定位 
光学学报
2019, 39(2): 020400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 紫金山天文台, 江苏 南京 210008
2 中国科学院 空间目标与碎片观测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08
3 中国科学院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吉林 长春130033
4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5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北京 100032
同每个像素曝光开始及结束时间相同的传统科学级CCD相机相比, 近年来出现的卷帘快门(rolling shutter) sCMOS相机工作时每个像素的曝光开始及结束时间不同, 曝光时间相同, 因此需要评估sCMOS相机像素之间曝光开始及结束时间不同对空间碎片测量精度的影响。首先测试了卷帘快门sCMOS相机的工作时序和最大延迟时间, 并得出曝光不同步的改正公式, 再以激光卫星为目标, 测试了两种典型观测模式下空间碎片的天文定位精度, 并对应用曝光不同步改正前后结果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sCMOS相机卷帘快门的工作时序与理论一致, 边缘曝光延迟最大10 ms; 实测表明恒星位置内符合精度优于2 arcsec, 目标天文定位精度优于3 arcsec。sCMOS相机能够用于空间碎片观测, 能够实现较高的位置测量精度。
卷帘快门 空间碎片 天文定位 sCMOS sCMOS rolling shutter space debris astronomical positioning 
光学 精密工程
2018, 26(6): 1441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