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1 苏州科技大学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江苏微纳热流技术与能源应用重点实验室, 江苏 苏州 215009
2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 河南 济源 454682
3 北京联合大学数理部, 北京 100101
液晶波前校正器通常基于液晶显示器的工艺制备而成,因此其研制成本高、定制难度大。本文基于掩模光刻法制备液晶波前校正器,以实现液晶波前校正器的专用化、低成本研制。基于掩模光刻技术设计并制备了91像素的无源液晶驱动电极,并封装成液晶光学校正单元。设计并制备了驱动连接电路板,实现了液晶光学驱动单元和驱动电路板的匹配对接。对液晶波前校正器响应特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其相位调制量为5.5个波长,响应时间为224 ms。利用Zygo干涉仪进行球面波的产生和静态倾斜像差的校正。结果显示,其可以产生正负离焦波前,且对水平倾斜像差校正后,Zernike多项式中第一项的值从1.18降至0.16,校正幅度达86%,实现了像差的有效校正。本文的研究工作可为液晶波前校正器的研制提供新思路,进而拓宽其应用领域和场景。
液晶波前校正 掩模光刻 波前 响应特性 像差校正 liquid crystal wavefront corrector mask lithography wavefront response characteristic aberration correction 
中国光学
2024, 17(2): 324
作者单位
摘要
南京邮电大学 电子与光学工程学院、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南京 210023
针对大气湍流干扰下的多贝塞尔高斯光束畸变波前矫正研究场景单一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盖师贝格-塞克斯顿(GS)算法的多贝塞尔高斯光束畸变波前校正方法,采用功率谱反演法得到各向异性大气湍流相位屏,并仿真分析了异号拓扑、同号拓扑2种多贝塞尔高斯光束在3种不同大气湍流折射率结构常数影响下的畸变波前校正情况。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2种多贝塞尔高斯光束在校正后的目标轨道角动量(OAM)模式纯度均能提高12%以上,OAM谱的弥散也能得到有效抑制。
多贝塞尔高斯光束 轨道角动量 大气湍流 盖师贝格-塞克斯顿算法 波前校正 multi Bessel Gaussian beam, orbital angular moment 
光通信技术
2023, 47(3): 0018
作者单位
摘要
1 江苏海洋大学 电子工程学院,连云港 222005
2 金陵科技学院 网络与通信工程学院,南京 211169
将龙格-库塔优化器用于无波前探测自适应光学系统,提出基于RUN的自适应光学控制方法。以61单元变形镜为波前校正器件,不同湍流强度下的畸变波前为校正对象,建立基于RUN优化算法的自适应光学系统模型。对比分析基于RUN、PSO、DEA和GA等算法的波前校正效果、校正速度和局部极值。结果表明,相比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差分进化算法和遗传算法的自适应光学系统,在取得相同校正效果时,基于RUN优化算法的波前校正系统在不同湍流条件下的校正速度均提高三倍以上,且RUN算法不易陷入局部极值。研究结果可为基于RUN优化算法的波前校正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自适应光学 控制算法 龙格-库塔优化器 变形镜 波前校正 Adaptive optics Control algorithm RUNge Kutta optimizer Deformable Mirror Wavefront correction 
光子学报
2023, 52(11): 1111004
尤金昌 1,2於亮红 1,*孙奕杰 1樊超 1[ ... ]梁晓燕 1,**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800
2 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 201210
聚焦光场强度是超强超短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实验中最为核心的技术指标之一。本文提出了10 PW激光系统在真空条件下聚焦光场的参数测量方案,解决了终端物理靶场在真空环境中难以实现激光参数准确测量的难题。该方案通过平场消色差物镜和大口径光学器件优化设计,降低了取样测量系统引入的色差和单色像差。利用理想光源对取样测量系统进行标定,结果显示,该系统引入的波前畸变峰谷值(PV值)为0.106 μm,均方根值(RMS值)为0.016 μm,接近测量仪器的最小极限值,对主激光测量误差的影响可以忽略。同时,取样测量系统实现了终端变形镜与波前探测器的严格物像共轭关系,保证了自适应光学系统波前校正效果最优。通过对比空气条件和真空条件下的波前和焦斑测量结果,验证了取样测量系统的有效性。在真空条件下,利用该取样测量系统对激光脉冲进行波前、焦斑测量和优化,获得了接近衍射极限的聚焦焦斑。2.7 PW激光脉冲经焦距为2000 mm的离轴抛物面镜聚焦后,聚焦光强可达到4×1021 W/cm2,能为物理实验提供极端的物理条件。
激光光学 超快激光 10 PW激光系统 焦场 波前校正 
中国激光
2023, 50(19): 1901001
王海铭 1,2权佳宁 1,2葛宝臻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天津大学 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 天津300072
2 光电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天津300072
为了克服近地面湍流对几十到几百米中长成像距离下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不利影响,设计了基于长焦距望远物镜和一体化自适应模块的光学成像系统。在系统中心高度1.9 m及50~200 m的成像距离下,开展了分辨率板的室外成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近地面的50~200 m中长距离下湍流对成像质量的影响明显,所搭建的实验系统能够在不同距离下有效克服湍流影响,提高图像的分辨率和清晰度的一致性,但随着成像距离的增加,湍流影响的增大,系统的校正能力降低,成像质量下降。系统在100 m成像距离下的成像分辨率能够达到0.5 mm。在200 m的距离对混凝土模型表面裂缝进行了观测及校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抑制湍流影响,提高裂缝图像的清晰度,验证了系统的实际应用能力。
自适应光学 近地面湍流 波前传感 波前校正 adaptive optics near-ground turbulence wavefront sensing wavefront correction 
中国光学
2023, 16(4): 843
作者单位
摘要
1 江苏海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
2 金陵科技学院网络与通信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随机并行梯度下降(SPGD)算法是无波前探测自适应光学(AO)系统最常用的控制算法,这种方法一般以变形镜的驱动电压作为控制参数。但随着变形镜单元数的增加,以变形镜驱动电压作为控制参数的AO系统的收敛速度将会大大降低,常采用模式法来降低控制参数的维度。对比分析了不同单元数的变形镜对K?L模式和Zernike模式各阶像差的拟合能力,并以大气湍流影响下的光波波前像差作为校正对象,分别考察了K?L模式和Zernike模式系数作为控制参数时的AO系统的收敛速度和校正效果。结果表明:以常规SPGD控制算法(以驱动器电压作为控制参数)的收敛情况作为参考指标时,基于K?L模式的SPGD控制算法和基于Zernike模式的SPGD控制算法的收敛速度相较于常规SPGD控制算法分别提升了47.5%和29.4%。当大气湍流强度分别为10、15、20时,以K?L模式系数作为控制参数时的校正效果和收敛速度均优于以Zernike模式系数作为控制参数时的情况。以上研究结果为基于K?L模式的SPGD控制算法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光通信 自适应光学 随机并行梯度下降 变形镜 K‑L模式 波前校正 
中国激光
2023, 50(14): 14050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7
2 之江实验室智能感知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1100
自适应光学是一种校正波前误差的技术,在地基望远镜、生物成像、人眼像差校正、激光通信等领域中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各个领域带来了全新的方法。为了进一步提升传统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性能,研究者将自适应光学技术与深度学习相结合,从实时性、抗噪声干扰能力等角度对已有自适应光学系统进行了改进。首先对目前常用的人工神经网络架构进行了介绍,然后详细阐述了近五年深度学习与自适应光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最后对已有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该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激光光学 自适应光学 深度学习 人工神经网络 波前校正 
中国激光
2023, 50(11): 1101009
作者单位
摘要
1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与通信学院,广东 深圳 518172
2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光学与分子影像研究中心,广东 深圳 518055
光学显微镜是生物医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其中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具有大深度三维显微成像功能,被认为是深层生物组织研究的首选工具。但是,在双光子成像系统使用过程中,光学系统的装配偏差、光学元件不理想以及生物样品的不均匀性都会在成像过程中引入像差,从而降低成像质量。通过在双光子显微成像系统中引入自适应光学技术,可实现对像差的有效校正,从而提高成像的分辨率、深度和视场。介绍了双光子显微成像中的像差来源和特点,概述了自适应光学技术中不同的探测和校正方法,综述了近年来自适应光学技术在双光子显微成像中不同的应用成果,最后对自适应光学在双光子显微成像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生物光学 双光子显微成像 自适应光学 波前像差 波前校正 
中国激光
2023, 50(3): 0307103
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理工大学 光电学院,北京 100081
涡旋光束是一种携带轨道角动量的新型结构光场,在超大容量光通信、遥感探测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涡旋光束在大气等非均匀介质中传输时会产生波前畸变,使得其携带的轨道角动量发生改变,对实际应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引入自适应光学波前校正技术对其进行畸变校正。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涡旋光束自适应畸变校正方面的研究进展,首先简要介绍了当前较为成熟的涡旋光束畸变校正技术,包括高斯光束探针与波前传感相结合、相位恢复算法与面阵探测技术相结合等技术方案;然后着重介绍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新型涡旋光束畸变校正技术,包括泽尼克多项式系数反演、湍流相位屏反演等,同时讨论了将深度学习用于涡旋光束畸变校正的优势及局限性;最后展望了涡旋光束自适应畸变校正技术的发展趋势。
涡旋光束 自适应光学 深度学习 大气湍流 波前校正 vortex beam adaptive optics deep learning atmospheric turbulence wavefront correction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2, 51(7): 20220221
周鑫 1,2李新阳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自适应光学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209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实际自适应光学控制系统中存在的时间延迟,导致校正器生成的校正面形与实际的波前畸变不匹配,产生校正滞后误差。基于大气冻结湍流假设,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估计的波前畸变预测方法,来补偿时间延迟带来的影响。方法具体采用模板匹配算法,根据参考帧和当前帧的波前复原图像进行大气湍流运动方向估计,然后对当前帧进行移动处理来实现对下一帧图像的预测。通过采用不同采样频率、不同横向风速度的仿真数据对比,评估预测方法的适用范围,讨论回溯帧数对预测效果的影响。也与采用最小递归二乘(RLS)模式预测方法的预测效果进行比较。仿真结果显示,在波前复原图像变化趋势较为明显的情况下,即横向风对大气湍流变化影响占主导地位时,方法表现更好,使得在天气较为恶劣的情况下仍能保持更佳的预测效果。最后使用实际天狼星观测数据对预测方法进行验证,整体仍保持预测效果。
自适应光学 湍流预测 运动估计 波前校正 adaptive optics turbulence prediction motion estimation wavefront correction 
光电工程
2021, 48(10): 210288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