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四川 绵阳 621900
次临界能源包层是聚变-裂变混合堆的重要部件,对其进行力学特性分析研究是确保整个反应堆正常运行的关键。本文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次临界能源包层的第一壁结构、支撑固定结构的相关零部件开展了初步的力学分析,得到了各零部件相关结构的最大应力值、应力分布云图和变形分布云图,其中支撑结构的最大应力位于加强筋板与圆柱定位销的连接处,应力值为310.2 MPa;第一壁的最大应力位于“U”形流道拐角处,应力值为240.7 MPa;按相应的评价准则进行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校核,计算结果表明次临界能源包层各零部件能够满足计算工况下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聚变-裂变混合堆 次临界能源包层 有限元分析 强度 刚度 fusion-fission hybrid reactor subcritical energy blanket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trength strength stiffness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8, 30(3): 036001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四川 绵阳 621900
基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磁约束聚变-裂变混合能源系统次临界包层的物理-热工设计结果,提出了聚变-裂变混合堆次临界包层燃料区结构设计方案,包括纵骨支撑结构、燃料区结构和锆包壳结构。运用Pro/e建模软件建立了次临界包层燃料区结构模型,并利用ANSYS-workbench mechanical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纵骨式支撑结构开展了初步力学分析,得到了燃料部件和纵骨式多层支撑结构的最大Tresca应力值、应力分布云图和总变形量,其中最大应力为87.04 MPa,最大变形量为0.17 mm。按照第3强度理论校核,计算结果表明纵骨式次临界包层结构各部件能够满足强度要求。
聚变-裂变混合堆 次临界包层 燃料区 结构设计 有限元分析 fusion-fission hybrid reactor subcritical blanket fuel zone structure desig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4): 046001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四川 绵阳 621999
利用MULTI程序建立了大空间-时间尺度、Z-FFR聚变靶室气体氛围的辐射流体力学模型,研究了聚变X射线能量传输、气体氛围温度密度演化以及冲击波的形成和传播等物理过程,获得了第一壁表面辐射温度、冲击压力随时间的变化等重要参数。同时利用Geant4程序计算了静态X射线在第一壁耐烧蚀涂层中的能量沉积分布,研究了不同能量X射线在聚变靶室气氛中的衰减规律。综合动态和静态计算结果,完成了聚变X射线防护初步设计,确定第一壁入射X射线能量密度阈值约为0.2 J/cm2,Ar气氛围压强为2000 Pa。
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堆 聚变靶室 辐射流体力学 X射线防护 X射线能量密度阈值 Z-pinch-driven fusion-fission power reactor fusion chamber radiation hydrodynamics X-ray mitigation X-ray fluence threshold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1): 016012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四川 绵阳 621900
作为一种有竞争力的能源系统, Z箍缩聚变裂变混合堆(Z-FFR)正在开展概念研究, 包层研究正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建立了Z-FFR包层设计模型, 分析了包层影响因素、中子平衡、通量与功率密度、燃耗等方面, 表明该包层设计在50年内能量放大因子、氚增殖比和燃料增殖比的平均值分别为14.91, 1.294和5.140, 满足设计要求。针对聚变源的脉冲特性进行了包层的瞬态中子学分析, 发现燃料区中子脉冲可分为聚变中子、瞬发裂变中子和缓发裂变中子脉冲三个部分, 绝大部分热量约在0.01 s内沉积。结果较完整地给出了Z-FFR包层的中子学参数, 为概念研究提供了基础。
Z箍缩聚变裂变混合堆 包层 中子学 瞬态 Z-pinch driven fusion-fission hybrid reactor blanket neutronics transient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5, 27(1): 016002
作者单位
摘要
1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8
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四川 绵阳 621900
3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科技信息中心, 四川 绵阳 621900
4 表面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 四川 绵阳 621907
5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840
6 中国科学院 合肥物质研究院, 合肥 230031
7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成都 610041
8 清华大学 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北京 100084
9 西安交通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西安 710049
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包括聚变中子源和次临界能源堆,主要目标是生产电能。回顾了国内外混合堆的发展历史,给出混合能源堆设计的边界条件和约束条件,说明次临界能源堆以铀锆合金为燃料、水为冷却剂的设计思想。利用输运燃耗耦合程序 MCORGS 计算了混合能源的燃耗,给出了中子有效增殖因数、能量放大倍数和氚增殖比等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通过分析能谱和重要核素随燃耗时间的变化,说明混合能源堆与核燃料增殖、核废料嬗变混合堆的不同特点。论述了混合堆的热工设计并进行了安全分析。对于燃耗数值模拟程序,通过多家对算,保证其计算结果的可信性。针对次临界能源堆的特点,利用贫铀球壳建立了贫铀聚乙烯装置和贫铀LiH装置,并且专门设计加工了天然铀装置,开展铀裂变率、造钚率、产氚率等中子学积分实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
聚变-裂变混合堆 热工水力 燃料循环 中子学积分实验 fusion-fission hybrid reactor thermal-hydraulic fuel circulation integral neutron experiment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10): 100203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四川 绵阳 621900
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Z-FFR)在核安全、经济、持久和环境友好等方面具有优良的品质,有望成为有效应对未来能源危机和环境、气候问题的新能源。从Z箍缩驱动聚变方案与聚变靶设计、重复频率驱动器、次临界包层及产氚包层设计、燃料循环等关键问题方面,对Z-FFR工程概念总体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
聚变-裂变混合堆 Z箍缩 惯性约束聚变 次临界包层 氚循环 fusion-fission hybrid reactor Z-pinch 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 subcritical blanket tritium recycle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10): 10020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四川 绵阳 621900
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四川 绵阳 621900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提出的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Z-FFR)概念,采用Z箍缩热核聚变产生的大量中子驱动次临界裂变堆而释放能量,集成了“局部整体点火”聚变靶、“先进次临界能源堆”等创新概念,在安全、经济、持久和环境友好等方面具有优良的品质,有望成为有效应对未来能源危机和环境气候问题的千年能源。简要回顾了国内外Z箍缩聚变能源(Z-IFE)的相关研究进展,介绍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在Z-FFR方向的总体概念研究情况,从驱动器、聚变靶设计和次临界裂变堆三方面阐述了此能源系统的原理结构和运行特点,对其经济性进行了评估,同时提出了未来Z-FFR的发展路线图设想。
Z箍缩 聚变-裂变混合堆 局部整体点火 次临界能源堆 Z-pinch fusion-fission hybrid reactor local-holistic ignition sub-critical power reactor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4, 26(9): 090201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流体物理研究所, 四川 绵阳 621900
评述了快Z箍缩中子产生及诊断的最新进展,介绍了聚变裂变混合堆原理与结构。概述了混合堆界面的磁绝缘传输线(MITL)和碎片防护罩设计,提出了MITL电流压力建模思路,提出了PTS装置上MITL翻转柱孔汇流结构(PHC)及同轴延伸方式,这两种配置方式简便、易行。
聚变裂变混合堆 Z箍缩 中子源 界面 hybrid reactor magnetically insulated transmission line MITL Z-pinch neutron source interface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1, 23(7): 1713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