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芳 1石楠楠 1,2李婧 1袁智 1,2[ ... ]姜洲洲 1,2
作者单位
摘要
1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州 350004
2 福建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福州 350122
532 nm激光光凝是诱导啮齿类动物脉络膜新生血管( CNV)的一种既定方法。本研究旨在评价激光诱导 CNV在体内和体外随时间变化的形态变异程度,为今后 CNV相关研究提供观察指标。本实验首先对棕色挪威(BN)大鼠进行激光造模,随后,根据不同时间点对其进行体内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ICGA),最后,应用组织病理检查进行体外验证。结果发现,光凝后第 7天出现 CNV,第 21天的 CNV总发生率最高。 FFA呈典型圆盘状强荧光渗漏, ICGA显示光凝区周边强荧光,中央低荧光,呈花环状形态。光学显微镜下可见,造模后第 7天,视网膜下 CNV形成,第 7~21天, CNV中央厚度逐渐增加,第 28天, CNV中央厚度保持相对稳定。这提示, 532 nm激光诱导 BN大鼠 CNV模型造模时间短,成功率高。这种造模方式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前实验研究,为进一步研究 CNV发病机制提供了思路。
激光诱导 脉络膜新生血管 动物模型 BN大鼠 laser-induced 532 nm 532 nm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animal model brown Norway rats 
激光生物学报
2023, 32(4): 0321
作者单位
摘要
长春师范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针对脉络膜与巩膜间对比度低,脉络膜分割存在脉络膜下边界模糊,难以界定等问题,提出了融合注意力机制的TransGLnet脉络膜自动分割网络,在卷积层引入全局注意力模块(Global Attention Module,GAM),在特征之间应用矩阵乘法,在整体空间位置的多个特征之间建立非线性交互,在不使用大量参数的情况下提取全局特征;在卷积层和Transformer编码器之间引入局部注意力模块(Local Attention Module,LAM),以1/4特征图为基本单元探索局部特征,特征图元素位置移动规则为保持行位置的元素不变,将列位置的元素由大到小重新排列。两模块融合可令网络有效兼顾全局与局部特征。实验结果表明,TransGLnet网络的Dice值为0.91,准确率为0.98,平均交并比为0.89,F1值为0.90,豪斯多夫距离为6.56。与现有脉络膜自动分割方法相比,本文方法的各项性能指标均有提高。TransGLnet脉络自动分割网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供临床借鉴。
医学图像处理 脉络膜自动分割 TransUnet 全局注意力 局部注意力 medical image processing automatic choroidal segmentation TransUnet global attention local attention 
光学 精密工程
2023, 31(23): 3482
作者单位
摘要
1 福建医科大学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眼科学与视光学系,福建 福州 350004
2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福建 福州 350005
3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目的:探讨新型光敏剂ZnPcS4BSA(四磺酸酞菁锌与牛血清白蛋白的配合物)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及应用前景。方法:每只BN大鼠一眼作为实验眼,另一眼作为对照眼,在间接检眼镜下用氩激光光凝视网膜,于光凝后14、21、28天时行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荧光血管造影(FFA)等检查。光凝21天后,进行光动力治疗(PDT),照射能量密度为50J/cm2,PDT1和PDT2两组分别以ZnPcS4BSA和ZnPcS4为光敏剂,于治疗后24小时和7天进行眼底镜,OCT和FFA等检查,检查后作组织病理学光镜和电镜的观察。结果:光凝后14天时,OCT检查见光凝斑视网膜变薄,脉络膜反射被遮蔽,FFA见少量荧光素渗漏,光镜检查见视网膜神经层变薄。光凝21天后,OCT检查见光凝斑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反射光带增厚,光凝后21和28天时,FFA检查分别有55%和35%的光斑有点状荧光素渗漏,光镜检查有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PDT1和PDT2组治疗后24h FFA检查CNV各有30%和25%被封闭,7天后各有60%和45%,两组间总的有效封闭率有显著性差异。光镜和电镜检查,PDT2组比PDT1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更为严重。结论:ZnPcS4BSA介导的光动力治疗一周后能有效地封闭脉络膜新生血管,比用ZnPcS4介导的光动力治疗效果更好。
脉络膜新生血管 光动力治疗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photodynamic therapy ZnPcS4BSA ZnPcS4BSA FFA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OCT518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应用激光
2010, 30(6): 518
作者单位
摘要
1 解放军总医院激光医学科,北京市,100853
2 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北京市,100853
目的 观察光敏剂血卟啉单甲醚-630 nm半导体激光器光动力学疗法对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BN大鼠共21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和PDT治疗组(T1~T6).氪激光光凝诱导BN大鼠建立脉络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后14~21d,T1~13组大鼠股静脉注射血卟啉单甲醚15 mr/ks后20 min,分别以400、600、1 000 mW/cm2功率密度,波长630 nm半导体激光照射90s,即能最密度36、54、90 J/cm2;T4~T6组大鼠在给予血卟啉单甲醚30mg/kg后,以波长630 nm半导体激光分别照射60、90、150 s,即能量密度分别为36、54、90 J/cm2.眼底光斑直径皆为800~1 000μm.治疗后24 h、7 d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后7 d行脉络膜平片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显示各治疗参数的CNV闭合率不同,随能量密度的增加和光敏剂剂量的增加而提高.T1、T2、T3组PDT后第24小时CNV闭合率分别为39.1%、65.2%、87.5%,PDT后第7天闭合率分别为O%、5.6%、45.5%.T4、T5、T6组PDT后第24小时CNV闭合率分别为56.5%、78.3%、90.9%,PDT后第7天闭合率分别为25.0%、68.8%、93.3%.PDT后第24小时除T1组外,其余各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CNV和脉络膜毛细血管闭合及血栓形成;T2组视网膜毛细m管和脉络膜大血管未闭合;T4、T5组部分视网膜毛细血管有附壁红细胞聚集未堵塞管腔;T3、T6组视网膜毛细血管、CNV、脉络膜毛细血管及大部分脉络膜大血管闭合.PDT后第7天各组闭塞的视网膜血管和脉络膜大血管未见完全开放.脉络膜平片的免疫组化分析显示对形成血管腔和未形成血管腔的内皮细胞均有特异性表达,用方差分析统计方法结果显示C组与T1~T6组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血卟啉单甲醚—光动力学疗法治疗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疗效确切.
光动力学疗法 血卟啉单甲醚 脉络膜新生血管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08, 17(2): 80
作者单位
摘要
1 汕头澄海人民医院眼科,汕头市,515800
2 深圳市眼科医院暨南大学深圳眼科中心
目的 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脉络膜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经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B超声检查确诊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7例7只眼,TTT采用810 nm半导体红外激光,光斑直径≤2mm,根据肿物范围大小采取连接光斑照射,从远离黄斑中心处开始光凝,功率450~550 mW,照射时间60~80 s.治疗3~5次,两次治疗间隔时间1个月.随访3~21个月.结果 治疗后中心视力提高6例6只眼,中心视力不变1例1只眼.治疗后6例6只眼黄斑视网膜下液吸收,肿瘤色泽由橘红转为灰白瘢痕形成,B超声检查显示肿瘤厚度变薄.无一例出现视神经萎缩.结论 TTT治疗脉络膜血管瘤具有比激光光凝治疗疗程短,并发症少及费用少优点.但TTT治疗要根据脉络膜血管瘤的范围、厚度、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程度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激光 脉络膜 血管瘤 经瞳孔温热疗法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07, 16(6): 376
作者单位
摘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北京市,100730
目的 探讨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共焦激光扫描眼底血管造影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海德堡HRA2共焦激光扫描血管造影系统对21例21只眼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进行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其中12例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9例行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同步检查,分析比较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2种检查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FFA检查动脉前期或动脉早期血管丛状或斑状强荧光,静脉期强荧光灶明显渗漏融合,晚期瘤体呈弥漫性强荧光.6例瘤体表面有明显的不规则点片状弱荧光,13例瘤体表面及周围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10例可见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带状萎缩相应的透见荧光.ICGA检查影像特征为早期瘤体由不规则网状血管团样强荧光,中期瘤体呈强荧光团,晚期所有病例均有特征性的"冲洗现象".FFA和ICGA同步检查同屏显示,成像清晰,有可比性,ICGA比FlA更清晰显示瘤体范围.结论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ICGA影像比FFA更具有特征性,并能清晰显示肿瘤大小边界;FFA则可清晰显示视网膜血管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继发性损伤.激光扫描FFA和ICGA同步检查可为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诊断、治疗及疗效监测提供更多的临床信息.
脉络膜血管瘤 眼底血管造影 激光扫描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07, 16(5): 288
作者单位
摘要
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为了避免激光经瞳热疗带来的热损伤或治疗不足,建立了眼底层状模型并采用二维有限元法求解生物传热方程,从理论上分析了激光引起的视网膜和脉络膜的温度变化.在相同光斑条件下最高温升与照射功率成正比、与眼睛透射率成反比,可从任意功率出发计算达到阈值温升所需要的功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照射功率与光斑直径、眼睛透射率和阈值温升的定量关系,根据此关系式得到的功率使得阈值温升在光斑直径变化时保持不变.
激光热疗 功率选择 有限元法 脉络膜新生血管 光斑直径 阈值温升 
光子学报
2007, 36(12): 2294
作者单位
摘要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北京市,100730
2 解放军总医院眼科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氪激光诱导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BN大鼠3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单眼视网膜氪激光光凝,诱导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分别在光凝后3 d,1、2、3和4周摘除眼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光凝区进行因子Ⅷ相关抗原(FⅧR:Ag)的检测以观测CNV形成,并检测CNV形成过程中VEGF、PEDF蛋白的表达,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 FⅧR:Ag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显示,光凝后1周开始形成CNV,3~4周达到高峰.正常BN大鼠视网膜中,VEGF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色素上皮层、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表达;PEDF在神经节细胞、内核层、色素上皮层表达.视网膜光凝后,除上述部位外,VEGF和PEDF均在外核层和脉络膜的光凝损伤区阳性表达.光凝后3 d至4周,光斑区内FⅧR:Ag、VEGF阳性染色密度逐渐增加(P<0.05),PEDF阳性染色密度逐渐下降(P<0.05);FⅧR:Ag与VEGF阳性染色密度正相关(r=0.89,P<0.05),与PEDF阳性染色密度负相关(r=-0.84,P<0.05).结论 CNV形成与VEGF表达正相关,与PEDF表达负相关,VEGF和PEDF表达失衡可能是CNV形成和增殖的主要原因之一.
激光 脉络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因子Ⅷ相关抗原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06, 15(6): 341
作者单位
摘要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眼科,武汉市,430070
目的 观察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70例(88只眼)CNV患者行PDT治疗.以治疗前、后第1周,1、3、6和12个月的视力,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的检查结果作为临床观察指标,评价PDT治疗CNV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第1个月复诊,78只眼视力提高,占88.6%;8只眼视力稳定,占9.1%;2只眼视力下降,占2.3%.治疗后第3个月,73只眼视力提高,占83.0%;12只眼视力稳定,占13.6%;3只眼视力下降,占3.4%.治疗后第6个月,73只眼视力提高,占83.0%;10只眼视力稳定,占11.4%;5只眼视力下降,占5.7%.治疗后第12个月,72只眼视力提高,占81.8%;10只眼视力稳定,占11.4%;6只眼视力下降,占6.8%.结论 PDT可单次或重复治疗黄斑部CNV,封闭新生血管后可使渗漏消退或减轻,是改善或稳定患者视功能的安全、有效方法.
光动力学疗法 脉络膜新生血管 治疗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06, 15(5): 297
作者单位
摘要
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北京市,100853
目的比较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脉络膜血管铺片和PECAM-1免疫组化标记血管内皮细胞3种方法对于评价大鼠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优缺点.方法氪激光光凝BN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建立脉络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后2周,分别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脉络膜血管铺片检测和PECAM-1免疫组化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光凝后2周,FFA显示光凝区出现大片圆盘状荧光素渗漏;脉络膜血管铺片在低倍镜下可见分布在视神经周围的激光斑处弥漫的高荧光,高倍镜下表现为圆形网状结构;PECAM-1免疫组化标记的内皮细胞分布在瘢痕的中心和周围.环状的内皮细胞增生活跃形成了管腔,光斑内PECAM-1强阳性表达.结论3种方法结合可以细致描述激光光凝后新生血管的发生过程,更为准确地定性定量评价脉络膜新生血管.
脉络膜新生血管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脉络膜血管铺片 PECAM-1免疫组化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06, 15(3): 144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