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贵 1,2,3王小勇 1白绍竣 1吴铠岚 1,3[ ... ]林栩凌 1,3,*
作者单位
摘要
1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北京 100094
2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北京 150001
3 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Overview: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measurement of gravitational wave signals in the millihertz frequency band, the space-based gravitational wave detection projects such as LISA, TianQin, and Taiji projects, which are based on laser interference systems, require the hardware noise floor of the interferometers to be lower than the interstellar weak light shot noise limit. This imposes stringent engineering specifications on the optical-mechanical design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terferometer payload. This paper approaches the issu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tection mode selection and derives the expressions of readout noise and stray light noise in the interference signal under the single detector mode and the balanced mode. Furthermore, a detailed discussion is provided on the weak-light interference process of the scientific interferometer.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balanced mode is capable of suppressing the interference phase noise caused by laser power fluctuations and backscattered stray light across multiple orders of magnitude. However, the suppression capability is constrained by the unequal splitting property of the beam combiner. To address this, a relative gain factor is introduced to compensate for the unequal splitting property of the beam combiner. Further analysis reveals that electronic gain compensation can only eliminate the impact of unequal splitting on one of the two noises rather than both simultaneously. Therefore, a balance must be struck in selecting gain compensation between the suppression of laser power fluctuation noise and stray light noise. Even with this consideration, the balanced mode still offers significant noise suppression capabilities at a magnitude difference, thus potentially reducing the engineering requirements for laser power fluctuations and telescope backscattered stray light.
引力波探测 平衡探测模式 读出噪声 杂散光分析 gravitational wave observation balanced detection mode read out noise straylight analysis 
光电工程
2024, 51(2): 230134
作者单位
摘要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红外探测全国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83
成功设计了一款天文应用的640×512短波红外焦平面读出电路。由于红外天文观测具有极低背景辐射、光子通量低的特点,为了实现探测器的高信噪比,需要降低器件的暗电流和电路噪声。电路采用有效的功耗管理策略,在保证电路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电路功耗以减小电路辉光对器件暗电流的影响。同时,研究非破坏性读出的数字功能,实现了超长的积分时间和信号的多帧累积,并作为一种斜坡采样的策略有效地降低读出噪声。短波HgCdTe焦平面的测试结果符合理论设计预期,开启电路非破坏性读出功能,设置6000 s的积分时间,当电路功耗调低至14.04 mW时暗电流为0.9 e-·pixel−1·s−1。读出噪声在两档增益下分别为50 e-(10 fF)和27 e-(5 fF),非线性度低于0.1%。
红外天文观测 红外焦平面读出电路 低功耗 非破坏性读出 读出噪声 infrared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 IRFPA ROIC low power consumption non-destructive readout readout noise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4, 53(1): 20230364
孙佰成 1郭杰 1,*许方宇 2,**范明国 3[ ... ]张雨辰 2
作者单位
摘要
1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省光电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云南 昆明 650500
2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云南 昆明 650216
3 昆明物理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23
基于天文红外探测器评价体系,利用改进的“光子转移曲线”测试方法,分别测试了液氮制冷和热电制冷的两款InGaAs近红外探测器的性能。NIRvana-LN光电子与输出数字量的转换因子为0.16ADU/e-,读出噪声实测值是83 e-,远高于标称值15 e-;NIRvana的高、低转换因子分别为1.25ADU/e-和0.097ADU/e-,读出噪声分别为105 e-和380 e-;NIRvana在高转换因子档下暗电流实测值是415 e-/s,大约是标称值的2倍。理论估算云南天文台两米环形望远镜在1.565 μm太阳磁场测量时的信号电子数约8800 e-,在实测暗电流4.06 e-/s,像元曝光时间20 ms,读出噪声83.59 e-条件下,NIRvana-LN探测器信噪比为70。
红外天文 InGaAs红外探测器 转换因子 读出噪声 暗电流 infrared astronomy InGaAs infrared detector conversion factor readout noise dark current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022, 41(6): 1002
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北京 100094
随着航天遥感领域对分辨率、高速传输、低功耗方面需求的提高,基于电荷累加的TDICMOS 探测器应运而生。该探测器无论在工艺上还是探测器结构上均与TDICCD 和传统数字累加的CMOS 器件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许多关于探测器性能参数的测试方法无法适用于电荷累加的TDICMOS。本文基于电荷累加TDICMOS 的自身特性,先后提出了关于电荷-DN 转换因子、满阱电荷、电荷转移效率、读出噪声等参数的新测试方法,同时搭建TDICMOS 测试系统进行实验验证。实验证明了上述测试方法的正确性和工程可实现性,为今后TDICMOS 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电荷-DN 转换因子 转移效率 满阱电荷 读出噪声 TDICMOS TDICMOS charge-DN factor charge transfer efficiency full well charges readout noise 
光电工程
2019, 46(8): 180504
作者单位
摘要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北京 100094
CCD的读出噪声等性能影响卫星X射线探测载荷的数据质量。空间应用的X射线CCD结构不同于普通CCD,其结构影响它的性能。 以国外卫星广泛应用的E2V航天级CCD为例,分析了其X射线敏感CCD的内部结构,介绍了使用FPGA和驱动芯片满足时序和电平要求的驱动电路的方法,设计了一种可 实现滤波功能、同时增益连续可调的CCD信号处理电路实现对CCD信号的放大和滤波,给出了利用Fe55放射源配合驱动电路测试X射线CCD增益和读出噪声的方法, 最终测得CCD和配套电路的增益为5.1 e-/DN,读出噪声为37 e-。
X射线光学 CCD性能测试 驱动和读取电路 增益 读出噪声 X-ray optics CCD parameters calibration driver and processing circuit gain readout noise 
量子电子学报
2019, 36(2): 231
作者单位
摘要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4
设计了一种热电制冷电子耦合元件(CCD)探测器, 并对其特性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该CCD探测器的真空制冷结构、电路、应用软件, 并对各个部分的设计思路、功能、效果进行了详细论述。对该探测器的暗电流噪声和读出噪声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 ℃、读出频率为250 kHz的条件下, 该探测器的读出噪声为56 e-, 其暗电流噪声为0.232 e-·(pixel·s)-1; 使用该热电制冷CCD探测器测试空气的自发拉曼散射信号, 在温度为-30 ℃、曝光时间为10 s的条件下, O2、N2和H2O的自发拉曼散射峰的相对高度分别为3303,7768,843 ADU, 其中N2峰的信背比和信噪比分别为14.8和24.9。所设计的CCD探测器具有探测微弱自发拉曼散射信号的能力。
探测器 拉曼分析仪 热电制冷 暗电流噪声 读出噪声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8, 55(9): 0904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合肥工业大学光电技术研究院特种显示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种显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现代显示技术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安徽 合肥 230009
2 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9
精确地测量增益及读出噪声对微型光谱仪性能评价及光谱数据处理十分重要。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噪声原理, 推导出输出信号与噪声的函数关系, 从而提出了一种测量微型光谱仪增益及读出噪声的方法, 并以此搭建了测量系统。对自主研制的微型光谱仪进行了测量, 得到其增益为2.02 e-/ADU, 读出噪声为68.92 e-。与光子转移曲线法和暗光谱法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 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方法理论推导过程严谨, 操作过程简单, 可广泛应用于各型号微型光谱仪增益及读出噪声的测量。
测量 微型光谱仪 增益 读出噪声 
光学学报
2017, 37(1): 0112001
作者单位
摘要
1 重庆光电技术研究所, 重庆 400060
2 二炮驻重庆地区军事代表室, 重庆400039
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NIOSⅡ的背照式CCD成像系统。系统采用半导体制冷器对CCD芯片致冷,大幅降低了CCD芯片的暗电流, 从而使相机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很低的读出噪声特性。图像数据传输采用TCP/IP协议接口,可以进行远距离网络控制。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制冷系统结构设计, 以及相关软件设计。
背照式CCD 成像系统 制冷 读出噪声 back-illuminated CCD imaging system refrigeration low readout noise 
半导体光电
2013, 34(4): 686
作者单位
摘要
1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成都 610209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
介绍EMCCD 的增益原理,分析了EMCCD 各种噪声的产生机理及相应的抑制方法,并推导出总信比噪模型,从该信噪比模型得出EMCCD 相机的电子倍增过程大大削弱了读出噪声对探测灵敏度的影响;同时为保护电子倍增结构,在满足应用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降低倍增增益;最后通过计算不同工作模式下CCD60 的暗电流噪声和CIC 噪声总和并以此为判断依据,得出CCD60 应工作在反转模式才能得到最小的总噪声,对指导EMCCD硬件设计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倍增CCD 信噪比 等效读出噪声 最佳工作模式 electron multiplying CCD signal-to-noise ratio readout noise driving circuit 
光电工程
2011, 38(7): 145
作者单位
摘要
首都师范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北京 100048
针对CMOS成像器件结构的特殊性,发展并提出了“像元光子转移技术”法测量增益和读出噪声。同时对CMOS器件的线性度、满阱电荷、暗流、不均匀性和量子效率等性能的测试方法进行了研究。最后基于2 k×2 k CMOS芯片进行了性能测试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测试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CMOS成像器件 读出噪声 增益 量子效率 满阱电荷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10, 47(5): 051101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