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摘要
哈尔滨工业大学 理学院 物理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对比电子学和光子学的发展路线图,提出光子学及其2个发展阶段——微光子学和纳光子学的定义,并介绍它们的主要研究内容。指出微光子技术主要是“以电控光”的技术,其关键器件是半导体激光器;纳光子技术主要是“以光控光”的技术,其关键器件是全光开关。
微米光子学 纳米光子学 半导体激光器 全光开关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09, 46(10): 15
作者单位
摘要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提出用一根掺铒光纤连接两个对称的长周期光纤光栅(EDF-LPFG)对构成的新型全光开关。数值模拟了在交叉相位调制下对应于不同抽运功率的信号光的透射谱; 还研究了在不同光栅的有效折射率调制幅度和光纤吸收系数下,信号光透射率随抽运光功率的变化。导出了器件的阈值开关功率公式。EDF-LPFG对光开关的阈值开关功率比单LPFG光开关的开关功率降低了5个数量级,不到25 mW。
光纤光学 全光开关 长周期光纤光栅 掺铒光纤 低阈值开关功率 
中国激光
2008, 35(12): 1919
作者单位
摘要
1 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物理系, 哈尔滨 150001
2 南阿拉巴马大学电机系, 美国阿拉巴马州, Mobile 36688
提出一种新型的光限幅器件并给出初步的实验验证。 该器件是将非线性有机溶液夹在两块不同的浮雕型透射光栅之间构成的。 溶液的折射率与光栅材料匹配, 器件对普通光透射率很高。 但在强激光照射下, 液体吸热汽化, 折射率失配而显露光栅。 入射光被前面的光栅全反射和散射, 再经有机液体吸收、 散射和自散焦, 最后被后面的光栅消去零级衍射, 使可见光波段的透射能量低于人眼损伤极限, 从而有效地防护眼睛免受宽带脉冲激光的伤害。
光限幅器 非线性有机溶液 消零级衍射 
光学学报
1999, 19(3): 407
作者单位
摘要
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物理系, 哈尔滨 150006
酞菁铜溶液在波长532 nm调Q激光作用下,实验获得反饱和吸收特性.在稳态条件下,用速率方程理论推得分别描述薄样品和厚样品的反饱和吸收特性的两个解析式,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一致.
酞菁铜 反饱和吸收 
光学学报
1993, 13(3): 219
作者单位
摘要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1993, 30(3): 13
作者单位
摘要
哈尔滨工业大学物理系, 哈尔滨 150006
本文提出一种光纤干涉仪与光电混合光双稳装置相结合的新型光纤传感器.用光双稳开关脉冲计数度量温度变化,其测量精度比基于干涉条纹计数的一般干涉型光纤传感器的精度约高10~100倍,而且测量精度可调节.完成了这种传感器原理的模拟实验验证.
光学双稳性 光纤传感器 干涉仪 
光学学报
1992, 12(5): 422
作者单位
摘要
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物理系
我们用Ar+激光驱动两块串接的干涉滤光片双稳器件,首次构成了一个最简单的光学全加器,并成功地演示了其加法功能。
光学双稳器件 光学全加器 数字光计算机 
中国激光
1989, 16(6): 354
作者单位
摘要
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物理系
本文导出高斯光束通过吸收介质时因热效应引起光线偏转的角度公式,据此对热自散焦效应的远场环形光强分布给出了直观的详尽的解释,指出干涉环状结构起因于从光束横截面的两环线上发出的同倾角光线间的相互干涉.分析了在不同入射光功率和不同束腰位置下的光强分布特性.给出产生环形结构的阈值功率和环数公式.并指出除了存在干涉型的粗环结构之外,还存在着一种起因于衍射效应的细环结构.全部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一致.
光学学报
1986, 6(10): 885
作者单位
摘要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本文讨论了光学双稳态光强稳定器特性的物理量——静态稳定度S.据此分析了几种光学双稳态器件在稳态条件下输出光强的稳定性.指出对这种稳定性而言多光束干涉器件优于双光束干涉器件;非线性反馈优于线性反馈,尤以指数反馈为佳.本文还报道了具有指数反馈的电光混合光学双稳态光强稳定器的实验结果,获得了S(?)50的较高稳定度.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
光学学报
1984, 4(10): 907
作者单位
摘要
亚利桑那大学光学科学中心是美国目前最大的光学科学研究和教育中心。该中心于1970年1月正式建成。这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和研究部门资助的综合性光学科学研究单位,每年获得的研究经费达450万美元。该中心拥有近40名教授,由知名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专门培养光学科学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在校研究生有130人。该中心拥有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有一座设计精良的八层研究和教学大楼,实验室内有各种现代的光学仪器设备、光学加工设备、真空镀膜设备、电子和机械加工设备以及配套的电子计算机系统。除实验室外还有教室、会议室、办公室和资料室等。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1983, 20(10): 35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