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会议

光电子器件与集成技术高峰论坛

发布:Dongruichao阅读:1159时间:2021-10-3 21:23:19

 

2021年11月20-22日

山东淄博

大会官网:https://b2b.csoe.org.cn/meeting/OEDIC2021.html

 

大会背景

 

      为加快光电子器件与集成技术的创新研发、工程应用以及产业化落地,支撑互联通信、感知探测、计算处理等领域信息系统的颠覆性发展,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等多领域加强赋能。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海信宽带多媒体、山东中科际联光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淄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承办的第一届“光电子器件与集成技术”高峰论坛将于2021年11月20-22日在山东淄博举办。

     

       届时组委会将邀请国内从事光电器件与集成技术领域的知名专家及学科带头人到会作专题研究报告,并搭建协同创新的技术交流平台,促进行业上下游交流与合作。诚挚欢迎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所、开发研制单位、院校的科研人员、以及研究生踊跃投稿,并积极参会交流。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淄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山东中科际联光电科学技术研究院

 

大会主席

吕跃广院士(中国工程院)

陈良惠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李树深院士(中国科学院)

 

大会执行主席

刘建国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黄卫平 教  授(山东大学)

会议议题(持续更新中)

 

专题一

集成微波光子技术

       讨论范围:微波光子融合了微波和光子双重优势,被认为是电磁空间一体化和未来6G移动通信中的核心技术。本专题面向未来跨尺度、跨波段、跨材料体系的集成趋势,重点研讨解决集成微波光子学的数学模型与物理机理、异质易构材料兼容和物理场匹配、多维度集成工艺与标准规范等科学技术问题,探讨多功能一体化器件与系统最佳形态以实现最大化的资源优化,支撑雷达、通信、电子对抗等信息系统颠覆性地跨代变革。

专题主席:

郑小平 教  授(清华大学)

徐   坤 教  授(北京邮电大学)

邹卫文 教  授(上海交通大学)

潘时龙 教  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靳学明 研究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八研究所)

周   涛 研究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九研究所)

 

专题二

先进空间光通信集成技术

       讨论范围:面向星间及机群动平台间高带宽、高安全、抗干扰的激光通信链路需求,研讨高可靠窄线宽光发射、高灵敏低噪声接收探测、快速建链与稳定跟瞄、不同载波频率下的非视距组网等技术的多功能一体化集成,克服现有瓶颈以实现低成本、高可靠、小型化的高速的激光链路数据交换系统。

专题主席:

陈卫标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马   晶 教  授(哈尔滨工业大学)

谢小平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陈   祥 高  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张   靓 高  工(航天九院704研究所)

张立中 教  授(长春理工大学)

 

专题三

通感算一体化光电子集成技术

       讨论范围:随着目前光电融合智能信息系统的通信、调制带宽的飞速提升,各种功能终端的信息处理能力逐渐成为未来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专题围绕我国智能传感技术前沿创新领域的发展需求,研讨具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及其他感知能力的智能器件技术,及随空间与时间变化的传感信号的先进处理方法、智能数据计算方法的一体化处理技术,以提升终端的处理能力匹配整体光电系统的高带宽能力,探索新一代感通算一体化智能感知处理计算架构及集成路径。

专题主席:

刘乃金 研究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

裴   丽 教  授(北京交通大学)

张治国 教  授(北京邮电大学)

程建功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研究所)

刘力源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专题四

光声学传感技术

       讨论范围:面向未来天、地、海综合探测网需求,研讨集成化、小型化网络化的高精度光声传感器件和系统,克服目前光声传感系统器件分立、结构复杂、体积大、维修困难的瓶颈问题,为我国光声传感技术的网络化和集成化发展提供自主可控保障。

专题主席:

孟   洲 教  授(国防科技大学)

熊水东 教  授(国防科技大学)

陈小宝 教  授(中电科23所)

杨   军 教  授(广东工业大学)

 

专题五

集成惯性传感与感知技术

       讨论范围:面对卫星导航等国家战略应用目前所面临的问题,研讨新一代量子惯导、MEMS惯导、捷联惯导、光纤/激光陀螺惯导等技术,支持未来建设成高精度、高可靠性、低成本、小型化、数字化、应用领域更加广泛的导航系统。

专题主席:

刘   刚 教  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刘院省 研究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十三研究所)

李润兵 研究员(中科院精密测量研究院)

冯丽爽 教  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阮   勇 教  授(清华大学) 

 

专题六

集成光成像与显示技术

       讨论范围:研讨新一代光子成像、红外成像、彩色低照度成像等技术,及基于人类视觉和神经网络的三维成像与增强、图像数据融合、压缩、识别和处理方法。

专题主席:

陈   钱 教  授(南京理工大学)

王涌天 教  授(北京理工大学)

喻松林 研究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何   力 研究员(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专题七

集成光传输与处理技术

       讨论范围:随着通信网络容量的快速增长,面向未来全光网络、6G、光量子等应用的高速光计算处理需求,研讨新型光子信息处理、新型快速光交换系统和网络、新网络架构体系、新型全光再生处理等技术,支撑未来高集成度、高速率、智能化、低功耗、低成本的光电处理器件。

专题主席:

陈建平 教  授(上海交通大学)

闫连山 教  授(西南交通大学)

赵玲娟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戴道锌 教  授(浙江大学)

张   华 高  工(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专题八

集成微纳光电传感技术

       讨论范围:集成微纳光电传感技术微纳传感技术通过大量不同类型的高精度传感器节点(如传感、信息采集、处理、收发等)组成一种智能化的自治网络,本专题研讨基于新型半导体、纳米、高分子复合材料、碳基等光电材料上的气体、湿度、电化学、压力等传感应用及相关的光电器件集成技术。

专题主席:

苑立波 教  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王廷云 教  授(上海大学)

杨明红 教  授(武汉理工大学)

徐   云 研究员(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

余   霞 教  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专题九

集成量子光学芯片技术

       讨论范围:围绕保障未来信息社会通信安全提供基础可靠的安全服务、解决传统计算机计算瓶颈问题,研讨光量子集成技术在量子加密、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应用方向的最新进展,支撑我国实现量子信息技术世界先进引领性。

专题主席:

孙洪波 教  授(清华大学)

骆**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黄永箴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张文富 研究员(中科院西安光机所)

 

专题十

前沿光电子集成技术

       讨论范围:面向未来国家战略发展对光电子器件与集成技术的需求,创新研究光电介质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引领光电子集成技术的自主发展。

专题主席:

张新亮 教  授(华中科技大学)

薛春来 教  授(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

张   晗 教  授(深圳技术大学)

江   天 研究员(国防科技大学)

包括以上方面,但不局限于此,欢迎与集成光电科学有关的所有来稿。

投稿指南

 

投稿要求

①若希望正式发表到会议文集(EI收录),请作者先提交英文摘要,摘要长度为400-500个单词。通过大会学术委员会专家审查被录用的论文,预计在2022年4月见刊。
②若希望正式发表到其他期刊,请作者按期刊要求提交全文。通过大会学术委员会专家审查的论文,可被优先推荐到期刊审稿。
③若不发表文章,只希望做口头或张贴交流,请作者先提交中文摘要,摘要长度为400-500个单词。并在投稿系统上选择“非正式发表”。

 

投稿截止日期

第一轮投稿截止日期:

2021.9.20

 

投稿网址

https://b2b.csoe.org.cn/submission/OEDIC2021.html

 

支持媒体

《SPIE会议文集》(EI收录)、《红外与激光工程》(EI收录)、《光学精密工程》(EI收录)、《光子学报》(EI收录)、《通信学报》(EI收录)、《半导体光电》(中文核心)、《光通信技术》(中文核心)、《光通信研究》(中文核心)、《强激光与粒子束》(中文核心)《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中文核心)、《深空探测学报》(中文核心)、《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文核心)、《无线电通信技术》、《无线电工程》

 

组委会联系方式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索尼珂

022-58168515

15122063125

sonik@csoe.org.cn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张景

13121161001

jingsz@semi.ac.cn

消息来源:光学工程

> 免责声明
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原创,由网络编辑负责审查,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提供专业服务,不代表本网站及新媒体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对文、图等版权问题存在异议的,请于20个工作日内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按照法规支付稿费或删除),联系方式:021-69918579。网站及新媒体平台将加强监控与审核,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内容,按国家法规处理,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 最终解释权归《中国激光》杂志社所有。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