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会议

第七届微波光子学技术及应用研讨会

发布:Dongruichao阅读:1256时间:2022-8-6 11:36:29

2022年8月26-28日

桂林

大会官网:https://b2b.csoe.org.cn/meeting/MPTA2022.html

 

大会背景

 

      微波光子学作为融合了微波射频技术和光电子技术的新兴交叉学科,广泛应用于通信、传感、生物、医学、航空航天、**和安全等领域。尤其是随着电子信息系统向宽带化、阵列化和小型化不断发展,微波光子技术被认为是解决信息系统面临的速率和带宽瓶颈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不仅具有微波射频技术泛在与灵活的优点,而且具有光子技术宽带与高速的优点。

 

      为了总结交流我国微波光子学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微波光子学技术发展和交流,开拓微波光子学技术应用领域,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联合多家单位将于2022年8月26-28日在桂林举办“第七届微波光子学技术及应用研讨会”。会议以牵引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需求、推动工程应用为特点,聚集微波光子学技术领域的领军专家和科技团队,搭建无缝对接的交流合作平台,形成合力,促进微波光子学自身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应用领域的产业发展。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十三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通信信息控制和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电子信息控制重点实验室

空间微波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光子信息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天线与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联办单位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赞助企业

 

苏州瑞贝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仕佳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星联华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光库通讯(珠海)有限公司

珠海天启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晧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大会主席

吕跃广(院士,中国工程院)

李树深(院士,中国科学院)

姚建平(院士,加拿大渥太华大学)

杨小牛(院士,中国工程院)

王沙飞(院士,中国工程院)

罗先刚(院士,中国工程院)

苏东林(院士,中国工程院)

祝宁华(院士,中国科学院)

罗   毅(院士,中国工程院)

大会共主席

王宏哲(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

何   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李   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潘时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靳学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余继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十三所)

何晓亮(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

王   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宋朱刚(通信信息控制和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胡明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程序委员会主席

李  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尹怡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

程序委员会委员(音序)

 

蔡海文(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陈宏伟(清华大学)

陈建平(上海交通大学)

陈明华(清华大学)

陈向飞(南京大学)

池   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戴道锌(浙江大学)

戴一堂(北京邮电大学)

董晓文(华为公司)

董   毅(北京理工大学)

高   晖(天线与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

高永胜(西北工业大学)

顾   杰(电子信息控制重点实验室)

李朝晖(中山大学)

李少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李王哲(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

李   伟(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李小军(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刘   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刘建国(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刘   阳

刘   永(电子科技大学)

马   达(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裴   丽(北京交通大学)

秦玉文(广东工业大学)

瞿鹏飞(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

苏翼凯(上海交通大学)

谭庆贵(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王   健(华中科技大学)

王   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王   巍(通信信息控制和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王云才(广东工业大学)

熊   兵(清华大学)

徐   坤(北京邮电大学)

杨予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杨   威(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十三所)

义理林(上海交通大学)

尹怡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

于晋龙(天津大学)

余思远(中山大学)

恽斌峰(东南大学)

张杰君(暨南大学)

张新亮(华中科技大学)

赵玲娟(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赵明山(大连理工大学)

赵   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

郑小平(清华大学)

郑   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尚剑(电子科技大学)

周   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朱   涛(重庆大学)

邹卫文(上海交通大学)

邹喜华(西南交通大学)

 

征文方向

 

1.高速宽带光电子器件

2.微波光子集成芯片

3.数字和模拟微波光纤链路

4.光子学微波信号产生和分配

5.宽带微波光子处理技术

6.微波光子波束成形技术

7.光子模数/数模转换器

8.微波器件和系统的光学表征

9.微波光学超材料与超表面

10.微波光子雷达与成像

11.微波光子传感与测量技术

12.毫米波和太赫兹波微波光子技术

13.光与无线融合微波光子技术

14.光子学毫米波/太赫兹通信与检测

15.微波光子技术的航空航天应用

16.微波光子技术的生物医学应用

17.微波光子学技术的创新性应用

18.智能微波光子技术

19.激光微波融合通信技术

20.微波光子通信对抗技术

 

分专题议题方向

 

专题一

微波光子器件和集成技术

召集人:

瞿鹏飞(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

亢海龙(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熊  兵(清华大学)

刘  宇(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专题二

微波光子处理技术

召集人:

周  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刘  阳

李王哲(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

赵  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

 

专题三

微波光子雷达

召集人:

潘时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郑小平(清华大学)

王  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杨  威(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十三所)

 

专题四

微波光子通信技术

召集人:

张  杰(北京邮电大学)

尹怡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

李少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河北省光子信息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董  毅(北京理工大学)

 

专题五

智能微波光子技术

召集人:

刘  永(电子科技大学)

邹卫文(上海交通大学)

李  伟(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专题六

微波光子测量与传感

 

召集人:

苑立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郑  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尚剑(电子科技大学)

邹喜华(西南交通大学)

 

专题七

光子AI处理和量子计算

召集人:

范静涛(清华大学)

董晓文(华为公司)

项水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石暖暖(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专题八

激光微波融合通信技术

召集人:

谭庆贵(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张俊文(复旦大学)

韩秀友(大连理工大学)

徐常志(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专题九

微波光子通信对抗技术

召集人:

王  巍(通信信息控制和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宋庆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刘明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同期活动

 

活动一

产学研圆桌论坛

      本活动将围绕微波光子学领域的焦点问题和开放性话题,通过不同视角的争辩与质疑,碰撞观点,打开思维,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提供一个互动学习的交流环境,有利于加快建立以应用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圆桌论坛将对所有注册人员开放,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主题一

微波光子技术的雷达应用

召集人:

潘时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简介:

       从光控微波真延时到全光雷达架构,面向雷达的微波光子技术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在此期间,微波与数字电子技术同样经历了跨越数个量级的大发展。本圆桌论坛将针对当代雷达系统的需求,结合下一代雷达的发展趋势,研讨光子技术对雷达电子系统能力提升中的“倍增”、“加速”与“破局”效应,进一步发掘光子技术在雷达系统中的潜在优势,推动微波光子学与未来雷达系统的深层次融合。

发言嘉宾:

金   林(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

杨建宇(电子科技大学)

莫修辞(中国航空工业第607研究所)

杨   威(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十三所)

李王哲(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王   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八研究所)

 

主题二

微波光子技术与6G移动通信

召集人:

宗柏青(中兴通讯)

简介:

       与当前已商用的5G无线通信网络相比,下一代移动通信将在全球覆盖、更高的频谱/能量/成本效率、智能化水平和安全性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本圆桌论坛将针对下一代移动通信中的“全覆盖、全频谱、全应用、强安全”需求,研讨微波光子技术在下一代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场景、关键技术、以及产业与规划布局。

发言嘉宾:

刘光毅(中国移动)

王天祥(华为公司)

宗柏青(中兴通讯)

余显斌(浙江大学)

曹子峥(鹏城实验室)

张方正(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活动二

专家讲座

      本活动将邀请微波光子学领域的知名专家授课,围绕重要的基础概念、原创成果和前瞻理念开展学术报告和知识讲座,帮助听众深化理解、激发兴趣、开阔视野。

 

召集人:

周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主题一

微波光子RoF的原理

发言嘉宾:

于振明(北京邮电大学)

 

主题二

微波光子链路的设计与特性分析

发言嘉宾:

瞿鹏飞(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四研究所)

 

活动三

工艺平台/创新技术/产品展示

      为更直观、有效地展示国内微波光子学领域科研成果和研发实力,并使与会者能更灵活、深入地与各平台工作人员交流,会议期间将设置多个展台,邀请承联办单位等相关单位参与展示。

 

召集人:

尹怡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

 

活动四

人才招聘

      为充分发挥学会平台的人才对接优势,会议期间将设置人才招聘广告位,有招聘需求的单位请联系组委会预约,组委会审核通过后将在会议现场安排相应形式的交流。届时招聘单位需委派专人到场,求职者请自备简历,双方进行面对面交流。参与单位涵盖了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中电科集团、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知名公司等单位。

 

活动五

中国微波光子学学术新星评选

      组委会邀请35岁以下青年学者,包括学生与老师,所有参选者须是会议投稿作者。采取大会程序委员会专家推荐或自荐的方式,主要以快报告的形式(每人限时5分钟)针对1-3项创新性成果在会上做报告,要求报告内容为报告人的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成果。不建议数论文,注重成果的质量而非数量。旨在为青年学者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对科研能力优异者给予表彰鼓励,激发青年学者的科研热情。大会拟评选出5位优秀报告人,发放“中国微波光子学术新星”奖状,并在大会闭幕式颁奖。请有意向申报的人员于2022年7月31日前登录投稿网站提交摘要(500字左右)和个人简介信息,选择“口头报告”,题目后注明“学术新星”。

 

活动六

优秀论文评选

      优秀论文奖面向所有张贴报告(不区分报告人类型),会上将评选优秀论文5篇,会议评审组将综合考虑报告的创新性、学术水平、海报制作水平、答疑水平。

 

投稿指南

投稿网址

https://b2b.csoe.org.cn/submission/MPTA2022.html

截稿时间

2022年7月31日(第二轮)

投稿要求

中英文稿件兼收,请作者登录网站提交稿件,组委会请专家进行审稿,通过审查的稿件被大会录用,收录在会议光盘中,审稿周期一般为2-3周左右。录用通知按照投稿时间先后顺序陆续发送,以邮件形式发送至通信作者邮箱。

 

英文稿件:

英文稿件投稿时,需先在会议网站上先提交英文摘要(500-600个单词左右),摘要审稿通过后,再去SPIE网站提交全文,SPIE全文提交网址稍后通知。

英文稿件通过审稿后,将被SPIE会议论文集(EI检索)收录。

中文稿件:

中文稿件投稿时,需在会议网站上直接提交稿件全文。

中文稿件通过审稿后,择优推荐至SCI、EI、中文核心期刊发表。

若不发表文章:

只申请做口头(“学术新星”)或张贴交流,请提交摘要和个人简介信息,并在投稿系统的期刊上选择“不发表仅交流”。

合作期刊

Science Bulletin (SCI)、Opto-Electronic Advances (SCI)、Photonic Sensors (SCI)、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Chinese Physics B (SCI)、Acta Physica Sinica (SCI, EI)、PhotoniX、SPIE会议文集(EI)、红外与毫米波学报(SCI)、红外与激光工程(EI)、光学精密工程(EI)、光子学报(EI)、中国光学(EI)、半导体学报(ESCI)、光通信技术(中文核心)、光通信研究(中文核心)、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中文核心)、半导体光电(中文核心)、物理等。

 

会议注册

 

会议报名请扫码

 

缴费方式

a) 银行汇款:

电汇账户:中国光学工程学会

账号:0200296409200177730

开户行:工行北京科技园支行

附言备注项:MPTA+参会人姓名

b)在线支付:注册完成后,可跳转到在线支付页面,选择“支付宝”在线完成支付。

住宿信息

会场及合作酒店:

桂林大公馆酒店(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秀峰区中隐路2号)

豪华大床房400元/间•天,豪华标间350元/间•天

预订方式:

请在会议官网下载住宿预订表,发送到邮箱15086871@qq.com

组委会

秘书处联系人:张姝

022-58168542

zhangshu@csoe.org.cn

企业赞助:

郭圣

010-83739883

guosheng@csoe.org.cn

鄂荣鹏

13001030561

erongpeng@csoe.com

产学研对接会:张伯儒

010-83602780

zbr413@163.com

> 免责声明
网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原创,由网络编辑负责审查,目的在于传递信息,提供专业服务,不代表本网站及新媒体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对文、图等版权问题存在异议的,请于20个工作日内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按照法规支付稿费或删除),联系方式:021-69918579。网站及新媒体平台将加强监控与审核,一旦发现违反规定的内容,按国家法规处理,处理时间不超过24小时。 最终解释权归《中国激光》杂志社所有。

关于本站 Cookie 的使用提示

中国光学期刊网使用基于 cookie 的技术来更好地为您提供各项服务,点击此处了解我们的隐私策略。 如您需继续使用本网站,请您授权我们使用本地 cookie 来保存部分信息。
全站搜索
您最值得信赖的光电行业旗舰网络服务平台!